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全港現時有1.3萬個電子行人過路發聲裝置,運輸署今年4月中起逐步全港新一代裝置更換新一代裝置,料2027年底前完成。新裝備增5項功能協助視障人士過馬路,包括摸讀地圖、發光組件、語音位置提示、非接觸式行人過路按鍵,以及聲量調節。更換合約總價約為9,800萬元,包括新發聲裝置及專用無線裝置費用,至今已更換27個路口,包括深水埗及油尖旺區,將會優先更換視障人士經常使用的過路處。

無標題

料2027年底完成更換 為視障人士增5項功能

現行的電子行人過路發聲裝置設有2個組件,包括發聲及震動組件,其中震動組件安裝在燈柱的黃色盒子底部,以不同震動摸式示行人燈號,並有箭咀指示過路方向予視障人士使用,另有部份燈柱附有行人過路按鍵功能。運輸署總工程師/交通控制郭家駿表示,現有過路發聲裝置大部分運作逾20年,超出正常使用壽命,故障率亦有提升趨勢,故署方在2021至23年邀請視障人士參與先導計劃,今年4月中起逐步更換全港2,000個路口,共約1.3萬套發聲裝置,料2027年底前完成。

新一代裝置設兩個組件,其中震動組件設計換成正方立體,並為視障人士新增5項功能,包括發光組件;側邊設摸讀地圖,提供過路處附近的佈局資訊;非接觸式行人過路按鍵;底部按鍵設語音位置提示,按下按鍵便會讀出過路處街道名稱,附有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夜間模式則會降低聲量,視障人士有需要時,亦可使用新增專用無線裝置或運輸署「香港易出行」手機應用程式,短暫提高聲量。運輸署今年第3季將透過香港盲人輔導會,免費派發1.5萬個專用無線裝置讓視障人士使用。

合約總價9,800萬元 優先更換視障人士常用過路處

被問到總成本及維修費多少?郭家駿指整個更換合約總價約為9,800萬元,他提到現有裝置近四年,每年平均有500至900個因為故障需作更換,故障率約4至7%,新裝置有更長使用壽命,料將來維修成本會較低。

運輸署四月中至今已更換27個路口,包括深水埗及油尖旺區,主要優先更換視障人士經常使用的過路處,如鄰近有相關機構、中心及學校,及後會因應地區裝置故障率而逐步更換。

無標題

可透過手機遙控調音量

有份試驗新裝置的視障人士李啟德表示,一個穩定安全可靠的發聲裝置對視障人士不可缺少,讚揚新裝置「世界級」。其中夜間模式聲量不足,經與運輸署協調後,他們可透過「香港出行易」或專用無線裝置,短暫提高聲量至接近日間水平,例如裝置在日間最高為80分貝,夜間則會降至60分貝,視障人士使用程式或裝置後,則可短暫提高最多至75分貝。對於為何需額外的遙控器,李啟德指並非所有視障人士使用智能電話,遙控器可讓長者使用。

李啟德另表示,視障人士主要靠聽覺捕足周圍環境,新系統最大改善是聲音較集中,「我哋最重要聽到發聲點喺邊度,視障朋友嚟講唔係聽到聲音,係發聲個一點。」他指舊系統聲音較分散,「相對難行到直線,要可能斜斜地,斜來斜去咁(過馬路)。」

無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