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7T05:32:43

以下为路透中文新闻为您整理的一周(4月13日-17日)中国重要财经新闻:

【政经】

--《焦点》中国一季度GDP首现负增长,亟待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释放内需

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袭击,让中国经济一季度同比下降6.8%,出现有记录以来首次负增长,不过3月经济明显改善尤其工业降幅急剧收窄,让市场看到一丝希望。这也表明随着国内疫情本土传播基本阻断,复工复产加快推进,经济正从休克状态逐渐复苏。

--《焦点》中国3月进出口好转展现外贸韧性仍在,但更大冲击可能在后面

外贸稳增长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前期因延期复工积压的出口订单陆续交付,带动中国3月以美元计价出口降幅大幅收窄,进口仅微幅负增。3月进出口好转展现中国外贸韧性仍在,尤其东盟超越欧盟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显示中国出口目的地多元化正在加速中。

但海外疫情3月开始迅速扩散,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也让中国外贸面临的困难加大,更大的冲击可能在后面。外贸新订单减少等问题已经开始逐步显现,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可能升温带来的供应链产业链重构更值得警惕。

--中国央行:疫情防控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经济增长保持韧性--行长

中国央行行长易纲表示,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中国经济增长保持韧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中国央行:将通过定向降准、再贷款等政策继续引导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

中国央行表示,将通过定向降准、再贷款等政策措施,继续引导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预计小微贷款的规模和覆盖面将持续较快增长。

--中国经济:新发创业担保贷款利率应适当下降,支持重点群体创业就业--财政部

中国财政部、央行和人社部联合发文称,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力度,全力支持重点群体创业就业,将扩大覆盖范围,适当提高额度并允许合理展期,要求金融机构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利率应适当下降。

--中国经济: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力度,再提前下达一定规模专项债--国常会

中国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表示,要在扩大实施前期有效政策基础上,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力度,并抓紧按程序再提前下达一定规模地方政府专项债。

--肺炎疫情:中国要提高检测能力加强边境防控,保障复工复产--领导小组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指出,当前国内疫情防控任务仍然艰巨,要提高检测能力,做好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工作,并加强边境地区防控薄弱环节,为复工复产提供保障。

--肺炎疫情:中国要动态完善防范输入举措,消除反弹风险隐患--领导小组

中国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指出,要动态完善防范疫情输入举措,加强精准防控和规范处置,排查和消除疫情反弹风险隐患,为推进全面复工复产创造有利条件。

--中国贸易:经济全球化现回头浪但大势不变,中国未有大规模外资撤离--商务部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高峰表示,当前,经济全球化出现回头浪,但大的趋势不会改变,全球化出现的问题需要通过合作和发展加以解决;并称总体看,尽管疫情对在华外资企业造成一定影响,但中国没有也不会出现大规模外资撤离情况。

--肺炎疫情:特朗普称,美国政府正在调查新冠病毒是否源自武汉实验室

美国总统特朗普称,美国政府正在试图确定新冠病毒是否源于中国武汉的实验室。美国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则表示,北京需要完全透明分享疫情信息。

中国外交部称,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表示,没有证据表明感染全球200多万人的新冠病毒是实验室制造。

--中英关系:中国将必须就疫情如何爆发等尖锐问题做出回答--英国外交大臣

英国外交大臣拉布(Dominic Raab)表示,中国将不得不就新冠疫情是如何爆发的,以及是否本可以避免等尖锐问题做出回答。

--中国经济:中国有更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空间抗击疫情影响--IMF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太局局长李昌镛表示,如果情势恶化,中国有更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空间来抗击疫情的经济影响。

--路透调查:中国今明年经济增速预计2.5%和7.2%,年内料再降准1个百分点

路透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国今年经济料仅增长2.5%,其中一季度预计同比降6.5%;二季度叠加海外疫情蔓延带来的二次冲击,原本预期的深V型反弹显得渺茫,预计增速只能回升至3.5%。

--中国数据:一季度FDI累计312亿美元,受肺炎疫情影响同比降12.8%--商务部

中国商务部公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1-3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2,161.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8%;折合312亿美元,同比下降12.8%。

