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5T04:03:21

路透上海5月15日 - 中国央行周五进行了1,000亿元人民币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规模较周四到期量减半,利率则持平于2.95%。业内人士认为,肺炎疫情对中国的冲击高峰期已过,央行货币政策虽还在宽松象限,但由于风险的下降,超常规宽松的必要性下降。

资料图片:2013年7月,人民币纸币。REUTERS/Jason Lee

在此情况下,本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保持不动的概率较大。后续政策方面,强有力的财政政策以及产业政策拉动消费和投资等将成为侧重点。

以下为分析师评论:

--光大保德信基金首席宏观债券分析师 邹强:

目前市场流动性宽松,昨日MLF已经到期,本月15日属于常规开展MLF操作,仅为1000亿,MLF利率未调整,主要是表达货币政策态度。简而言之,我们认为货币政策最为宽松的阶段已经过去。

中国宏观经济受到疫情冲击最为显着的是二月,三月开始逐步复工,经济开始有所改善。但货币政策转松最为明显的是三月中下旬。复盘来看,资金利率下调的主要时段和美股暴跌的时段是高度重合的。究其原因,在于风险驱动。国内疫情较早得到明确控制,股票见底后大幅反弹。但海外疫情出现扩散,美股在三月暴跌,有发生金融危机、资产价格大跌向国内传染的风险。央行出于对冲风险,超常规的放松了货币政策,使得DR007超常规的大幅低于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七天期逆回购利率水平。

目前经济实际增速仍然在潜在增速以下,意味着货币政策总体仍处于宽松象限。但是由于风险的下降,货币政策超常规宽松的必要性下降。最近地方债发行量较大,但迟迟未见降准,从实际的情况来看,也有一些货币政策边际变化的端倪。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 王青/高级分析师 冯琳:

本月MLF利率保持不变,或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经过2月以来的持续降息、降准及大规模流动性注入之后,货币市场利率中枢显着下移,当前市场流动性已处于较高水平,央行也在近期连续暂停逆回购操作。这意味着监管层已认为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短期内进一步引导资金利率下行的需求较低。

央行发布的一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显示,一季度贷款审批指数环比快速上升14.1个百分点至64.7%,已明显高于2009年二季度的上一个高点水平。这意味着当前信贷环境已明显改善。但受宏观经济总需求不振、企业订单萎缩等因素影响,实体经济的贷款需求并未随着信贷环境改善而同步上升。

由此,当前宏观政策的侧重点或是通过强有力的财政政策、产业政策拉动消费和投资,带动企业贷款需求明显上升,从而充分发挥现有灵活货币政策在提振短期经济增长动能方面的潜力。这也是预计5月两会上将要出台的一揽子宏观政策的主要关注点。由此我们判断,下一步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会重点发力,当前货币政策边际宽松节奏会受到一定控制。否则,货币宽松没有实体经济资金需求配合,易于引发金融空转套利抬头,甚至房地产泡沫快速膨胀。

最后,5月MLF利率保持不变,考虑到新LPR报价以MLF利率为主要参考,因此5月20日一年期和五年期LPR报价保持不动的概率较大。不过,也不能完全排除央行引导商业银行向实体经济适度让利,主要针对企业贷款的1年期LPR报价小幅下调的可能性。

未来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通胀降温将为进一步降息铺平道路,年内MLF利率还有40个基点左右的下调空间。鉴于海外疫情正在巴西、俄罗斯以及印度等新兴市场形成第三波,下半年国内还将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而防疫常态化会不可避免地给人们的经济活动带来一定影响。这意味着二季度、乃至下半年的经济反弹力度将受到制约。

我们预测,从5月开始海外疫情对中国出口的冲击将会充分显现,这也需要国内消费、投资发力对冲。这样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包括货币边际宽松在内的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还会进一步增大,特别是在7月毕业季到来,城镇调查失业率有可能再度攀升之后。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 蔡浩:

MLF虽然是LPR的锚,但对商业银行而言,以其为锚的负债占比非常低,尤其在市场资金非常宽松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可能更在意负债占比绝对多数的存款基准利率的调降。单纯降低MLF、OMO的利率,对商业银行而言,就是净利差持续收窄,也会影响后续放贷积极性。结合此前种种迹象来看,存款基准利率的调整或许已经箭在弦上。

--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 张旭:

我们认为MLF利率降低的速度不宜过快。一方面,MLF利率的过快下行会影响“短期和长期目标”、“调控和改革”的平衡。另一方面,与之前的历次降息周期不同,在2019年8月LPR改革后,MLF利率不仅会影响金融市场利率,而且也与贷款利率“半挂钩”。不可否认的是,这令未来MLF利率的调升面临明显更大的阻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MLF利率“不易逆转的快速降低”与“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并不非常匹配。我们认为,此时可以更多运用一些“可逆的”政策手段。例如,可以多依靠数量型工具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缓解银行在信贷投放过程中的流动性约束。数量型工具的“可逆性”较强,即使向银行体系供给的流动性过多,也可以通过未来MLF缩量续作等方式收回。

**相关背景**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五公布,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高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7.5%,降幅略大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7%,但较上月收窄8.3个百分点。

--财政部部长刘昆撰文称,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在加大,新冠肺炎疫情对财政收入增长带来了巨大冲击,预计2020年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将低于上年,财政支出仍要保持一定强度。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通过适当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等,有效应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短期冲击和挑战。

--中国总理李克强周三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表示,要加大宏观调控对冲力度,发挥财政、货币、社保、就业等政策合力;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在完善打基础、利长远的制度机制上多下功夫,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完)

整理 李宏薇;审校 杨淑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