不知道從何時開始,看大陸的電影和電視劇,總會看到好幾個生面孔。

尤其是電視劇,新人愈來愈多,且以男性為主。

大陸那麼多藝校,那麼多演藝機會,有更多演員冒出頭來也正常。

不正常的是,清一色的鮮肉,清一色的娘化,加上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五官,全放在不同類型的影視劇裡,合適嗎?

當然不合適!

於是連帶著創作也出現了很多毫無營養的甜寵劇,也可能是我老派吧,事實是我連甜寵這兩個字都接受不了,總覺得這兩字的拼接很噁,當然也可能是那些劇帶來的壞印象吧。

有一次我看到朋友圈轉發了一小段"甜寵"劇,就15秒,出現了好幾次女主喊哥哥的台詞,看的我那天都吃不下飯了。

鮮肉本身無罪,有罪的是他們除了年輕一無所有,甚至連"年輕"這兩字都不合格,身材薄弱和小雞似的,連我都比他們壯碩。

可能我朋友圈都是"老人家"居多吧,也經常可看到有人在朋友圈痛罵那些鮮肉讓影視劇的發展走向變得畸形,敢於點名公開責罵這種現像的影視大腕也很多。

那問題來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傻白痴在屏幕前上竄下跳的?

答案不止是屏幕前的觀眾喜歡,還有屏幕後的。

這幾年網路平台當道,一場疫情更是把各平台的發展推向高峰,導致愛優騰三大平台掌握了不少影視人的生殺大權,然後巧合的是,三大平台的高管很多是女人,聽說還是愛看鮮肉的女人,於是早期香港影視圈的奇怪風氣就在這裡又被吹了起來。

早期香港電影人,有些為了巴結投資方和老闆,會故意拍攝一些大尺度的畫面,明知和故事無關或一定會被剪掉也照拍,為什麼呢?就是給"需要的人"私下欣賞之用。

剛入行時,某次和導演開會,大伙聊到吻戲,其實沒必要,但不知怎麼就說到那去了,然後我就聽到導演曖昧的笑說拍來再剪掉,後來才知道背後真的含義,竟是香港影視圈的文化之一😂......

現在也是,只是地點換了,性別換了。

聽說尺度更大膽了。

例如洗澡戲,古裝劇裡出現很多,當然不是說每一場洗刷刷都是奔著奇怪的目的,但有些確實在拍攝時是要求演員"認真洗澡",即不穿衣服下水,再拍點若隱若現,拍點穿幫畫面,就是為了送平台過會時,讓那些女高管看了開心,當然看完是一定要剪掉的。

除此之外小鮮肉還有個明確的用處,就是讓製作方帶去應酬高管,至於應酬到什麼地步就看各自的造化了。

反觀女藝人,現在出頭的新血反而不多,看來看去仍是那些熟面孔,原因就是女藝人沒有男藝人"用處"多,在很多劇裡也是可有可無,自然培養小鮮花的急迫度就下降了。

只是不管是誰需要,鮮肉為什麼一定要和蠢貨掛勾?

看看美劇裡那些年輕男孩的角色,出彩的大把。

說到底還是反映了急功近利的生態,總是想用最輕鬆不費力的方式去獲取最大的利益。

我對那種沒法不斷提升自己的事情會感到焦慮,所以像拉皮條這種事我做不來,除非拉皮條能培養出審美觀,否則這行業與我無緣。

有時我也很好奇,不擇手段真的比認真努力來的輕鬆嗎?

例如拉皮條真的很輕鬆嗎?

如果他很輕鬆又賺錢,那競爭者不也很多?任何人都可以取代你的這種生活"安穩"的了嗎?

奇哉怪哉!


繼續推薦自己的YouTube頻道。

一晃眼又大半個月沒更新了,看到數字下滑壓力又來了。

只好請大家多多點贊支持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