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两会 聚焦后新冠中国秩序
2020-05-18T03:41:16.948Z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在5月22日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会议则将在前一天开幕。
中国官媒新华社18日整理出2020年两会7大看点,分别与是「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生保障」、「民法修订」和「因应外部环境」。
其中,中国政府在西方追责疫情下,对外政策成为焦点。究竟会对外会低调韬光养晦,还是继续高调展现「斗争精神」,将影响往后中国在国际上扮演的角色。
《南华早报》引述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专家时殷弘指,疫情和全球对中国的究责可能会迫使中国在战略上进行反思,「国家资源在减少,疫情的流行让全球环境更复杂,我们可能会看到中国进行一定的战略收缩」。
但报导中提到另一种看法,澳大利亚悉尼洛维研究所智库东亚区资深研究员麦格雷戈(Richard McGregor)并不认为疫情会改变中国的战略思维。「中国的战略目标不会改变,也就是在国内巩固党的地位,并在国外扩大影响力。在贸易、技术标准、军事上,尤其是在南海以及与美国的竞争中,中国的战略目标不会改变。」
战狼不退?

周一(18日)的世界卫生大会上将有62国就新冠疫情独立调查提案,美国更坚持要中国负起责任,但中国这段期间以来,各驻外使馆以「战狼外交」方式强力回击相关批评。
《南华早报》报导,总部设在纽约的智库「外交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亚洲研究主任易明(Elizabeth Economy)说,虽然「战狼外交」使中国与国际社会中的许多人疏远,但她没有看到北京改变方向。
她说:「这些努力更多的是为了说服中国民众相信北京的办事效力,而不是做给外国人看的,这也是为什么北京没有理由去改变这种做法。」
易明预测,疫情对经济造成的损害将导致北京稍为慢下对外经济扩张的脚步,像是「一带一路 」扩大国际基建和贸易联系的做法。但她表示,中国「数字丝绸之路」在电信数据路线上的扩张将继续进行。

经济风暴骨牌
中国官方数据显示,第一季中国经济下降6.8%,1至4月份主要指标仍处在下降区间。这是中国自90年代以来最低的数字。
中国2012年在十八大提出「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等于2020年GDP增速要达到6.1%左右才能实现目标。不过这个目标受到中美贸易战和疫情影响,已是遥不可及。
经济风暴也连带影响了「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目标。此外,在失业率不断攀升的情况下,「民生保障」议题也将首重「纾困」。
其他看点
除了上述提到的焦点,在中国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指武汉地方政府最初曾向公众隐瞒疫情后,外界也关注两会是否会提到武汉追责和卫生体系改革。
此外,香港《国家安全法》立法和两岸关系,也预计是本次两会的热门话题。
邹宗翰/李澄欣(综合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