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改委称适当提高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是可行、安全、也是必要的
路透北京5月24日 - 中国今年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规模还增加1.6万亿元人民币,这是否会加大地方债务风险?中国国家发改委秘书长丛亮周日表示,合理的债务水平是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而适度的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利于控制债务水平;总的来看,适当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等,既是可行的,也是安全的,同时也是必要的。
他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要辩证看待这个问题,中国的赤字率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不算高,为应对新冠疫情各国财政赤字都在大幅度增加,中国整体的赤字水平相对于美国、法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还是很低的。
“目前,提高政府债务水平是特殊时期的一个特殊举措,”丛亮称,“...可以说,这一整套财税政策的方案是各方面经过认真研究、反复测算、综合权衡才确定下来的,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债务风险防控的需要是相匹配的。”
丛亮指出,要实事求是,因时因势提高或降低债务水平。在经济运行处在下行阶段,国内外市场需求出现减少或收缩的情况下,就要适当提高政府的债务水平,增加有效需求。在经济处于上行阶段,国内外市场比较充裕的情况下,就要适当降低政府的债务水平,减少总的需求。
“这都是逆周期调节的题中应有之义。”他称。
他并援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称,2020年全球的平均赤字率料将从2019年的3.7%提高到9.9%,发达国家平均由3%提高到10.7%,其中美国提高近10个点,到15.4%,法国到了9.2%,英国到了8.3%,日本到了7.1%,新兴市场和中等收入水平国家平均也都到9%左右,“所以我们整体的赤字水平相对他们还是很低的”。
当然,也要瞻前顾后,将债务总水平控制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中国重视债务风险防范的问题,并且把它作为三大攻坚战的重要任务之一。截至到2019年末,中国政府的债务率是38.5%,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水平。比如美国是106%,欧盟是80%,日本是238%,印度是69%,巴西是92%。
**要促进一定合理的负债投资**
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不管是财政赤字规模较去年增加1万亿元,还是发行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为企业新增减负逾2.5万亿元,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扩充地方财力、舒缓企业压力,进而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而稳投资依然是中国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支撑,今年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3.75万亿元,较去年增加1.6万亿元。
同时出席发布会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也称,最新的资产负债表表明,中国的总资产已经超过1,300万亿元。这个资产不是凭空而来的,都是多年的投入、多年的发展形成的。
“我们的基础设施,无论是交通、通信、能源、水利,还是市政,都已经在这些投入的支撑下形成了很有效的资产。我们具有世界上分类最完备的产业体系,这也不是凭空而来的,都是投资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带来的。”宁吉喆称,所以要促进一定合理的负债投资,形成大量有效的资产,这样就能使得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有更加紮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他表示,地方专项债务使资金跟着项目走,有三个“用于”:一是主要用于国家重大决策和重大战略的项目;二是用于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三是用于资本性支出,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这些资金还要带动民间资本,促进有效投资,扩大内需,保持增长,这样能够产生更多有效的资产。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也是强调要有一定的收益,项目融资要与收益相平衡,将来要形成资产。”丛亮也称。
他并强调,新增的1万亿元人民币的财政赤字和1万亿元的抗疫特别国债全部转给地方,直达到市县基层,直接惠企惠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完)
发稿 乔艳红;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