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中国4月外储创出逾六年最大单月涨幅后波动性有望下降
作者 韩笑
路透北京5月7日 - 中国4月外汇储备环比增加308.26亿美元,创出逾六年来最大单月涨幅;而3月则大幅下滑逾460亿美元,外储波动性明显增加。分析人士认为,美联储无限量宽政策外溢效应开始显现,外资重新流入中国市场,再加上贸易顺差大幅改善,均助力外储显着回升。
他们并表示,4月全球金融市场有所企稳,储备资产估值回升亦对外储规模有所助益;另外随着全球疫情进一步缓解,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性或将降低,美元指数可能维持窄幅震荡,中国外汇储备波动性料有所下降。
“4月陆股通累计净流入532亿元,预计债券资产也相应转为净流入,”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刘健称,“粗略估计,境外机构增配使外汇储备增加约100亿美元。”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王有鑫也认为,受全球市场风险偏好改善、中国经济加快复工复产、A股反弹等利好因素影响,北上资金加速回流,带动外储实现上涨。
路透测算亦显示,4月美元走弱推升以美元计的外储规模。当月美元指数贬值0.03%,而欧元、英镑兑美元分别贬值0.67%和升1.40%,另外日圆兑美元则升0.34%。路透据此测算,4月汇率波动可能带来约10亿美元的正向估值效应。
而4月外储因资本流入导致的增加规模约为298亿美元;3月外储因资本暂时外流导致的减少规模约为361亿美元。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认为,4月全球金融市场告别动荡,对中国外储回升也有正向作用;外储明显回升可能主要来自于储备投资收益的集中体现。
另外也有银行人士认为,4月外储数据和进出口数据表现一样亮眼,出口明显向好,而进口下降明显,对外储规模回升也有明显帮助。
中国4月出口意外转增,进口创近四年半最大降幅。分析人士称,考虑到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仍未得到遏制,中国外贸也难独善其身,出口改善恐难延续,外需偏弱格局短期难以修复。
国家外汇管理局发言人王春英则在新闻稿中指出,4月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主要国家加大了货币及财政刺激政策力度,投资者信心有所恢复。
“受此影响,国际金融市场上美元指数震荡微跌,主要国家资产价格有所上涨,”她称,“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小幅上升。”
中国央行稍早公布,4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为30,914.59亿美元,环比增加308.26亿美元,为2014年3月以来最大单月涨幅,上月则为减少460.85亿美元。
**短期外储波动性料下降**
3月中国外储一度大幅下滑逾460亿美元,创近40个月最大单月跌幅,4月则显着回升逾300亿美元。分析人士认为,近两个月外储规模波动明显,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国际金融市场异常动荡;而随着全球疫情进一步缓解,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性或将降低,美元指数可能维持窄幅震荡,中国外汇储备波动性或有所下降。
“近两个月外汇储备波动较大,单月波动幅度创近年来新高,传统的估值因素和跨境资金流动并不能完全解释,”刘健称,“美欧股市大幅波动可能是重要原因。”
他并表示,近期全球央行相继采取措施稳定金融市场,市场预期将趋于平稳,中国跨境资金流动仍有望保持基本平衡,短期来看外储波动性将下降。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也指出,短期外储规模会继续保持稳定,中国复工复产逐渐完全,经济出现积极改善,对外汇储备形成有力支撑;而人民币资产价格相对稳定,国际资本流入亦有助于促进跨境资金平衡。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最新数据显示,4月境外机构投资者买入银行间债券4,634亿元人民币,卖出债券3,220亿元,净买入1,414亿元;当月境外机构投资者共达成现券交易7,854亿元,同比增加106%。(完)
审校 杨淑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