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epublic of Agora

加密与去中心


将数据的所有权交还给个人、同时保障任务执行的效率是可能的吗?这样的结构有没有可能解决现在的互联网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下一代互联网是什么样?去中心化会带来什么?用加密货币和区块链可以构建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Vitalik Buterin | 2021.09.12

Peter Thiel 说:“加密技术是自由主义;人工智能是共产主义。”人工智能的本质是大数据、大政府,数据会集中、控制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公司的手中,让强者更强。而加密技术的固有性质,则是让强迫变得更加困难。在区块链领域,公有链的发展多数超出预期,而私有链、联盟链则大多表现不佳、低于预期。

一些公司,联合另外几个公司做联盟链,但最后就是做不起来。也许他们最初能拉到几个伙伴加盟,但是一旦需要进入下一个阶段,联盟链的劣势就出来了,新的伙伴就不容易加入。联盟链虽然容易获得前几个参与者,但早期参与者常常会希望保有控制权,就会成为更多人加入的阻力。

而对于公有链来说,在抵御中心化的控制方面做得很好,它的发展常常超出人们的预期。原则上不喜欢 Proof of Work(工作量证明),但采用这种方式的比特币生态,仍然极有活力。相信 Proof of Stake(权益证明)项目也会如此。

虽然对未来的预测永远不易。但基于过去几年在加密领域里看到的进步,加密技术的未来是乐观的。

去中心化应用

去中心化金融 (DeFi)

image DeFi

DeFi (Decentralized Finance) 是以太坊网络中,迄今最成功的应用。原因很多。首先,在 DeFi 领域里做事情,有实际经济利益,动力要大得多。其次,与互联网的其他应用相比,传统金融服务极为低效。例如,人在新加坡,如果发封电子邮件给一个在危地马拉的收件人,电子邮件会在几秒钟内到达。虽然,可能美国国家安全局也会将在几秒钟内收到一个复本,但至少收件人的邮件会秒达。如果是金融服务,特别是涉及到国际金融业务时,一笔钱从新加坡汇到危地马拉可能需要数天,甚至数周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加密货币自然而然会在金融业务中首先得到使用。

虽然到现在为止,以太坊在去中心化金融带来的好处最为明显。但我绝对相信,也会有无数人在其他领域受益于以太坊不受审查、去中心化的特点。已经有一些很好的利用区块链防御审查的例子。比如,在中国的 #MeToo 运动中,有些运动参与者在区块链上发布和存储了一些内容。这是很有意思的开端。

但挑战是,金融之外的互联网应用效率已经不低,在那些领域应用区块链技术,需要达到的标准也高很多。但我相信,我们已经在路上。

去中心化社交媒体

image DeSM

如果克隆一个布特林,在2021年进入以太坊,会选择什么 Dapp?

社交媒体(Social Media)区块链应用。这个做得好,就会有大量真正的用户。不像有些 Dapp,一开始,大家很兴奋,但是一旦上线,却没有人用,获得了30几个用户,然后就无声无息消失。

已经有些去中心化的社交媒体,比如 Steemit、Hive、Status。这些应用在过去的一年中都有一些成绩,都不是“鬼域”,确实有不少用户。 一个很有意思的点是,很多去中心化的社交媒体都试图将社交媒体与加密货币元素结合起来,就像一个大俱乐部,拥有单独的代币,有各种奖励制度。对创作者来说,有机会为创作提供更好的激励,又能够发布人们真正喜欢的内容。

比如 Status 就是一个很有趣的去中心化的社交媒体。它没有中心化的服务器,全部数据放在分布式网络当中。它比 Signal 更为去中心化,Signal 还有服务器,而 Status 就完全没有服务器,一切都只是通过端对端来实现。它还有一个内置的加密电子钱包的身分。所以你甚至不需要为 Status 专门注册 ID,你可以在以太坊上注册一个ID,然后就可以使用 Status 了。有越来越多人在使用它。里面有相当多华语社区,很多人进去聊天,不少人喜欢争论,比如讨论共产党是好还是坏。当然,它仍然是一个比较早期的项目,用户界面并不完美,但它的存在,也许代表了一个很大的进步。

