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聿文
2020-05-12T11:32:25.328Z
东风5B洲际弹道导弹

(德国之声中文网) 最近,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抛出"中国短期内需要将核弹数目提高到1000枚"的言论,不仅在中国舆论场引起了争议,也成为一个外交问题,路透社记者在中国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就提问,中国官方如何看待胡的言论。

姑且不论胡有否为官方放风的嫌疑,这番话因为触及敏感的核武问题,也让外界借此检视中国的核武装力量,具体说,中国究竟有多少件核武器,能否在未来的核战中--假如发生的话--抵御其他核大国如美俄的核打击,关于这一点,在中国社会内部,尤其战略界和军事发烧友,不时提及或讨论。

相对美俄两个核大国,中国核武器的数量一直是个谜,当局刻意保持模糊和不透明,这是因为,如中国专家所言,"数量不透明"才能保持对美俄的威慑。但也从反面说明,中国的核武数量可能确实不多,才须隐瞒。作为打击敌人的工具,武器任何时候都应该是质量优先,精而小的武器比劣而多的武器更能在作战中取得优势,然而这不是说武器的数量可有可无,尤其对核武这种"战略武器"来说,只有具备一定数量才能达到核恐怖平衡,让对手不敢轻举妄动,进行核讹诈。

轰6系列是中国当前唯一一款战略轰炸机

胡锡进正是在此意义上主张大幅增加中国的核弹数目的。他的理由是,在美国把中国看作头号战略对手的情况下,美国必拼全力打击中国,中国如核弹数量不多,构不成对美国的威胁,它对中国的打击就会无所顾忌。中国处于"二流国家"时,美国不会把中国的威胁看作多么重要的事;中国也不是朝鲜,后者虽拥有核武器,可以对美国玩命,但美国不会和朝鲜玩命,因为不值得。现在中国成为美国的头号敌人,美国就会和中国玩命。如果美国率先对中国发动核饱和攻击,将会摧毁大部分核弹,即使中国拥有对美的二次打击能力,但那时所剩核弹无几,对美就不可能有太大威胁。

外界对中国核武数目的估算,低的有100多枚,高的达上千枚,普遍预计在500-800枚之间。即使取其高值,和美俄分别达5千和7千枚相比,在数量上中国确实构不成一个等级。倘若加上质量的差距--虽然一些军事专家认为中国的核弹质量很高,更不是同等级的对手。这也是中国政府坚决不参与美俄削减核弹数量军控谈判的原因。军控谈判虽然按比例削减武器数量,但对武器数目少的国家,明显要吃亏。假如说美俄销毁2000枚核弹,还剩有3000-5000枚,中国同比例销毁200枚核弹,那么所剩就不多了。

1967年,中国首次进行氢弹试爆。时值文革期间,欢庆的人群挥舞着“红宝书”

除胡锡进说的这个理由外,很多人包括军方专家要求中国大幅增加核弹数目,原因还有一个,即随着美国导弹防御体系的完善并向全球部署,中国如核弹数量不多,大部分会被导弹防御体系拦截,能够躲过拦截的核弹很少,这样中国对美国的核威慑就处于劣势。

从纯军事的角度看,胡锡进以及其他人士大的该论调似乎也说得过去。但如果把问题深入推进观察,即便从军事角度看,这种主张的根据也是站不住脚的。一些人从意识形态的角度驳斥胡锡进,认为中国如是民主国家,根据民主国家互不打仗这个"假定"的规律(我把这个规律称为假定的),中国无须拥有很多核弹,甚至根本不要核弹。我不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因为中国现在还不是民主国家,而且至少暂时它感受到来自美国的威胁,所以要它改变制度不增加核弹,这是不现实的。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引发战争的因素有边界、领土的冲突等等,但即使如此,也取决内政的需要,所以基本可以说,一个国家到了需要打仗的时候,哪怕外界没有触发战争的因素,也要变相"创造"从来。这大体符合历史事实。

美中会不会爆发战争,以及一旦战争打响,是否要到打核战的程度,既取决于中国,也取决于美国。美中两国的不安感这几年都在加强,很可能在南海、台湾甚至在朝鲜爆发战争,这已成了许多人包括战略界的认知。要说美国的鹰派没有在推动对中国的战争,估计很难让人相信。白宫的总统贸易顾问纳瓦罗几年前就写过一本大部头的书《美中开战的起点》,台湾有中译本。该书就设想了美中打仗的多种情形。当然在纳瓦罗先生看来,是中国的好战引起美国的警觉,使得美国不能不应战。换言之,不排除在美国的鹰派里,有人乐于看到美中一战的。因为他们假定,以美国的军力和国力,最后的战争赢家肯定是美国,对此无须怀疑。

2019年4月,中国海军的新型核潜艇亮相

美中有多个战争的触发点,考虑到疫情对两国民意的毒化,一旦美国对中国的索赔形成结果,很可能增加战争的概率。这可能确实不以中国的意志为转移。然而,即使美中爆发战争,发展到核战地步,可能性也是极小的。因为到这一步,谁都承受不了战争的代价,胜利者也将是失败者,甚至严重点说,核战毁灭的不单是中国,还有美国,乃至人类的文明。所以,纳瓦罗在他的那本书中,也不敢鼓吹核战。在这一点上,相信美中两国还保有本质的理性。

