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2T10:09:36.046Z
近日,俄罗斯新冠病毒感染人数迅速增长,该国总理米舒斯京(左)也中招

(德国之声)俄罗斯单日通报感染人数出现历史新高。俄罗斯当局5月1日通报,境内新增7933起确诊病例,累计确诊总数达到114431 万人,死亡人数为1169人。

本周六(5月2日),莫斯科市长表示,大约2%的莫斯科居民,即超过25万人被感染。莫斯科市长谢尔盖·索比亚宁(Sergey Sobyanin)在他的博客上写道:"根据对不同人群的筛查,实际感染人数约为莫斯科总人口的2%。"

莫斯科市长表示,大约2%的莫斯科居民,即超过25万人感染新冠病毒

到目前为止,俄罗斯通报的莫斯科感染人数大约为5.73万例。据官方统计,莫斯科人口约1270万,但实际数字可能更高。

索比亚宁说,莫斯科在过去几个星期里加强了检测能力,并表示,由于实施了种种居家隔离等防疫措施,莫斯科已经"控制了感染的蔓延"。

不过他再次强调,莫斯科还没有度过疫情的高峰期。

本周四,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Mikhail Mishustin)宣布,他被诊断感染了新冠病毒,暂时停职治疗。他已经告诉总统普京自己被诊断感染一事,将进行自我隔离。第一副总理将暂时代行他的职位。

黑龙江成抗疫新前线

与中国其他城市渐渐放松限制不同,毗邻俄罗斯的黑龙江省目前的防疫形势骤然紧张。省会城市哈尔滨采取严格的防疫措施,周六宣布暂时关闭所有餐厅,重新开张的时间要看疫情变化而定。

中国已经进入为期5天的五一长假,游客纷纷前往知名的旅游景点,周六通报的新增病例仅有1例境外输入,与此同时,黑龙江采取严防措施,避免疫情在当地扩散。

毗邻俄罗斯的黑龙江省目前的防疫形势骤然紧张

中俄边境的黑龙江省已成为抗疫的新前线,不少新病例都是从俄罗斯返国的公民。该省已经禁止禁止外来车辆与外来人员进入。

哈尔滨4月中传出两起医院群聚感染的事件后,位于黑龙江省东南方的第三大城牡丹江市,4月末也传出医院内群聚感染事件。牡丹江由于接壤俄罗斯,其辖下的绥芬河市自4月起便出现大量境外移入的新冠病例。

新浪新闻报道,4月30日,牡丹江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了《倡议书》。其中提到,建议大家"五一"假期居家过节,做到"少出门、不串门、不聚集"。不组织、不参加各类聚会聚餐活动,避免到人群密集和空气流通不畅的公共场所。

相关图集:新冠下的新常态

春花绽放 忘却烦恼: 进入了四月,德国波恩老城区的樱花开始绽放。往年,“波恩樱花街”都会在这个时节吸引全球各地的游客。而在今年,前来赏花的大多为本地人。警方在老城区加强了巡逻警力,随时警告民众不要距离过近,不过,明媚春光下,依然不时有人忘却了肆虐的新冠疫情。
愁眉苦脸 生计无着 :荷兰的郁金香、肯尼亚的玫瑰......疫情之下,绽放的鲜花并不一定能像波恩老城区那样给人们带来好心情,世界各地的花农们就苦不堪言。肯尼亚的Bliss Flora花圃,以往每天要向海外市场出口12万朵玫瑰,而如今,这些鲜花很可能直接被当作垃圾销毁。
自己动手 积极“自救” :女士们长发飘飘情绪稳定,男士们发如鸟巢心急如焚。3月中旬之后,许多欧洲国家的理发店都纷纷关门。那些没能在最后时刻前去照顾理发店生意的男士们,这些天纷纷开始自己动手。在英国牛津的一间理发店屋顶上,两名年轻人就互相打理起了对方的“鸟窝”。网络电商的数据则显示,连日来,理发工具的销量显著上升。
排除万难 情比金坚:德国威斯巴登的这对新人,倒是手捧鲜花,发型也还不错......但是,婚礼上却不见宾客。德国的社交隔离令,让许多对恋人都全盘推翻了原先的婚礼方案:要么改期、要么冷冷清清。不过,这对新人还算幸运,至少还能在一起。
牛郎织女 莫钻空子:博登湖畔的德国城市康斯坦茨与瑞士城市克罗伊茨林根比邻而居,本质上是一个城市。国境线在这里只有象征意义,以往根本不会引人注意。不过,疫情爆发后,德瑞边境被封闭,城市内拉起了铁丝网。被迫分隔的恋人们,起初还能隔着铁丝网十指相扣、唇齿相依。卫生部门显然对此很恼火,于是在刚刚过去的周末拉起了第二道铁丝网。
“女王”加冕 注定孤独:德国人民挚爱的白芦笋,即将迎来收获季节,按照传统,芦笋产区每年都要评选出“芦笋女王”。不过,今年的芦笋女王Saskia注定是“光杆女王”,她甚至不得不自己戴上桂冠。而更严重的问题是:没有欧洲邻国短工们的帮忙,德国的农场根本没有足够的人力来收割地里的芦笋。
此消彼长 万物有恒 :人类并非这颗星球的唯一主人。瘟疫之下人类禁足不出,动物们纷纷登场占据空间。在布鲁塞尔的街头,一队秃雁气宇轩昂地穿越街道,甚至还颇守规矩地走了斑马线。也许,真如2019年热播美剧《血疫》所说,人类本身才是地球上的病毒,所谓瘟疫,不过是大自然启动了免疫系统。

文木 / 王凡(路透社,法新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