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琛
2020-05-06T10:07:54.377Z
巴伐利亚州长瑟得尔与汉莎航空董事长施波尔4月7日在慕尼黑机场亲自迎接一批从上海运来的口罩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媒体《图片报》本周一发表报道题为"五分之一的中国口罩没法用!"(Jede 5. China Maske ist unbrauchbar)的文章,援引德国卫生部一位发言人的表态报道称:自从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德国联邦政府已经为医院以及诊所从中国购买了超过1亿只口罩。"根据卫生部的推断,大约有20%的口罩不符合标准"。《图片报》就此断定称:"也就是说这些口罩根本无法医用。"

几周来,报道语态趋向于简化、夸张、挑衅、吸引读者眼球的德国《图片报》向中国政府架起了"洲际火炮"。先是刊文提出是不是应该"要求中国为新冠疫情给各国造成的损失买单"的问题。向中国当局开出了要求赔偿德国1000多亿欧元损失的账单。

随后《图片报》于4月16日发表主编莱歇尔特(Julian Reichelt)致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一封公开信,这封刊发标题为"中国危害全世界"的信虽然是致"习近平主席"的,但明显受众对象是德国的《图片报》读者。作者不惮于使用一些简单化、挑衅性的表述。例如,"中国最有力的出口产品是新冠病毒,虽然没人想要,却传遍全球。"其中还有一些说法涉及未经证实或澄清的报道,比如"研究蝙蝠的武汉实验室"。

德国国防部长克朗普-卡伦鲍尔4月27日在莱比锡机场亲自迎接1000多万枚来自中国的口罩

《图片报》的好消息和坏消息

如今《图片报》在报道中指出,虽然许多从中国购买的口罩不符合使用标准,但好消息是许多"假冒伪劣口罩"已经在中国就被发现。为此德国卫生部委托了全球范围内的质量检测认证权威机构TÜV Nord 在口罩离开中国前就进行抽样性的检查,阻止了部分"假冒伪劣"口罩进入德国。

"但坏消息是:仍然有许多'破口罩'得以流通!政府机关和从医者联合会已经警告不能使用这些口罩",该报报道称。

就此,德国之声向德国联邦卫生部求证。该部的发言人瑙博尔(Teresa Nauber)证实:确实有大约20%来自中国的口罩"与标准不符"。但她明确指出:"这不意味着这些口罩无法医用。"德国卫生部会退还一部分此类口罩回中国,剩余的在检验后会被运往德国。也就是说,德国官方会对中国的口罩进行两次检验,以尽最大可能确保质量。

中国官方已经行动

针对中国向全球各国输出的口罩有质量问题的各种指责,包括中国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内的政府部门已经于4月底日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防疫物资出口质量监管的公告》。其中要求所有向境外出口口罩的企业必须确认产品符合中国质量标准或国外质量标准。商务部为有资质出口口罩的中国厂商制定了企业清单。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还推出了国内市场查处的非医用口罩质量不合格产品和企业清单。

在德国从事口罩进出口贸易的王女士告诉德国之声,如今中国境内有许多可以生产口罩的厂商,但具备全套出口资质的少之又少。其中的难点在于,新冠疫情爆发前,国际上没有对口罩质量标准的统一规定,也缺乏权威的质量认证机制。

也许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德国卫生部在检测中国生产的口罩时不会检查相关产品的质量认证书,而是会根据德国官方指定的一项质量检验清单检查产品。截止到4月23日,德国已经从中国购买了大约1亿6000万只口罩。汉莎航空公司和德国卫生部合作,每日都会安排一架运送相关物资的飞机从上海飞往法兰克福。

比自制口罩"好太多"

今年2月新冠疫情在中国爆发之时,德国官方呼吁民众不应购买囤积口罩。专业人士当时指出一般的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几乎没有抵御新冠病毒的作用。如今,德国从4月底推出口罩令。规定在超市、学校、医院等室内场合一律必须佩戴嘴和鼻子的遮掩物,民众自行制作的口罩也可使用。

