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8T01:22:29

路透香港5月15日 - 中国的医疗保健和生物技术公司今年抓住新冠疫情机会,在新的股票相关交易中创纪录地筹资68亿美元。

2020年3月21日,希腊雅典,一架中国国航飞机卸载中国政府捐赠的口罩等医疗物资。REUTERS/Alkis Konstantinidis

医疗保健及相关行业长期以来一直颇受青睐,投资人押注中国日益老化的人口及与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将提振支出,而新冠病毒则提高了人们对北京将向该领域投入更多资金的期望。

“由于疫情爆发,大家更加看重生物技术、医疗保健行业。人们意识到无论经济状况如何,患者始终需要看医生,”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康方生物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夏瑜表示。

根据中美两国的官方数据,中国2018年医疗保健支出仅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6%,美国则为17.7%。

“疫情爆发后,政府与社会在医疗保健系统的支出将大幅增加,对这个行业将是有利的,”中国私募基金正心谷创新资本(Loyal Valley Capital)合伙创办人Andy Lin表示。

他表示,他的公司一直在考虑投资与疫苗和检测相关的企业,并鼓励投资组合中上海君实生物(1877.HK)这类公司扩大业务,进军抗击新冠肺炎相关领域。

根据路孚特数据,中国生物科技与医疗保健公司今年藉由在内地、香港与美国的首次公开发行(IPO),募得2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高出将近一倍。

医疗保健相关企业一直是香港市场的一股推动力,路孚特数据显示,这种情况今年特别明显,这类企业约占今年香港27.8亿美元IPO总规模的30%。

“这真的是稀缺价值。医疗保健可能是目前(资本市场中)最活跃的行业,”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暨全球资本市场亚洲医疗保健业务主管Cathy Zhang表示。

她也将许多生技公司强劲的市场表现归因于投资者的信心。

**大量超额认购**

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今年以来累计上涨14%,指标恒生指数则跌约15%。

聚焦肿瘤和免疫学的康方生物9926.HK上个月的IPO筹资3.3亿美元,是香港今年以来规模最大的IPO案。其他重要交易包括诺诚健华9969.HK3月的2.88亿美元IPO,及医疗设备制造商沛嘉医疗9996.HK本月的3.02亿美元交易。

康方生物和沛嘉医疗的供股都获得散户和机构投资者大量超额认购,根据公开文件和接近交易的人士,散户分别超额认购600倍和1,000倍。

除了IPO,包括摩根大通(JPM.N)和摩根士丹利等投资银行正考虑通过增发股销售和可转债,为已上市集团进一步募资。

“对(尚未有营运收入的)生技公司而言,在IPO后能够持续筹资非常重要...这个行业的股票表现相当不错,所以显然生技公司希望趁股价机会来继续筹资。”摩根士丹利的Cathy Zhang说。

路孚特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上市企业通过增发股销售和可转债已分别筹资33亿美元及13亿美元,去年同期通过这两个渠道筹资的规模分别为10亿美元及7.12亿美元。(完)

编译 戴素萍/陈宗琦/张若琪 审校 张涛/白云/张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