虽然圈外的人们还不太了解这些去中心化的社交媒体,但这个有趣的空间已经初具雏形,正在成长。

当然,如果希望成为一个能够和 Twitter 和 Facebook 进行真正竞争的对手,除了需要有不受审查的特点之外,还要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价值。因为除了不喜欢被审查这一点之外,用户还有其他很多需求。比如就我个人而言,我也想要 Twitter 替代品的原因,其实与审查无关。

我对 Twitter 最大的不满是,常常有质量很低的讨论。无数人在我的 Twitter 下面推销他们自己的项目,发各种各样没有讨论价值的东西,就像垃圾邮件让找到有用邮件更加困难,让我们无法进行有效对话。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样体会,可能只是我遇到的情况更糟糕。

我觉得 Facebook 最大的错误就是,他们以为自己进入一个新的生态,就可以占有整个生态。他们走进加密货币圈,说:“嘿,我们是 Facebook,非常大,我们不准备遵守生态系统里的既有规则,我们要制定规则,这样你们就可以遵循我们确定的规则。”这种做法在加密货币领域完全行不通。尽管 Facebook 也在努力地寻找合作伙伴,拉了不少大公司,做联盟,想尽办法降低大家对 Facebook 控制欲的担心,但最后还是很难改变外界对 Libra(天秤币)的看法:“这玩意不可信,不管你怎么说,都是扎克伯格币。”

在加密货币圈之外,它也得不到支持。监管机构对 Facebook 想要做的事情,更是没有信任。不仅是反洗钱的部门盯着他们,反垄断竞争部门也是。所以,现在他们在方向上做了很大调整,项目还在,但已经比他们最早想要做的事小、也没有特别意义。Facebook 在 Metaverse 上会做成什么样?也许他们会不那么想控制生态,也许他们会表现好一些。我们拭目以待。

我很喜欢 Bluesky(蓝天项目)。这是 Twitter 支持的一个很有趣的去中心化的社交媒体项目。愿景很好,但我特别关心他们是否能够从结构上,将用户界面层与用户数据层分开,不试图去控制整个结构。我还特别关心他们是否会允许用户迁移。假如用户具备可移转性,同一个用户可以同时通过不同的社交网络与不同的受众交流,而不是在同一社交平台上,在同样的社交泡泡中,以同样的内容,应对不同的受众。这是非常有趣、雄心勃勃的计划。我绝对支持 Twitter 的尝试。当然,问题是多大程度,这些目标可以变成现实。不论结果如何,这个去中心化的愿景就已经很棒。

非同质化代币 (NFT)

image NFT

NFT (Non-Fungible Token) 的发展出乎意料。四年前有人问我对 NFT 的看法,我当时说 NFT 的前景并没有那么好。现在看来,我是错的。

NFT 的发展,绝对令人着迷。NFT 是加密货币的应用当中,极少的、能够吸引到与关心 DeFi 的人完全不一样的人群。DeFi 往往吸引那些关心金钱或关心金融的人,他们要么就想赚钱,要么关心金融领域上的自由。但 NFT 吸引了相当不同的人群——艺术家,文化人。我看到来自埃塞俄比亚的一批艺术家,开始制作发行 NFT。这种多元性反过来也有利于生态的发展。

加密货币在减少“中间人”方面非常有效,而这一点在 NFT 的发展上也体现出来了。做 NFT,你不需要自己去搞处理器、网站这些,就像开发其他分布式服务一样,你可以利用已经存在的、建立在智能合约基础上的线上市场,然后专注做核心的事情,比如自己创作 NFT、出售 NFT。很多人都已经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创造艺术作品,做出 NFT,通过 OpenSea 或其他市场,卖出很好的价格。NFT 能够有这样开放的模式,吸引这么多不同背景的人,迅速取得成功,太神奇了。

NFT 发展是否可持续?