已经向德国多家医院提供了大量中国产口罩的贸易商王女士告诉德国之声,就算有许多来自中国的口罩在德国官方看来"不符合标准",但与德国民众用纱巾和餐巾纸等材料制作的"口罩"相比,功效"明显好太多"。

延伸阅读 - 新冠危机: 口罩准备就绪

相关图集:艺术家们手中的“新冠口罩”

涂鸦口罩:街头艺术家早已将新冠病毒和口罩当作了自己涂鸦艺术的装饰成份。此图显示一名16岁涂鸦者在雅典一屋顶平台上喷出一副大尺寸图像。这一题材正出现在欧洲众多城市,而街头艺术家们肯定很快还会有新的创意。
时髦饰品:时装师们此间也倾心于设计出形式丰富多彩的新一代饰品。并非所有草案都能通过世卫组织的检验。在2020年2月举行的纽约时装周期间,这名模特儿展示了一种极富装饰性但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柔软的欧根纱口罩。
T台上的口罩:这个美国时装品牌口罩是否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尚需在T台之外验证。在二月份举行的纽约2020时装周上,这款口罩更像是饰品。然而,有口罩总比没口罩强。有时尚意识的人们正努力用各种个性化的产品取代无聊的白口罩。
创意设计口罩:包括德国在内,一些著名设计师已将口罩作为一种暂新的生意模式,拯救遭受重创的时装业。柏林、科隆和慕尼黑那些年轻的、不知名的、以及大名鼎鼎的时装设计师、时装新创企业现在都在缝制充满艺术性和想象力的口罩。或许,它们会作为2020的冠状病毒时装被馆藏。
与领结很般配:穿着讲究,但与时髦不沾边普通男子,在冠状病毒时代也注意简约雅致。柏林领带制作坊也提供和领带、领结般配的口罩,采用专为制作领带的织丝物。一些款式很快销售一空。
民族风情的口罩:身处冠状病毒危机,各联邦州的戴口罩规定曾各有不同。自2020年4月27日起,德国实行全国统一规定。各地民族服装团体马上就将口罩作为体现地区特色的手段。它们的口号是:“我在哪里,家乡就在哪里”。在巴伐利亚州,口罩当然用蓝白色——有路德维希头像的用于男士;有茜茜公主头像的用于女士。
有创意的多样化口罩:个性化口罩的设计空间辽阔无垠。重要的是所用的材料可以洗涤。这些种精心设计的模式最好不要反复进洗衣机。用滚开的水浇一下也就可以啦,然后,凉一下,小心卷入手巾压平,晾干,完事。
从周一到周日不重样:谁若特别讲究,则可每天换一个设计独特的口罩。一份星期计划可以让当事人避免出错,不知哪个口罩刚洗过,哪个已经用过。周六一般是足球日,因此戴上有足球图案的口罩;为表达与自己所喜欢的球队的团结立场,粉丝们亦可戴上有球队标志性颜色的口罩——在电视机前。
环保型:谁若认为时髦饰品是纯属多余的消费品,也可以使用大自然提供的材料,自己去摘便是,只要能遮住鼻子和嘴就行。例如,用一根本用于捆扎花束的柔软的橡皮筋就可以把一张大叶子变成口罩。加沙地带的这位巴勒斯坦少女示范在前。
戴口罩的雕塑:在欧洲,人们在都市各处表达对冠状病毒的态度。在德国北部城市不来梅,著名的四个“不来梅城市乐手”也戴上了口罩。《格林兄弟童话》让这个驴、狗、猫和公鸡的组合名扬四海,每年吸引来成千上万游人。不过,目前,观光客寥寥可数。
新冠时代的艺术:“新冠口罩”也早已作为素材进入了绘画艺术:在油画上传诸永远、印在招贴画上,或者,给漫画上的蒙娜丽莎戴上一只口罩。波兰雕刻家米托拉吉(Igor Mitoraj)给他在克拉科夫一个广场上巨大的室外雕像打上现时包装。或许,这一包装会长期保存——作为“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