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hutosh Pandey
2020-04-28T11:04:18.730Z
中国凭借发达的制造业在世界市场几乎所向披靡

(德国之声中文网)新冠疫情的爆发和政府出台的种种控制措施给全球供应链带来了影响,工厂突然停工,超市无法补充库存,不少货物出现紧缺。 这场危机造成前所未有的混乱,全球各大企业从中汲取教训,以便未来更好地应对冲击。不过,大多公司并不会考虑抛弃中国这个世界大工厂。

沃顿商学院运营、信息与决策教授莫里斯·科恩(Morris Cohen)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我并不认为中国作为制造业主要供应商的地位会改变。也许在某些行业会有变化,但总体来说,不会出现结构性改变。"他补充说,有些人说我们要把制造业撤回美国去,但这是不会发生的。"

过去20年里,西方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开拓新的市场,大规模进军中国,中国也逐渐成为全球供应链的核心。如今,中国GDP占全球比重的近20%,这也和外企在中国的投资不无关系。根据一家德国公司最近的一项调查,五分之四的大型企业都依赖中国的供应商。

在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各地蔓延之前,中国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就显而易见,不过,仅有几个省份是主要的供应商,其中包括关键制造业中心湖北省。封城措施实施之后,世界各地的公司都感到了压力。汽车制造商,比如现代汽车、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等等由于无法从中国获得零件,被迫暂时停产。

"中国+ 1"策略

普遍估计,因为供应链出现问题,企业们可能会把生产线从中国转移到越南、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国家。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劳动里成本上升等原因,近几年,一直有外国企业将业务迁出中国。2018年至2019年中美贸易战燃烧激烈之时,外企们为了避免上交关税等原因,纷纷将业务迁到邻国。麦肯锡咨询公司生产和供应链专家阿利克(Knut Alicke)告诉德国之声:"疫情危机期间,许多公司都在寻找替代中国的供应商。有些公司找到了,有些公司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没有找到。那些找到替代供应商的人未来不会再转回到中国生产。"

不过有不少专家们认为,即使企业在其他国家找到供应商,这些公司也将继续留在中国,在这块巨大的市场占据一席,他们将此称为"中国+ 1"战略。还有一种说法是,其他国家可能在技术工人、基础设施和原材料方面无法满足这些企业的需要,难以替代中国。

中国美国商会3月份的一次调查显示,超过70%的企业表示目前还没有将生产和供应链业务迁出中国的计划。中国美国商会会长毕艾伦(Alan Beebe)表示:"与某种说法不同,基于中国的数据表明,我们的大多数会员不会很快打包走人离开中国。值得一提的是,在经历了数月的封锁后,中国似乎走在了全球经济复苏的前列,许多公司最初选择中国的理由至今依然成立。"

中国巨大的生产能力不容忽视,这一点短期内不会改变

制药行业回归本土

不过至少有一个行业的情况可能会出现改变:制药行业。疫情的爆发也暴露出企业和政府在口罩和呼吸机等重要药品和医疗设备上对中国的过度依赖。中国和印度是全球药品供应链中发挥着关键角色的两个国家。全球抗生素所必需的活性药物成分约80%-90%来自于中国的工厂,印度则在全球仿制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尽管疫情造成了供应中断,不过目前还没有造成重大的药品短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有8至10个月的库存。沃顿商学院的科恩表示:"我们没有完全意识到这有多大的风险。只有唯一的供应来源,如果这个来源有问题,就有大麻烦了。因此,谨慎理性的做法是,重新考虑,或许可以有多个供应来源。我认为制药公司会迅速做出反应,因为生产中断的风险和后果是巨大的,转移生产也不是那么困难。可能成本会上升,但比搬迁钢铁厂或汽车厂会更容易。"

延伸阅读:疫情加剧德国药品供应瓶颈?

供应链专家表示,疫情爆发可能会促使企业增加库存、寻找替代供应商,比如离本土更近的国家,利用数据和技术更好地跟踪供应商和客户,以此增强供应链的弹性。麦肯锡咨询公司生产和供应链专家阿利克指出:"过去几年,每当危机出现,人们就会开始思考:我们得做点什么,我们需要建立业务连续性计划,我们需要供应链风险管理。危机过去大概六个月后,这种讨论也结束了。这种现象让供应链业界人士灰心沮丧。"

然而,这位专家补充说,当前危机的严重性可能最终会迫使企业采取行动:"多种因素综合在一起。较之以前的几场危机,这场危机要严重得多,影响也大得多。供应链之间的联系最近更为紧密。九年前福岛核事故发生时,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的地位与现在不一样。另外,投资方也给企业施加更大的压力,要求这些企业确保供应链的弹性。"

相关图集:新冠危机中的汽车业:创伤与重启

盈利大降:盈利锐减78%。——这是德国汽车生产商戴姆勒今年首季的经营结果。虽然尚有6.17亿欧元盈利,但戴姆勒已实施应急措施。首席财政官威廉(Harald Wilhelm)强调,最优先任务是确保支付能力。戴姆勒已取消原定年度展望目标。他指出,鉴于新冠危机,已无法预估需求、供应链及生产。
降幅20%:戴姆勒的载重车生意受创尤重。今年头3个月,戴姆勒载重车在全球销售减少幅度达20%;同期,旗下轿车品牌梅塞德斯-奔驰全球售量减少15%。而车店和工厂只是在3月份才全部关闭。
停摆结束后:停产4星期后,本周一(4月20日)起,戴姆勒重又启动了大部分生产线。此外,从4月6日起实行短时工作制,并暂定实施至月底。全德境内17万员工中有约80%受不同程度影响。
首批恢复:轿车市场的复生已最先在中国出现。此图上显示的是东风-本田工厂的工人在休息。3 月份,中国国内汽车销售量减少48%,而2月份,降幅尚超过80%。戴姆勒在华生产基地目前几乎都已重新开工。
重返流水线:大众员工们也重返流水线,至少是在茨维考(Zwickau):因冠状病毒疫情停顿5个多星期后,本周四,当地大众工厂逐渐复产。自去年11月起,在这个位于萨克森州的工厂开始生产承载着大众希望的全电动车ID3。位于开姆尼茨(Chemnitz)的发动机工厂也将逐步开足马力。
大众总部:位于沃尔斯堡总部所在地的规模巨大的大众工厂定于下周一起重新启动生产线。在埃姆登(Emden)和汉诺威的工厂定于同一天复工。为此,大众将采取严格卫生措施,其中包括缩短清洁间隔时间。在无法保持1.5米人际间距离的场所,员工们必须佩戴口罩。大众通报说,为此,计件工作频率将明显放慢。
储备金缩水:法国汽车生产商雷诺也深受冠状肺炎疫情打击。这家康采恩在巴黎通报说,今年首季,雷诺销售量减少四分之一以上,经营规模缩小近20%,用于汽车业务的现金储备骤降三分之一至103亿欧元。
匹配健康保护措施的复工计划:雷诺在本国的竞争对手标志雪铁龙集团的境况亦同样糟糕:今年首季,该集团售车62.7万辆,同比减少29%。与其它生产商一样, 标志雪铁龙也在为复工复产做准备。不过,康采恩方面尚在就复工计划和健康保护措施与员工代表们谈判。
危机中心:长时间里成为新冠危机中心的意大利可能从5月4日起逐步重新开工。菲亚特/克莱斯勒亦然。有着悠久传统品牌的这家汽车康采恩尤其遭受重创:3月份,销售遽减76%。作为比较,整个欧盟同期汽车销量辆减少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