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jciech Szymanski
2020-05-14T11:12:11.678Z
皮拉齐克(右)在战后成功地掩藏了他的真实身份

(德国之声中文网)一辆梅赛德斯跑车在人行道旁停下后,驾驶座上的一位非常有魅力的男子示意等待在路旁的一位青年人上车,之后,汽车飞驰在战后重建起来的法兰克福大街上。此时已是1950年代末期。市中心的建筑散发出一切重新开始的气息。商店的橱窗唤起了民众的消费欲望。这是德国发生经济奇迹的年代。

驾驶汽车的是人名叫霍斯特·布克哈特(Horst Burkhart),年纪40左右,是一家酒店的经理。坐在他身旁,年纪大约只有他一半的青年人是他的侄子约亨。 霍斯特很富有,他的周围总是不乏迷人的美女,他经常带着美女到他的豪华游艇上享乐。约亨和霍斯特关系很好,晚上两人经常在法兰克福的酒吧见面。霍斯特喜欢喝酒。

多年过后,约亨不愿再提及当年的这些往事。但是他女儿常缠着他让他讲一讲有关他的叔叔霍斯特的事情,对此他总是推辞说都已经忘记了。他说:"克莉丝,时间过去太久了。"已经高龄的他似乎已经将霍斯特彻底忘记。

只有当克莉丝问他是否知道霍斯特将数百或数千犹太人送入奥斯维辛集中营时,他才机械地想起他的这个叔叔,并带着惊讶的表情回答说:"是真的吗?这太可怕了"。

约亨的女儿克里斯蒂安娜·法尔格回忆说:"从小我就经常听到霍斯特这个名字,而且人们在谈论时表情有些奇怪,因此我觉得,这里面肯定有问题。"1970年出生的克里斯蒂安娜决定将霍斯特·伯克哈特的事情公布与众。 她从未见过霍斯特,他在她出生前5年就去世了。

她回忆说:"全家人都知道布克哈特是他的假名,并且帮着隐瞒实情。所有人都叮嘱,千万不要泄露他真名叫霍斯特·皮拉齐克,不要说他是我们家族的人。"

1943年3月中旬克拉科夫市犹太人区被清除

犹太人居住区之恐怖

1942年10月,克拉科夫犹太人区被清除后,德国占领者在克拉科夫的两个犹太公墓区域建立了一个集中营。年轻的党卫军军官霍斯特·皮拉齐克(Horst Pilarzik)成为集中营的指挥官。此前,他曾是希特勒精锐部队随侍警卫队的成员。在普拉绍夫,他监督着大约200名工人,每天离开犹太人区去清除墓碑,建造集中营。

由德国人任命的犹太人委员会成员彭佩尔(Mieczysław Pemper)曾是普拉绍夫集中营的囚犯。在他的记忆中,皮拉齐克是一位在整个犹太人区都让人恐惧的人物。他枪杀了多名收工后返回犹太人区途中的犹太人。据彭佩尔说,皮拉齐克对此辩解说,他不久前刚从党卫军学校毕业,生平第一次看到如此多的犹太人。彭佩尔说:"皮拉齐克身上没有任何可以说好的地方。"

皮拉齐克管理集中营只有几周的时间。1942年/1943年交替之际,党卫军军官米勒( Franz Josef Müller )成为其继任。但是他继续留在了克拉科夫。1943年3月13日至14日,他参加了犹太人区的清除工作。期间有2000人死亡,另有1500人被送往奥斯维辛集中营。

来自普拉绍夫的大衣

在大学担任教授的克里斯蒂安娜·法尔格还记得战争期间,霍斯特向居住在格利维采的亲戚们分发衣服的故事。她说:"他带来了童装和童鞋,作为礼物送给我父亲。之后父亲穿上了漂亮的童靴以及漂亮又暖和的童大衣。"克里斯蒂安娜怀疑这些是普拉绍夫或奥斯威辛集中营囚犯的衣物。否则的话,克​​拉科夫的一名党卫军成员这个时期怎么会有这些衣服呢?

1943年年中,皮拉齐克成为党卫军头目阿蒙·葛斯的副官。不久后他被派遣到里加,可能是因为酗酒。

彭佩尔说,他曾看到喝得醉醺醺的皮拉齐克在克拉科夫的一家赌场大声吼道:"你们就不知道给一位骑士勋章得主拿把椅子吗?"人们赶快给他拿来了椅子。但是当人们事后得知皮拉齐克根本就没有得到过这样的勋章时,他被降级调离了克拉科夫。还有人说,看到喝得酩酊大醉的皮拉齐克倒在街头睡着了。

逃生

法尔格说,家里人都说他喜欢酗酒,脾气暴躁,风流韵事不断。她说:"他战后的生活就是一生都在逃亡。他酗酒、打女人、经常换住所。显然他害怕有一天他的真实历史会暴露。"

皮拉齐克使用霍斯特·布克哈特这个假名在柏林、慕尼黑、法兰克福和鲁尔地区都居住过。虽然没有受过教育,但是他在酒店找到的工作报酬很好。他开跑车、驾游艇、骑马,吸引了很多迷人的女性。

