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今年财政预算赤字率拟提至3.6%以上 1万亿特别国债将和中央国债统筹发行
路透上海5月22日 - 中国财政部周五公布,2020年全国财政预算赤字规模为3.76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较2019年预算赤字率2.8%大幅提升。
财政部在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的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报告中并称,今年将发行10,000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不计入财政赤字,发行期限以10年期为主, 与中央国债统筹发行;安排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
中国2020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0,270亿元,下降5.3%;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7,850亿元,增长3.8%;2020年地方财政赤字9,800亿元,比去年增加500亿元。
2020年中央财政国债余额限额为213,008.35亿元(去年为175,208.35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余额限额142,889.22亿元(去年为133,089.22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余额限额145,185.08亿元(去年为107,685.08亿元)。
报告并称,中国2020年拟安排国防支出12,680.05亿元,同比增长6.6%。
财政部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财政支出仍要保持一定强度,特别是各级财政为疫情防控投入大量资金,落实“六保”任务、实施减税降费也需要财力支撑。
财政部并称,预计今年后几个月,随着生产生活秩序恢复,财政收入开始企稳回升,但仍有较大不确定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二季度可能维持负增长,下半年可能出现恢复增长并回补部分上半年减收。今年将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预计全年为市场主体新增减负将超过2.5万亿元。
中国财政部此前数据显示,新冠肺炎疫情给财政收入带来的压力不减,前四月延续同比两位数的跌势,但单月跌幅收窄;同时财政支出力度继续加大,单月由同比下跌转升,印证财政部长刘昆此前表态“财政支出仍要保持一定强度”。
**抗疫特别国债全部安排给地方**
财政部并表示,中国新增加的财政赤字和抗疫特别国债全部安排给地方,要不折不扣用在落实 “六保”任务和减税降费等方面。中国抗疫特别国债主要用于地方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并预留部分资金用于地方解决基层特殊困难。
抗疫特别国债是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由中央财政统一发行的特殊国债。不计入财政赤字,纳入国债余额限额,全部转给地方主要用于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
抗疫特别国债发行规模为1万亿元,发行期限以10年期为主,与中央国债统筹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利息由中央财政全额负担,本金由中央财政偿还3,000亿元,地方财政偿还7,000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收支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
财政部指出,要坚持精打细算、把钱用在刀刃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真正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将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强化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重点减轻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困难行业企业税费负担。
同时将把保居民就业作为重中之重,稳定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今年继续执行2019年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减税降费翘尾约5,000亿元。大力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按规定及时收回长期沉淀资金,用于其他亟需资金支持的领域。
还要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将继续支持引导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培育外贸新增长点,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国支持边境经济合作区等重点地区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鼓励扩大先进设备和技术、关键零部件等进口。
**大幅增发地方专项债,确保地方债不出风险**
财政部表示,今年大幅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主要用于重点领域、重大战略项目。积极发挥专项债券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适当提高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重大项目资本金的比例,带动社会资本加大投入。中国将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债券到期偿还责任,确保地方政府债券不出任何风险。
要健全地方政府债务常态化监测机制,统一口径、统一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置潜在风险。中国将综合采取各类措施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严禁搞虚假化债,绝不为解决短期问题而留下后遗症。
还将妥善处置地方高风险金融机构风险,厘清各方责任,依法承担风险损失。中国将着力防范国内风险与外部输入性风险叠加共振,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财政部并称,中央财政向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注资500亿元,支持发行500亿元铁路建设债券用作资本金,加大沿海干线高铁、城际铁路和沿江高铁项目建设力度。(完)
发稿 边竞;审校 林高丽/张喜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