NFT 会一直存在下去,但宣告标志着范式转移,可能也为时尚早。NFT 还没有像其他加密货币应用一样,经历过一个繁荣和萧条的完整周期。当然,到目前为止,它看起来很有潜力,让我们翘首以待。

去中心化治理 (DAO)

image DAO

DAO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 的微妙之处在于,它不是纯粹的金融,也不是纯粹的非金融。DAO 赖以存在的基础是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几年前,它还仅是空洞理论,但今天,已有很多成功通过 DAO 组织的项目。

DAO 有意思的地方是,它让社区更容易觉得他们真正拥有项目,也是项目中的一部分,它更容易让每个人加入的第一天就为社区做贡献。

这对区块链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在比特币和以太坊上,一开始你就可以获得一些加密货币,然后将它绑定在自己的计算机上,通过继续“挖矿”来获得加密货币。这是一个从一开始就对所有人开放的系统,并且有强大的社区参与,让社区与项目一起成长。

对于一个 DAO 的项目来说,要将去中心化做好,不仅要求在结构上去中心化,而且需要设计好如何发起、基于哪些社区。预先设计很重要。复杂如 DAO,也可非常安全,只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学会把事情做到极致的能力。很多运行很好的项目一开始就是 DAO,通过 DAO 分配资金,设立管理结构。

相比之下,有些区块链项目,号称将成为以太坊终结者,但他们分发方式都非常中心化,他们将45%的币给了两三家风险投资公司。最后,他们也没有做得很好。

通过不同的新项目,建设 DAO,更少地依赖现有机构,这也是防御审查的应用。说到“防御审查”,很多人有这样的误解,认为它只是防着政府。但现实世界里的“审查”其实没那么简单。政府审查只是“审查”当中的一部分。有很多公司作为中介,常常比政府还保守,它们常常胆子太小,它们屏蔽和删除的,往往比政府审查还要多出许多。

当前最大的 DAO 应是 Uniswap,其资金已经超过以太坊基金会。它有相当复杂的内部治理机制,有很多人参加。它为各种各样的项目提供很多笔赠款。我觉得 Uniswap 是到目前为止最有意思的一个 DAO。

另一个有意思的项目 Gitcoin。他们最近也在往 DAO 治理方式转变,开始使用二次方募资(Quadratic Funding)。它现在已经做得很好,虽然现在说它成功仍然为时过早,但已经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尝试。

还有一些项目目标已经超越加密货币领域,比如,有一个叫 VitaDAO 的项目,关注人类寿命的延长。你可以将它理解为一群关心这一课题的人,希望通过 DAO 来推进这个目标,也允许为了赚钱的人去投资它。它发行了一个叫 VitaDao Token 的币,现在有2000万美元的市值,已经开始赞助领域里的研究。

也许有一天也将以太坊基金会转变成为 DAO

可以用两种方式让以太坊基金会进一步去中心化。一种方式,将整个以太坊基金会转成为 DAO。另一种方式,是让以太坊基金会本身在以太坊生态中的作用变得不重要。两个方向的尝试都在做。

例如,以太坊基金会最近几年发生的重大变化之一是,从2015年开始到现在,我们的大部分资金都用于资助外部项目,每年我们在对外资助上花的钱,已经超过我们自己内部运营上花的钱。这种做法,即使是在加密货币领域,也是不寻常。这种方式,让我们可以扩展社区,串连更多团队。以太坊基金会甚至向其他 DAO 提供资金,让这些 DAO 能够为其他人提供资助。

决定资助的方式也是去中心化的。在今天,如果你有一些真正有利于以太坊生态的项目,需要资金支持,就算你和基金会的某领导层有个人恩怨,只要你证明项目对于生态是有帮助的,你还是可以得到基金会的支持。用这样去中心化的方式来运作以太坊基金会,在三年前还不是这样的。