--中国政策:发改委公布枢纽机场联通轨道交通11个重点项目,七个今年开工

稳投资对于当下中国经济仍具有关键的支撑作用。国家发改委日前下发促进枢纽机场联通轨道交通的意见称,要根据各类轨道交通的特点,对功能定位、运输规模不同的机场分类施策,科学合理确定轨道交通的类型、建设时机和衔接方式。

--《特写》疫情之下中国并非所有行业都唱悲歌,武汉解封后返京之路仍不易

在一场全球蔓延的疫情扫荡下,诸多行业亮起红灯哀声一片,对于生活在江苏常州的人而言,似乎情况没那么糟:因为疫情对防控物资的需求为生活在这里的人提供了商机。

--《焦点》美国务卿和防长一唱一和对华施压,呼吁中国完全透明分享疫情信息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通电话,要求中方完全透明并进行信息共享,此时正值华盛顿方面就新冠疫情加码向北京施压之际。

--《分析》新冠助长减免非洲债务呼声,主要债主中国怎么办?

支持减免债务以帮助世界上最穷、负债累累的国家的呼声正在增加,其中大多数在非洲,而且现在还面临新冠疫情造成的经济破坏。但是有一个大问号:中国。

分析人士说,20年来的积极放贷让中国成了非洲的主要债权国之一,包括核销在内的任何全面减免债务协议,都会要求北京发挥带头作用并承担损失。

--中非关系:注意到为非洲国家减债提议,愿与国际社会予以研究--中国外交部

中国外交部表示,非洲债务问题成因复杂,各国债务情况各异;注意到有个别国家和国际组织提出为非洲国家减债,愿与国际社会予以研究。

--中国支持暂缓对最贫困国家的债务偿付并将作出应有贡献--财政部长

中国财政部长刘昆在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视频会议上表示,中国支持暂缓对最贫困国家的债务偿付,赞赏G20就具体方案达成的共识,将作出应有贡献。

--《焦点》美国军方称新冠病毒或为自然产生,非中国实验室合成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米利(Mark Milley)表示,美国情报显示,新冠病毒或为自然产生,而非中国实验室制造,但这两种说法均不肯定。

--《分析》中国向塞尔维亚等疫情国施援手,让他们“抄中国作业”?

上个月,六名中国籍的医学专业人士在贝尔格莱德踏出塞尔维亚航空飞机走上红地毯,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Aleksandar Vucic)及内阁官员们夹道欢迎。在以碰触手肘取代握手迎宾之后,武契奇亲吻了塞尔维亚和中国的国旗。

--中国政治:中央发文纠治形式主义,“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

中国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印发通知,要求深刻总结疫情防控中的经验教训,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始终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切实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

【金融】

--中国央行:尽可能长时期保持货币政策常态化,更关注结构性目标--论文

中国央行办公厅课题研究小组最新撰文称,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要坚守“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的最终目标,更加关注结构性目标,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并在尽可能长的时期,保持货币政策的常态化,鼓励适度储蓄,防范资产泡沫,保持货币政策调控空间。

--中国金融:目前外部风险大于内部风险,关键是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金融委

中国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会议称,目前外部风险大于内部风险,宏观风险大于微观风险,在这样的形势下,关键在于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扎紮实实做好自己的事,从总量和结构同时入手,在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把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美国债市:外资2月美债持仓规模创纪录高位,日本和中国均增持

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新冠疫情大流行之前,外资2月持有的美债规模创纪录高位,从1月的6.857万亿美元增至7.066万亿美元。外国投资者为了追逐收益率继续购进美国公债。

【固定收益】

--《分析》中国央行MLF降息20bp为LPR指引,财政将发力仍需宽货币护航

在定向降准首次实施日,中国央行公开市场同时进行了1,000亿元人民币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中标利率无悬念下调20个基点(bp)至2.95%。距MLF到期还有两日央行提前进行操作,主要是保持每月中操作管理为当月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提供指引,而20bp的利率降幅也与此前逆回购利率同步。

分析人士指出,在逆回购和MLF利率先后调降后,下周一(20日)的4月LPR报价下调也板上钉钉,一年期幅度料也大概率为20个bp,但五年降幅仍可能偏小。此外货币政策本月宽松加码后料不会停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财政政策后续将进一步发力,仍需宽货币保驾护航。

--中国金融:到期前夜仓促召开持有人会议引众怒,13海航债展期能否实现?

