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4T03:53:00

路透北京4月14日 - 中国海关总署周二公布,3月以人民币计价出口1.29万亿元,同比下降3.5%;进口1.16万亿元,增长2.4%。一季度,中国出口3.33万亿元,同比下降11.4%;进口3.24万亿元,同比下降0.7%;贸易顺差983.3亿元,同比减少80.6%。

资料图片:2019年8月,上海,洋山港的集装箱码头。REUTERS/Aly Song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李魁文表示,随着外贸稳增长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前期因延期复工积压的出口订单陆续交付,3月当月进出口有所好转;从旬度看,3月中旬、下旬连续两旬进出口都实现了正增长。

3月及一季度主要数据:

* 3月以人民币计价出口同比下降3.5%,进口增长2.4%

* 一季度以人民币计价出口同比下降11.4%,进口下降0.7% ,顺差983.3亿元

以下为分析师评论摘要:

--中海晟融经济学家 张一:

出口超预期,主要缘于两个因素:一方面是国内疫情控制较好,沿海企业复工复产率较高,出口企业及时恢复生产能力;另一方面是之前的管控使得外部市场担心中国供应链断裂带来更多的风险,开始大规模补库存,尤其是一些机电产品以及中间品。这并不代表外部市场就好转,考虑到国外疫情发展以及前期高库存,4月份是出口的一个重要考验。

进口的增长很大一块来自于进口美国农产品,增长来自于中国市场需求和中美一阶段协定的落实。此外,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带来的储备需求增长也贡献了一部分进口增长。数据短期超预期不代表未来无忧,二季度出口下滑已经成为市场共识。出口20%以上的下降将是大概率事件,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政策应对冲大规模失业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

--国信证券宏观固收团队:

3月人民币值出口同比有所回升,一方面是2月疫情期间停工停产,因此部分出口订单推迟到了3月执行;另一方面,海外疫情是在3月中下旬才开始明显影响海外的经济活动,因此疫情的影响在3月的数据里可能还未充分体现。目前来看,疫情对国内出口的影响明显小于次贷危机时的水平。

考虑到4月海外经济活动受到疫情的影响较大,国内进出口数据4月依然有所承压,但底部不会超过2009年时的最差水平。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王军:

3月进出口、出口的韧性仍在,但更值得担忧的是后续几个月的表现,还需要继续观察。更大的冲击可能还在后面,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外需断崖式回落,订单大幅萎缩;二是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上升,去全球化、去中国化趋势加剧,供应链部分重构。第一个冲击可能是短期的,影响是剧烈的;第二个冲击可能较为缓慢,但影响较为深远。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 周茂华:

3月中国进、出口人民币值数据均好于市场预期,主要是假期与疫情因素减弱;随着假期因素影响减弱,中国疫情短期内取得成效,支持复工复产政策效果释放,内需回暖,以及中国履行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推动。从趋势看,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及各国防控措施不断升级,中国出口未来几个月承压。

后续中国外贸也存在一定结构特征:国内工业体系完整与生产、物流、生产能力等制造业综合优势,国内医药、器械等方面出口有望保持强劲;国内经济需求回暖及履行贸易第一阶段协议影响等,国内对大宗商品、大豆、猪肉等进口相对于出口保持强劲格局。现在首要的是全球联合抗疫,力图在最短时间内将疫情控制住,这是稳定全球需求,挽回消费者、投资者信心的关键。

相关背景:

--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日前表示,中方仍在执行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内容。尽管过去数周面临新冠疫情的严峻局面,“大家还是在努力落实第一阶段协议”,“相信我们能继续落实”。

他表示,中方仍在执行协议内容。比如说,仍在从美国采购一些农产品,正在取消外国公司进入中国金融市场面临的一些限制。他同时希望两国经济团队能坐到一起,或召开视频会议,很好地评估不断变化的形势,并协调应对。

--中国商务部上周四表示,3月份中国进出口有所好转,根据重点地区、行业和企业的调研看,部分外贸企业在手订单延期或取消,新签订单受到影响,特别是纺织服装等消费类行业,短期内受到较大冲击。将进一步提升通关和物流便利化水平,保障核心零部件、原材料进口的通道顺畅。

--上周二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推系列举措,努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会议决定,在已设立59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基础上,再新设46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第127届广交会则于6月中下旬在网上举办,并支持加工贸易企业纾解困难。

--中国海关总署上周五称,即日起将对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呼吸机、医用手套、医用护目镜等11项医疗物资实施出口商品检验,以加强医疗物资出口质量监管。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周三召开会议,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指出,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完)

采写 路透中文新闻部;整理 许菁;审校 杨淑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