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中国定向降准如期而至 超储利率意外下调央行力挺实体经济
作者 沈燕
路透北京4月3日 - 支持饱受疫情之苦的实体经济已是眼下全球各国的一致目标,中国行动尤为迅速。时隔不到一个月,周五中国央行再次宣布定向降准,将对中小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同时意外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为逾11年来首次下降。
分析们认为,在CPI仍居高不下的背景下,要引导商业银行降低利率,以帮助实体经济降低资金成本并不容易。此次降低金融机构在央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就是要挤压商业银行的利润,倒逼其增加向实体经济的放贷。
他们并预计,为缓冲疫情冲击经济,中国决策层正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后续针对中小微以及民营企业的财税措施亦将陆续推出,4月MLF(中期借贷便利)及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仍有下降空间。
“从此次央行定向降准释放的资金量上观察,央行对货币政策的态度仍旧比较谨慎,但引导资金价格下行的态度较明确。降低金融机构在央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将被压缩,也将倒逼银行更多的向实体经济放款,迫使银行让利实体经济。此外央行释放资金也有助于配合后期政府债的加量发行。”方正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齐晟称。
国家重点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蔡浩指出,央行在短短一周内,就完成了降息(OMO利率和超额准备金利率)和降准,逆周期调节力度不断加大,充分表明货币政策已经转向,与发达经济体央行一样,进入了危机应对模式。这将对稳定企业信心、熨平市场波动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中国央行周五宣布,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决定对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和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4月15日和5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共释放长期资金约4,000亿元人民币。
同时自4月7日起将金融机构在央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从0.72%下调至0.35%,前次调整是2008年11月。央行称,此举可推动银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银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
这是中国央行今年以来的第三次降准,前两次分别为1月6日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以及3月16日实施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对达到考核标准的银行定向降准0.5至1个百分点,对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再额外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
长城证券首席债券分析师吴金铎指出,针对中国的流动性分层和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问题,定向降准是不够的,预计央行还将拓宽渠道为银行补充资本。3月27日政治局会议强调恢复疫情需要“一揽子政策”,预计针对中小微以及民营企业的财税措施支持也将陆续出台。
他表示,3月27日政治局会议之后,政策转向托底,央行加大逆周期调节。当前的风险主要在于通胀的担忧和新冠肺炎疫情不可控。3月逆回购利率下调20BP之后,预计4月MLF利率和LPR利率将同步下降。针对“翻番目标”和扶贫攻坚计划,预计中国还将进一步使用一揽子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预计年内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将进一步向下突破历史低点。
面对疫情和世界经贸形势急剧变化的冲击,中国稳经济的一揽子举措正鱼贯而出,积极财政和稳健货币政策继续发力,本周二召开的国常会即决定,将再提前下达一批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并力争二季度发行完毕,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引导资金支持中小微企业。
**央行释出流动性,放水等同于全面放松?**
尽管此次定向降准在市场期之中,且这也是2018年初以来中国第十次降准,今年的第三次。面对疫情的冲击,中国央行频频释出流动性,放水是否等于全面放松呢?答案并不尽然。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国常会布置后,周内落地是近期规律,市场对降准有普遍预期。但逾十年来首次下调超储利率值得关注。
“首先,这是在催促银行加大对企业贷款投放,不要把央行释放的流动性都囤积在自己手里,或者淤积在货币市场上。这在本质上和欧央行负利率政策的目标是一样的。接下来如果贷款增速不显着上升,还可能下调这个指标。其次,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体现了政策利率体系调整的联动性。”王青称。
招商证券研发中心联席首席宏观分析师罗云峰也认为,这次降准在预期之内,而且以往的经验显示,2018年以来的降准和货币政策放松不划等号。超预期的是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的下调。综合来看,对银行负债端成本影响并不确定。
他认为,央行一方面意图引导贷款利率下降,另一方面下调存款利率的概率下降,而此次操作也并没有确定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银行的利差可能受到负面影响,这一背景下,银行的反应有待观察。
不过,在频频放水后,虽然水龙头打开,但由于流通管道不畅,究竟能有多少资金如政策所愿能助困小微企业?同时受困企业的真正需求在哪里?显然也是个问题。
中国财政科学院院长刘尚希在此前接受路透专访时就提到,疏通货币传导机制就需要金融体制和金融监管做一些改革,仅泛泛讲货币政策不从体制机制上推动改革简单放水也解决不了问题。因为渠道不畅水流不出去,这种情况是很危险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还要继续。现在的一些政策措施应该和改革措施结合起来,两者缺一不可。
**定向降准指向明确,纾困中小微实体经济**
根据央行估算,获得定向降准资金的中小银行有近4,000家,在银行体系中家数占比为99%,此次定向降准平均每家中小银行可获得长期资金约1亿元,有效增加中小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稳定资金来源,还可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60亿元,通过银行传导有利于促进降低小微、民营企业贷款实际利率,直接支持实体经济。
央行称,此次定向降准分4月15日和5月15日两次实施到位,防止一次性释放过多导致流动性淤积,确保降准中小银行将获得的全部资金以较低利率投向中小微企业。此次降准后,超过4,000家的中小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已降至6%,从中国历史上以及发展中国家情况看,6%的存款准备金率是比较低的水平。
进一步降低中小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将增加中小银行的资金实力,有助于引导其以更优惠的利率向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扩大涉农、外贸和受疫情影响较严重产业的信贷投放,增强对实体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支持力度。
不过,对于疫情期间政府鼓励金融机构为困难企业提供低利率的贷款,对于在北京开了两家餐饮门店的董先生而言意义似乎并不大,一方面他在去年底刚拿到利率5%左右的贷款,虽然疫情期间可以申请2%左右的低利率贷款,但通过借新还旧无论是时间上还是具体流程操作上显然都不现实。在何时能恢复正常生活秩序的预期不明确前,贷款只会让他们背负更多的债务。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在周五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就表示,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会很大,但是到底有多大,什么时候好转?这还充满不确定性。比较明确的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表示,2020年全球经济可能会出现负增长,衰退程度可能超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
他指出,比较明显的冲击包括一是工业链渠道。企业要生产,原材料配不上,可能有一部分行业、企业就生产不出来。二是贸易渠道。因为有些企业、有些产品生产出来以后,卖不掉,没有订单,这也是一个问题。这两个现象都很突出。还有一个就是预期的渠道,影响人的情绪,避险情绪在加强,市场在波动。这三个是比较明显的影响。(完)
审校 林高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