偿债能力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中国海航集团周二晚间仓促召开持有人会议,欲对周三到期的“13海航债”展期一年,并要求投资人当晚投票表决,引发持有人强烈反弹;海航集团周三凌晨就此事公开道歉。

--中国信用债:海航集团“13海航债”本息递延支付议案获通过,递延一年支付

闹得沸沸扬扬的中国海航集团债券展期持有人会议,最终议案获得通过。海航集团公告称,“13海航债”持有人会议通过本息递延支付议案,该期债券2019年4月15日至2020年4月15日的本息递延至2021年4月15日支付。

【外汇】

--《综述》美元荒致中国3月外占减少额创16个月最大,出口不畅4月料仍承压

中国央行口径外汇占款3月减少规模较2月扩大逾三成,减少额170亿元人民币为16个月来最大。分析人士认为,3月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推升市场避险情绪,美元流动性紧张,并短时大幅推高美元指数,人民币亦遭遇冲击,但汇率表现偏强,这应该有监管层适度入市干预可能。

--中国外汇:放宽具有出口背景的国内外汇贷款购汇偿还--外管局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发文称,为优化外汇业务管理、提升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放宽具有出口背景的国内外汇贷款购汇偿还,并推广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改革,取消特殊退汇业务登记。

--中国外汇:3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脱离四年高位,名义汇率创10个月新高--BIS

国际清算银行(BIS)最新公布,3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降0.28%至126.07,暂时脱离四年高位,上月修正后为升1.32%。

【证券/行业】

--中国房地产:疫情缓解3月新房价格环比恢复增长,深圳杭州等热点城市领涨

随着疫情逐步受控,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恢复交易,带动房价回升,深圳和杭州等热点城市领涨,统计局公布的70城房价指数环比恢复正增,不过同比涨幅延续收窄之势,为逾一年半最小。

--《焦点》中国再现地方楼市调控松绑“见光死”,需求端放松仍是奢望

尽管新冠疫情加重经济下行压力,但中国地方试探楼市政策放松再度落空,山东青岛市限购限售松绑政策三日后撤回,这已是今年第六个政策一松绑即见光死的城市,意味着任何可能触碰“房住不炒”底线的政策,即便在当前困难时期,依然会碰壁。

不过多位分析人士认为,海外疫情蔓延令中国经济前景再蒙阴,若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过严的房地产政策应有所调整,对刚需和改善需求可以有一定支持,房地产政策“因时而变”并非是放弃“房住不炒”政策。

--中国企业:华为芯片部门欲提高国产化率,应对美国限制措施--消息人士

了解情况的消息人士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正逐步将公司内部设计芯片的生产工作,从台积电逐步转移到中国大陆企业--中芯国际来完成,为应对美国出台更多限制措施做准备。

--机构观点:穆迪将中国房地产板块展望下调至“负面”,为近五年来首次

评级机构穆迪将中国房地产板块展望由“稳定”降至“负面”,为近五年来首次,因预期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及内地经济放慢下,今年全国房地产销售将较去年下跌,而库存量则维持高企。

--中国证券:IPO将保持节奏平稳,不会批量化集中核发批文--报载

上海证券报报导称,监管部门将在维护市场基本稳定运行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新股常态化发行,按照企业申报情况统筹审核进度。既不因各种因素暂停IPO发行,也不因各种因素降低把关质量。同时将根据市场情况,保持平稳的发行节奏,不会批量化集中核发批文。

--受累疫情首季全球PC出货量录得2013年来最大跌幅,中国跌幅逾三成--Gartner

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发表的初步数据显示,今年首季全球个人电脑(PC)出货量按年下跌12.3%至5,160万部,终止此前连续三个季度增长的势头,且为自2013年以来最大跌幅,因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爆发对PC供需均造成干扰。

--科技产业:英国政府应阻止中国掌控芯片公司Imagination Tech--议员

英国议员戴维斯(David Davis)表示,英国政府应当寻找各种机制,避免Imagination Technologies的技术基础转移至中国,包括为该公司寻找一家西方买家。(完)

发稿 杨淑祯;审校 吴云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