以太坊社区里很多重要的事情是由一些独立的小团队来做的,他们专注于做自己的事情,而且遍布世界各地。例如,位于美国的 Prismatic Labs 在建设 Ethereum 2.0 上,提供非常重要的基础技术工作。而总部在澳大利亚的 Sigma Prime,在以太网络安全与速度上,有很大的贡献。类似这样的团队,在欧洲、亚洲都有一些。

我们帮助这些独立的公司成长,提供相应的费用。同时我们避免自己变成集中管理、大规模的机构。

所以,虽然以太坊基金不是 DAO,顶层仍有领导层、董事会和基金会,在瑞士和新加坡也存在法律实体,但整体上是非常去中心化的。我们的工作、合作环境,比绝大多数公司,包括许多在加密货币领域内的公司,都要更为去中心化。我们会在各个方面更加去中心化。

DAO 首先采用平方投票法(Quadratic Voting)

让全新的方法得到采用的最简单方式,不是尝试改变已经存在很长时间的结构,而是尝试将这些新方法运用到最近才存在,甚至还在产生过程当中的新事物之中。

一些 DAO 会首先开始使用平方投票法。前面谈到 Gitcoin,它的拨款就采用了平方投票法。

也有一些新方向,比如对新闻行业的拨款。新闻是公共品,如果完全靠市场,容易供给不足,并且出现新闻受商业利益不当影响的情形。但是,如果完全靠政府拨款,也会有问题。特别是当发生政权更替,一个差劲的政党接管政府,就可能会对新闻行业产生负面影响。

二次方募资(Quadratic Funding)处理对新闻行业的资金支持,可能是一个有趣的解决方案,同时尝试避免市场失灵或政府失职。比如,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用于资助媒体的资金池,通过平方投票法给合适的新闻机构或项目分配资金,用这种方式做一些小规模实验。

生态社群协作

开放、跨学科、重视合作的社群

好的社群首先是要开放。不要限制太多,不要一直给别人下命令,外面的人、新的人可以很容易进到社群里来,可以和先来的人一起参与社群的讨论和建设。要有善意,对外面的世界也有善意。

要跨学科。这是以太坊社区中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我们这个社群里有很多数学家、很多密码学家,但也不仅仅是数学和密码学。社群里面的人不能只和自己泡泡里的人交流,最终我们还是试图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

要重视合作。不要过分竞争,不是关注找别人的毛病,而是专注找各自擅长的事情,把事情做成。

强调协作的文化会让这个生态长久持续下去

维持一个社群,首先要问:那个长久持续下去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比如在美国,共和党人有时会说,林肯是共和党,是我们共和党解放了奴隶,而你们民主党当年是支持奴隶制。但150年前的共和党和150年后的共和党还是一个群体吗?叫同样的名字,未必就是同一个“东西”了吧?哪怕一个机构表面上的历史没有间断,也并不意味着这个群体在本质上获得了连续。

有时候,民族性连续了,但理念却发生根本变化。德国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德国有很长的军国主义历史,有一段非常黑暗的纳粹统治。但是,现在的德国完全不一样了。现在的德国人可能对保有一支正常军队的兴趣都没有。德意志民族还在,但价值却发生了根本变化。

所以,说到社群的连续性时,必须要问自己,真正希望要保留的东西是什么?也许我们能做的最好的事只是,创造一些东西,可以存在20年或40年,但下代人需要有他们自己的新东西。文化、组织结构和社群,回应压力或激励,有变化也会有连续。

希望以太坊能够持续下去,以太坊社群也能够在没有变得我都认不出来的情况下,长久存在下去。

预测30年、60年后的未来总是不太容易。但如果你创建了一个生态系统,而且这个生态系统的特性就是合作才能成功,那么我相信,强调协作的文化会让这个生态长久持续下去。

加密货币与激进市场社群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加密货币社群与激进市场理论的倡导者——或者,更广一些,关心在21世纪如何坚持自由的价值、贯彻民主的实践社群——之间,有着非常有意思的联接。

