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6T06:54:18

(增加更多细节及相关背景)

路透北京5月26日 - 中国央行行长易纲最新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将综合运用、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货币政策创新力度,提高金融支持针对性和精确度;并支持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

央行网站周二刊登他在全国两会(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期间接受金融时报采访称,将继续深化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疏通货币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有序推进存量贷款基准转换。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要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易纲表示,通过货币信贷政策的结构化、精准化,缩短货币政策的传导链条,提高企业融资的“直达性”,下一步将加大货币政策创新力度,提高金融支持针对性和精准度。

“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他称,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综合运用、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

他并强调,尽管境外疫情形势及其影响还有很大不确定性,但中国经济韧性强,内需市场广阔,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在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方面,具体而言,易纲提出,延长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即对于2020年底前到期的中小微企业贷款本金、2020年底前存续的中小微企业贷款应付利息,还本付息日期最长可延至2021年3月31日。

同时,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实施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方案,通过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信用贷款占比。

此外,改进政府性担保机制,提高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放大倍数,扩大融资担保规模,弱化盈利考核要求,降低担保费率和反担保要求;加大债券市场融资支持,引导公司信用类债券净融资比上年多增1万亿元,释放更多信贷资源支持小微企业,支持金融机构2020年发行小微专项金融债券3,000亿元,专门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

还要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推动及时支付条例加快落地,加大核心企业账款清欠,发挥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作用,促进中小微企业2020年应收账款融资8,000亿元。督促核心企业账款确权,推动应收账款更多使用权责清晰的商业汇票。

“利率是最重要的金融要素价格,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金融领域最重要的改革之一,目标是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机制,稳妥推进存贷款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并轨。”谈及利率市场化改革时易纲表示。

据其介绍,2019年8月中国央行启动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以来,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明显增强,2020年5月中旬,新发放贷款中,利率低于原贷款基准利率0.9倍的占比为35.3%,是LPR改革前的近4倍,贷款利率的隐性下限已被打破。4月份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81%,较LPR改革前的2019年7月份下降0.51个百分点,5月份预计继续下降。

他表示,在政策配合上,央行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金融监管政策的协调,已经取得明显成效。

**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

易纲同时指出,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造成一定下迁压力,部分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需引起关注。

他称,由于不良贷款风险暴露存在一定滞后性,加之疫情以来银行业对企业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后期银行可能面临较大的不良率上升、不良资产增加和处置压力;同时,若国际疫情形势长期化,全球经济增长受损日益严重,境外金融市场动荡可能仍会蔓延,对中国市场造成冲击,并给中国国际收支和跨境资本流动带来不确定性。

下一步央行会把握好抗击疫情、恢复经济和防控风险之间的关系,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稳妥推进各项风险化解任务。支持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增强金融机构的稳健性。

中国央行研究局课题组24日发表文章称,随着实体经济困难向金融领域传导的滞后效应逐渐显现,银行后期不良贷款处置和资本消耗压力明显加大,银行利润增速可能下滑,不排除年内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的可能。银行有必要做好预案,应对可能出现的不良贷款反弹。

此外,易纲还表示,央行还将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对内对外自主开放,继续落实好近年来宣布的金融开放措施,确保各项措施全部切实落地,吸引更多外资和民营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

在数字货币方面,他称,目前,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原则,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但目前的试点测试,还只是研发过程中的常规性工作,并不意味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何时正式推出尚没有时间表。

面对内外交困、经济下行压力只增不减的现实,中国首次放弃了设定年度GDP增长的量化目标,突显政策全力以赴专注“六保”的底线思维。

政府工作报告关于货币政策的表述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务必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推动利率持续下行。(完)

发稿 黄斌; 审校 宿泱韫/杨淑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