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中国印度核大国之间的拳脚外交
在新冠病毒疫情尚未结束之际,上百名印度和中国士兵在锡金段边境地区发生肢体冲突,拳头相见并互掷石块。
印度媒体引述一名印军军官表示,5月上旬发生在锡金纳库拉地区附近的冲突,导致7名中国士兵和4名印度士兵受伤。
随后,在边界地区的两国军队指挥官进行了直接沟通,解决了这次争端。
战争是外交的延续,拳脚和石块也是外交的延续。
到底是谁侵犯了谁的领土?这次争议再次突显了中印两个大国间由来已久的边境问题,以及未来潜在的战略矛盾。
边境主权争议
中印两国拥有共同边界近2000公里,有总面积超过12万平方公里区域存在领土争议,涉及西段、中段和东段三个部分。中印双方原则上都同意和平解决争议。
由于缺乏双方都认可的明确划定界限,两国边防巡逻部队时常出现争议,发生肢体冲突,撞胸,推挤和互相扔石头。
这次紧张对峙发生在海拔超过5000米的喜马拉雅山锡金的纳库拉地区附近。
1962年,中印两国发生了短暂的边界战争。虽然中国军队大获全胜,但迅速从几乎所有争议地区全部后撤。双方并未签订边境协议,为后来的冲突埋下伏笔。
与印度和巴基斯坦边境几十年来动辄机枪重炮交火甚至战机空中格斗不同的是,中印在此后半个多世纪里,两国军队多次在边境双方实际控制线上发生武装对峙,荷枪实弹,但都没有再在边界上交火。
2017年,双方军人就曾经在两国边境西段班公措湖地区互掷石块、辱骂并拳脚相加。令人关注。
疫情之下
观察中印问题的专家们指出,近年来,中印两国都在边境地区及相关的更大区域范围内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两国竞争的一个焦点,致使两国边界对峙事件不断上演。
两国修建这些交通设施,也可能成为两个核大国关系中的潜在刺激性要素。
4月下旬,俄罗斯的中印关系专家称,印度计划在阿鲁纳恰尔邦(中国称藏南地区)等地建设18条铁路和桥梁,以保障更快速度运送军队和火炮。这些交通设施将保证印军一年四季都可部署在与中国交界的洞朗地区。2017年,中印两军在该地区发生对峙,险些酿成武装冲突。
随着新冠病毒疫情继续蔓延,双方更警惕对方在边境的军事动作。
印度媒体称,印度铁路因为新冠疫情停运后,印度军方还安排了特别军事列车,将滞留在各地训练机构中的官兵送回北部与东部边境地区,加强防备。
自从1962年中印战争之后,中国和印度一直是在南亚和东亚的战略竞争对手。中国发展了与印度的邻居和竞争对手巴基斯坦的密切商业和军事关系,并且努力扩大在尼泊尔和孟加拉国的影响。
作为全球最大的棉花进口国之一,中国也是印度棉花的最大买家。在新冠疫情肆虐中国的2月份,中国急需生产口罩之际,中国方面抱怨印度突然宣布停止对中国棉花出口,并大幅提高中国商品进口关税。
战略克制
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中国全面改善与邻国、与西方的外交关系,中印关系也走向缓和。中印两国合作交流不断増进。但1962年边境战争的阴影在两国关系中并未消失。
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和整体国力在亚洲和世界上的崛起,大国在亚太地区的博弈更为激烈,中国和美国摩擦不断增多,中国一些国际关系学者认为,印度也一直对中国意图和实力有猜测和疑虑,在亚洲特别是南亚及东南亚地区制衡中国的倾向较为明显,而印度则成为美国再平衡战略中亚太地区力量均衡的关键战略伙伴。
在核能、联合军演、高科技产品销售、军备销售、国土安全等多个领域,印度与美国形成极为密切的合作关系。
但中国学者也注意到,印度并没有抛弃其以不结盟为原则的外交基石,与中国的边境摩擦有其增强印美关系的外交功能。
而疫情之下,中印同为新兴经济大国,两国复兴经济的共同利益需要恐怕要超过对边境不毛之地寸土必争的决心。
所以就这次边境冲突,仅是印度方面媒体报道,中方媒体较为沉默,两国官方也没有高调指责对方。两个核大国将边界争端限制在拳脚和石块冷兵器冲突的水平,或许是符合双方战略的外交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