克里斯蒂安娜·法尔格(右)是皮拉齐克家族的后代,致力于澄清历史

但是他的历史一再被揭。克里斯蒂安娜的母亲说,1960年代,曾有2名男子来家中打听皮拉齐克的下落。不知道他们是警察还是以色列的特工。战争结束后,皮拉齐克就受到追捕战犯机构的通缉。克拉科夫纳粹罪行调查委员会也接手了他的案子,但是没有结果。1965年,皮拉齐克突然去世。

揭露罪犯

如果不是法尔格的坚持,或许皮拉齐克战后的生活永远是个秘密。2018年,克里斯蒂安娜·法尔格与克拉科夫博物馆取得了联系,向他们讲述了这名亲戚的历史。她希望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的罪行。她说:"揭露像集中营指挥官这样的罪犯,令人不要忘记他们的罪行,这很重要。 "

法尔格承认,在下决心揭开家族史上灰色篇章之前,她也曾纠结了一段时间。她说:"我认为对这些事情保持沉默不好。担负起揭开这段历史的任务,让其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感觉反而更好了。家人对大规模杀人犯霍斯特的沉默给我带来的负罪感不再这么沉重了。"

作为一名科学家,法尔格从事着多样性的研究。她参与了反对歧视和种族主义的倡议。她说,她想用宽容和人道主义等价值观来教育培养她的孩子,以使纳粹意识形态之类永远不再复返。

她强调说:"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来我们的家中做客。并非人人都是德国人,也不是每个人都说德语,对我们的孩子来说这很正常。他们知道多样性使人们的生活更精彩。"法尔格沉思了一会儿后说:"或许这是整个故事的积极之处。"她希望自己的孩子给社会带来一些与自己父亲的家庭不同的东西。

相关图集:荣耀与仇恨:以色列复国

宣告复国: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首任总理大卫·本·古里安(David Ben Gurion)在犹太全国议会上宣读了《以色列建国宣言》,从而宣告复国。《宣言》写道:“犹太人对故土忠心耿耿,始终不渝地希望返回故土,在那里重新获得政治自由,从没有为此停止过祈祷。”
崭新旗帜: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很快就升起了以色列国旗。对于这个古老又年轻的国家而言,这是外交胜利,也是安全和自由的保障:犹太民族终于有了一个获得国际认可的国家。
黑暗年代:在以色列复国之前,犹太人经历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政权共杀害了约600万犹太人。他们用工业化的手段,对欧洲犹太人进行系统性灭绝。本图摄于奥斯维辛集中营被解放之后。
巴以冲突:而对于原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巴勒斯坦人而言,以色列复国则是彻头彻尾的灾难。大约70万巴勒斯坦人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园,为犹太人腾出地方。巴以冲突也延续了七十年,迄今未息。
现代化:1950年通车的2号高速公路,连接了特拉维夫和内塔尼亚。这条公路象征着新生国家的活力。图为时任总理梅厄(Golda Meir)主持通车典礼。梅厄规定以色列,坚定走经济及社会现代化之路。
集体农社:“基布兹”在希伯来语中的含义是“集体农社”。大多数农社都创建于复国初期,许多拥有世俗意识形态或是社会主义立场的犹太人在这里实践他们的社会理念。
六日战争:以色列从复国之日起,与阿拉伯邻国之间的冲突就从未中断。1967年的“六日战争”是冲突的最高峰。首先发起进攻的是埃及、约旦、叙利亚,但是最终的胜利者却是以色列。这场战争中,以色列控制了东耶路撒冷以及约旦河西岸地区,成为了后续冲突与战争的导火索。
决不动摇:以色列修建犹太人定居点的政策,不断激化与巴勒斯坦的冲突。巴方指责以色列试图通过修建定居点来彻底断绝巴勒斯坦建国的希望。尽管联合国也一直谴责修建犹太人定居点的政策,但是以色列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从未动摇。
六年冲突:1987年冬天,巴勒斯坦人在被以色列占领的土地上发起了示威抗议行动。抗议从加沙城内开始,很快就蔓延到了东耶路撒冷以及约旦河西岸地区。这场冲突持续了好几年,一直到1993年,巴以双方才以《奥斯陆协议》终止了冲突。
和平不易:在美国总统克林顿的调停下,以色列总理拉宾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举行和谈。双方后来达成了《奥斯陆协议》,被认为是巴以和平进程中的里程碑。然而,两年后,拉宾遭到以色列激进分子的刺杀,导致和平进程遭无限期中断。
拉宾之死:拉宾之死折射出了以色列社会的割裂。温和、世俗派与极端、虔诚犹太教徒越来越势不两立。拉宾就是在1995年11月4日的一场集会上被一名极端派的大学生刺杀的。次日,代总理佩雷斯神色凝重地主持内阁会议,他边上的空椅子,原本是拉宾的坐席。
修筑高墙:以色列修建犹太人定居点的政策,让巴以关系持续处于紧张状态。2002年,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地区修建了一条107公里长的隔离墙。筑墙固然可以阻挡暴力,但是却无助于消解七十年之久的冲突。
德国责任:纳粹屠杀犹太人,一直到今天依然对德国与以色列的关系有着深远的影响。2000年,时任德国联邦总统约翰内斯·劳访问以色列,并在国会用德语发表演讲。对于两国而言,这都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同时也是继续和解的标志。
延续传统:2018年3月上任的德国外长马斯坚定继承德以和解的传统。他上任后的首次出访就安排在了以色列。2018年3月25日,他在耶路撒冷城西侧的犹太大屠杀纪念馆为死难者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