不妨来推演一番。假使中国保持现有的核武规模,美国威胁摧毁中国的核武库,想想中国会作何反应?中国有没有可能放弃现有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而对美国率先发动核攻击?即使中国最后的核弹被打光,但核大战对双方和人类的灾难已经种下,谁能承担起如此后果?假使美国没有警告直接用小当量但威力强的的战术核弹打击中国,谁又能保证中国不会用战略核武器进行还击?总之,无论哪种情况,核战一旦开启,无人能承受这个代价。不要指望战争打到这个程度,美中两国领导人和民众还能保持理性。前面说的美中对核战有本质理性,指的是双方都知道核战开启的后果,所以保持谨慎,但不论哪种情况导致核战打响,这个时候要一方再保持理性,就非常难了,弱势的一方肯定抱着同归于尽的念头。想想,作为核武实力更强的美国,为了围堵中国,它愿意看到自己也被毁灭的情况出现吗?

上述分析告诉我们,胡锡进们担忧的美国举全国之力剿灭中国,哪怕成为事实,也不包括核战在内,美中今后大概率会像冷战时期的美苏一样,投入全部资源展开全方位竞争,包括代理人战争,甚至直接发生战争对决,但双方的理性会使战争维持在常规武器战争的层次,不至于失控变成核大战。除非中国想自杀,率先用核弹攻击美国,否则,美国不会用核弹来讹诈中国,不是美国多么仁慈,而是它要掂量这样做会不会真的催生核战?

故与其防范这个概率之低近乎于无的赌注而大幅增加中国的核弹,投入和美国的核军备竞赛,不如把造核弹的钱用来改善民生增加中共的合法性,对中共统治更有利。

事实上,要减少美国对中国的敌意和战略压力,即便不要求中共改变体制,只要习近平稍稍把党对中国的政治控制放松一点,在国际上真正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而非喊喊口号,中国的外部处境也会得到很大改善,根本用不着增加核弹数量来确保国家安全。

邓聿文为政治评论员,独立学者,中国战略分析智库研究员兼中国战略分析杂志共同主编。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相关图集:“这盛世” 如谁所愿? 带你看中国国庆70周年阅兵亮点

朋友圈的阅兵式:10月1日这一天,中国微信用户的朋友圈被阅兵式的照片和视频占领。中国此次会展示出怎样的先进武器,是大众关注的焦点之一。在中国,有许多军事迷,对军方的每一种兵器都如数家珍。
“大国长剑”:具有覆盖打击美国全境能力的洲际核弹道导弹东风41号作为地面方队的压轴角色出现。也是此次中国70周年国庆阅兵的最大亮点。这是中国第一次对外展示具备大规模部署能力的东风41核导弹部队。这也是中国自主研制的陆基机动固体弹道式洲际核导弹。
会“打水漂”的东风-17:导弹部队中,关注度仅次于东风-41的就是据称有高超音速巡航能力的东风-17型弹道导弹。中国官方称其作战范围为大约1800至2500公里。其细长弹头的空气动力设计,能让弹头再入大气层的时候,不断变轨并像打水漂一样滑翔,在节省燃料的同时,能提高其反拦截性能。
“巨浪”袭来:从个斗上来说与东风-41同样吸引眼球的是此次阅兵式上展示的巨浪-2型潜射弹道导弹。这个中国从90年代就开始研发的潜艇导弹系列如今已经进入第二代。个头如此庞大是因为它可携带1-3个核弹头。与核潜艇的配合能够大大增加中国在全球的核打击威慑力。
自主研发转外销:巨浪2型导弹的技术也被用到了海红旗-9系列远程地对空导弹的身上。修长的弹体使其最高可以超过6倍音速巡航。它使中国海军第一次具备发射自制空域防空飞弹的能力,减少了对俄系SA-N-6系统的依赖,还成为了中国军方的外销产品。
“攻击”有点着急:一般来说,中国军方在阅兵式上通常只会展出已经实战部署的武器装备。 这次阅兵式的另一大亮点,攻击-11型无人机验证机是个例外。据中国媒体报道,这种无人机可执行制空突击、压制防空等作战任务,反辐射无人机具备压制敌预警探测和指挥通信系统的功能。这是它的概念机几年前在一次航展上亮相后,首次以正规军的身份出现在阅兵式。
上天下海的无人机:在无人机领域,中国不仅注重空中无人机的研发,也同时关注水下无人机的作战能力。图种的001型水下无人航行器在此次阅兵式上的代号为HSU-001,据中国媒体称是中国自主创新研制的新型水下无人装备,主要遂行隐蔽侦察任务,具有自主远程航行和自动侦察战场环境信息的能力。
战略轰炸机脱胎换骨:抬头望天,在引进苏联技术上升级研发的中国轰-6N轰炸机在此次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首次公开亮相。据称这是国产新一代远程战略轰炸机,可以空中受油。其中轰-6N和轰-6K都可以实施远程奔袭、大区域巡航,具备防区外打击能力。
这盛世 如谁所愿?:从武器展出的技术水平来说,此次70周年阅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最高规模的一次阅兵。总规模约1.5万人,各型飞机160余架、装备580台。习近平乘坐的阅兵车后面,有一辆挂有1949车牌号的同款阅兵车。有解读称,这是为中共建国的“千万英魂”所备。不少民众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将已故总理周恩来的画像拿出,配文称“这盛世 如你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