一方面,加密货币社群对于在21世纪中如何坚持自由价值、贯彻民主很有兴趣。参与激进市场实验的人当中,也有很多人对加密货币有兴趣。这两个社群之间当然存在意见分歧,在一些价值观上也存在差异。比如,如果你在 Twitter 上关注 Glen Weyl(激进市场的一位作者),他有时就会说,他对区块链的有些做法并不赞成,他也不认为自己属于链圈。

但与此同时,激进市场理论的倡导者们也了解,区块链社区是一个强大、有很多资源的社区,而且真正有知识和技术,可以尝试更好的投票、更好的治理、更好的市场解决方案,可以将这些方案付诸实践。比如,Gitcoin 就是一个用平方投票法(Quadratic Voting)做高达数百万美元交易的以太坊项目。当然,激进市场理论也在做他们自己的社会试验。在不同的政府环境中,包括市政府、地方政府。比如,据我了解,在台湾总统杯黑客松当中,就尝试使用了平方投票法。

这两个社群之间存在深层联结,有很多共同兴趣和价值观,有很多地方可以合作,让彼此变得更强大。特别是当加密货币社群变得更加复杂,开始做的东西已经不仅仅是金融,会有更大的空间,让很多的新想法可以尝试,也让激进市场理论的倡导者可以在这里具体实践一些设想,看看它们若放在加密货币社群,会是如何运作,是否可行。

比如零知识证明(Zero-Knowledge Proof),它原来只是一个理论,出现在学术论文里,但正是因为以太坊和加密货币的存在和发展,包括社区的热情和金钱,让零知识证明变成了非常强大、有实际应用的东西。它最终将会在很多地方得到应用。比如,各种公共领域,在任何一个既需要验证、又需要隐私的地方,你就可以使用零知识证明,例如投票。

技术与社会进步可以相辅相成,未来会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

两种方式,可让加密货币领域越来越像国家

一种可能性是,整个加密货币社区仍停留在虚拟世界,但在加密货币领域中出现的观念、制度、方法大行其道,在某一天成为一些国家的主流。在这一过程当中,虽然空间上的链接还是在虚拟世界中,但这些链接已经足够强大,以至于让社群中的人感觉越来越像生活在同一个国家。

加密货币空间可以提供越来越多人在现实市场中需要的社会环境,提供越来越多人需要或者在乎的服务。尽管物理上,加密货币社区仍在虚拟世界,但实际生活中,它的影响越来越大。

如果你是一个加密货币社群中的人,希望以这个社区为家,你可以选择去一家加密货币公司上班。当然,工作之外你还是需要自己的线下网络,而这些网络很多时候又根植在现实世界——某些国家的法律政策可能对加密货币特别不友好。

所以,确实有一个趋势发生:那些希望将全职投入加密货币领域的人,如果他们所在的国家太难做加密货币的事情,可能会选择直接搬到另外一个国家去。新加坡就在成为一个加密货币社群的中心,很多原来在中国做加密货币的人都搬到这里了。瑞士也是这样,以太坊基金会就设立在那里。

另一种方式,就真的是建立一个以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治理的国家。有一个词叫“反向离散”(Reverse Diaspora)。离散者(Diaspora)指的是,原来一群人生活在一个国家里,但他们后来都离散到世界各地移居。反向离散则是指,移居各地的离散者,回到了原来的国家。若用这个词来描述加密社群就是,原来大家都是离散在互联网上,保持彼此联结。但社群不断发展,终于数量到了一个临界点,社群里面的人会选择一起到一个地方去。如果有很多人都去那个地方,也许那里就出现一个现实世界的加密货币城市甚至国家。也许有一天,加密货币领域会有足够的增长、会有足够的人做出这种选择。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趋势。


维塔利克·布特林 (Vitalik Buterin),以太坊 (Ethereum) 联合创始人。

Made with by Ago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