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观点:中国4月工业消费投资明显改善 经济渐复苏但仍面临挑战
路透北京5月15日 -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五公布,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高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7.5%,降幅略大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7%,但较上月收窄8.3个百分点。
统计局新闻稿并显示,1-4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0.3%,和路透调查预估中值-10%基本一致。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比3月份上升0.1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8%,较3月上升0.1个百分点。3月分别为5.9%和5.7%。
分析师们指出,随着国内3月疫情受控叠加密集出台政策“组合拳”,国内生产生活正常化在4月份以来明显加快,国内经济结构性改善的总趋势是向好的,但海外目前复工复产路径不平坦,外需的减弱对国内某些行业的影响可能刚刚开始。总体看,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有望进一步发力。
4月详细数据: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路透调查中值为上涨1.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7.5%(路透调查中值为-7%)
--1-4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0.3%(路透调查中值为-10%)
--1-4月民间投资同比下降13.3%,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分别下降11.8%和18.8%
--1-4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3.3%
以下为分析师评论摘要:
---海通证券宏观团队 姜超、于博:
4月主要经济指标均有改善,反映出经济运行正逐步向常态化复苏。但考虑到境外疫情仍在扩散蔓延,经济稳定复苏仍面临诸多挑战,比如3月工业企业利润降幅仍大,而4月城镇调查失业率反弹至6.0%。417政治局会议凸显底线思维,提出“六保”,并强调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而央行也在一季度货政报告中表示,下一阶段稳健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强化逆周期调节,都意味着助力企业纾困和保住就业底线将是下一阶段政策重心。
--国信证券 宏观固收团队:
随着国家需求侧刺激政策加快落地,4月国内经济加快修复。从高频指标来看,5月以来,国内经济增长景气度在4月的基础上进一步抬高,电厂日耗煤量、粗钢产量、PTA产量同比均进入正增长,房地产和汽车销售同比增速也高于4月,这些均显示5月国内经济修复仍然在加速过程中。我们维持二季度国内GDP同比增速或达到7%的判断。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 周茂华:
国内3月疫情受控,叠加密集出台政策“组合拳”,国内生产生活正常化在4月份以来明显加快。3月以来全球疫情超预期扩散,国内经济需要兼顾防疫与经济活动重启;另一方面从海外疫情扩散与防控措施看,海外订单、需求下滑及全球产业链受冲击,对国内制造业也构成一定拖累。
截至目前海外疫情防控及经济前景仍存在巨大不确定性,意味着海外目前复工复产路径不平坦,继续拖累投资者、消费者信心;随着疫情持续时间延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冲击月底,疫情后全球经济恢复周期将更长。
国内托底政策效果正在逐步释放过程中,从3、4月社融、信贷数据看,国内逆周期调节持续发力,配合财政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有望推动国内投资、消费进一步回暖。目前经济下行压力仍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有望进一步发力。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唐建伟:
工业动能在恢复,结构在明显改善。这跟前期国内疫情控制住之后,国内加大复工复产力度有关。4月工业增速转正而且幅度还不小,特别是制造业恢复强劲,高技术和装备制造业增长很快,表明国内工业恢复不但在向好,而且结构也在改善,新动能在不断增长。疫情对传统产业冲击比较大,但也催生了新兴产业的一些机会。
基建投资降幅收窄比较多,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业在恢复状态、但没有转正,但高技术制造业、卫生教育等投资都转到正增长,也从侧面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结构在改善。消费虽然在快速恢复,但同比还是负增长,说明餐饮和旅游、娱乐等行业受疫情冲击尚未完全恢复,消费要恢复到正增长还是要等待,但会慢慢向正增长爬坡。
国内经济总的趋势是向好的,工业服务业恢复的趋势是能保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内需主导,不太容易受到外部冲击。外需影响的还是传统工业制造业的领域,后续外需肯定是不容乐观,中国经济要恢复肯定还是要大力稳内需,保企业、稳就业,投资和消费要两手抓,更大力度降费降费提升企业居民收入,才能提振投资和消费。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王军:
4月的数据在改善,有三个特点比较明显,一是需求回暖呈现结构性改善的特点,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长较快,也说明这是未来的一个新增长点,二是和基建相关的无论传统基建还是新基建,也都增长的比较快,说明下一步启动经济的切入点还是基建,三是从投资来看由于有疫情冲击,社会领域投资增长是比较快的,比如卫生教育等。
不过这是一种结构性的改善,谈不上是全面的改善。结构性改善未来还是会延续,当然也预示着本轮回暖是结构性的,而不可能是全面的回暖,因为整体需求改善不仅要看国内还要看国外。受海外疫情影响,出口压力、产业链压力在二三季度都会持续体现出来,海外需求减弱和供应链中断对国内某些行业的影响还刚刚开始,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相关背景: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受疫情严重冲击和世界经济衰退影响,中国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要及时跟踪分析形势变化,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政策调节着力点要放在“六稳”“六保”上。
--如果说2020年中国经济的上半场主打抗疫战并获得阶段性胜利,那么5月下旬召开的中国两会就料将围绕“六稳与六保”的底限思维布局中国经济的下半场。在财政货币政策双松已无悬念的大前提下,无论是赤字率的提升抑或专项债规模的扩大都更像是对既成事实的“背书”。
--中国央行周日发布2020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示,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阶段性变化,把握好政策力度、重点和节奏。加强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位置;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国务院常务会议称,围绕复工复产和助企纾困的相关支持举措的成效正在显现,复工复产正逐步达到正常水平,企业困难得到一定缓解,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将根据形势变化和企业诉求,及时推出和完善相关政策,允许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延缓缴纳所得税,延长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并创设政策工具支持银行更多发放信用贷款。(完)
采写 路透中文新闻部;整理 许菁;审校 杨淑祯/吴云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