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香港国安立法如箭在弦 港人移民意欲再次升温
记者 梁慧仪
路透香港5月28日 - “港版国安法”预计将于周四获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出于对政治、经济前景不明朗的忧虑,港人的移民意欲再次升温。有移民顾问表示,计划举家移民的意向有所增加,迫切性亦提高,但他们未必打算变卖手头物业“连根拔起”,因香港住宅“稀缺性”的价值点仍根深蒂固。
金融及房地产向来是香港经济的主动脉,前者对国安立法的反应已在上周五(22日)议案公布后展现,股市及港元汇价当日大幅动荡;房地产的反应则通常滞后,但从最近几天一手新盘热销的情况看来,买家态度似乎暂时并未受到香港国安立法的影响。在全国人大会议就该草案进行表决前夕,中资万科香港位于九龙市区长沙湾的楼盘,首批188个单位周三开卖即日就告售罄。
“国安法对香港经济第一阶段的影响,是突如其来的恐慌,这已经体现在股市下跌;另外可能有一些人会谈论移民问题,但不会维持太久。”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庄太量说。
至于美国会否因港版国安法而取消《美国香港政策法》(又称《香港关系法》),庄太量认为,还须看美国这样做对本身有没有利益。
“美国作出做任何制裁前,都要看对本身有没有利益或成本,《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对其来说没什么成本,但《香港关系法》取消则会影响美国的利益,例如投资、经济活动、对香港的贸易盈余等。假如连高科技产品都不能输往香港,驻港领事馆的通讯器材也会受影响。”他说。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周三对国会表示,中国从根本上破坏了香港的自治,他因而无法支持香港再享有与1997年前同等的特殊贸易地位。虽然蓬佩奥并未在声明中给出建议,但知情人士对路透表示,特朗普政府正在考虑暂停美国对香港输美产品的特惠关税税率。
**去年下半年起“良民证”申请明显增加**
自去年中因政府《逃犯条例》修订引发社会动荡后,香港经济去年第三季起陷入技术性衰退,有数字暗示,港人去年下半年起移民情况趋于上升。
其实,香港官方并没有统计港人移民海外数字。坊间一个主要参考是市民向警务处申请“无犯罪纪录证明书”(俗称“良民证”)的情况。该证明供有关人士申请各类入境签证(包括旅游、升学或居住等),或申请领养小孩之用。
据警察公共关系科提供数据,去年上半年社会事件发生前,每个月接获的“良民证”申请数目介乎1,600-2,400宗左右,但下半年每月宗数则升至3,000-3,600多宗。全年申请数目为33,252宗。
至于今年的月度申请数目则没有明显趋势,1月及2月分别为2,429及1,948宗,这可能与农历年及新冠病毒疫情有关;3月份则回升至3,004宗,4月份的申请急降至1,768宗。
据美联移民顾问,自港版国安法上周五提上议程后,当日至周日该行平均每日接获50个移民查询,数量是此前的10倍,预计5月全月有机会追平甚至超过去年11月最多400个查询的纪录(当时是因社会事件)。
美联移民顾问策略总监郑天殷表示,近期接获的以新查询居多,且这些人士的背景亦与去年因社会事件而增加的移民查询有所不同,去年普遍是30岁左右的专业阶层,但近日则以家长为主,查询移民目的地中台湾占六成。
“他们的预算不多,但态度较为逼切。政治因素可能是其中一个(移民)诱因,但其实不少人去年已做部署,打算待农历年过后申请,但刚好碰上疫情,积聚的爆发力现在就出来了。”她说。
**移还是不移?**
英、美、澳、加一直是港人传统的移民目的地,但近年台湾成为新的移民热点,因其入场门槛较低,投资移民的话只需600万元台币,在当地住满一年,开设公司最少招聘两名员工,并营业满三年即可取得护照。
英美等地的移民门槛较高。但刘女士及其丈夫约10年前却主动放弃了美国的绿卡(永久居民卡)。
“当时(2008、09年)美国的经济很差,我丈夫在香港是精算师,但他也发觉那边很难找工作。”加上二人当时不会开车,又感觉到太太不太想移民,于是二人决定放弃绿卡。
被问到现时会否后悔?刘女士说丈夫有“少少后悔”,而她则感到有点无助。
“如果当时预知会有这条法例(国安法),我可能会走的。”她说。
原本在香港从事IT行业的潘先生,2018年12月申请投资移民英国,去年8月一家四口迁往伦敦,其移民主要原因是考虑到长子去年满18岁,若不在18岁前申请便无法跟随父母一起移民。
“我也是想给两个儿子一个选择,既然他们已在英国读书,是否移民英国会好些呢”,他说。
英国投资移民的门槛相对近年港人移民热点台湾为高,以潘先生这类投资移民为例,需200万英镑,五年内投资于一些政府核准的基金,物业不计算在内。
“我已接近退休年龄,2010年又卖了香港的住所,香港的亲人只剩下兄弟姐妹,好朋友不少早晚也会离开香港,可能以后大家都只能在WhatsApp见。”潘先生说。
**变卖物业非必然选项**
据香港统计处早年的资料,香港的移民潮主要集中于1990年至1994年之间,每年有5万多至6万多人移民,其后则持续下跌。
倘若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港人移民海外,会否有大量卖盘涌现而令楼市崩溃?
泓亮谘询及评估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翘楚表示,现时香港的住宅市场供不应求情况仍然严重,政府土地供应亦不足,虽然社会事件、国安法可能带来冲击,但住宅市场以刚性需求为主,居住是现实需要。
“香港是少数房地产流动性较高的的地方,物业税也较低,所以楼市仍是比较安全。”他说。
美联移民的郑天殷亦表示,查询移民的人士普遍没打算变卖香港的物业,反而会选择以按揭方式套现作投资移民。
受中美贸易战及社会事件影响,去年下半年至今年3月,香港私人住宅楼价累积下跌4.7%。
从政府的私人住宅楼年度指数反映出,在香港过去出现重大信心危机并出现移民潮的时候(1990-94年),楼价不跌反升,五年间楼价累积升幅近1.9倍。
投行高盛表示,香港房地产市场有转稳迹象,因应疫情防控的社交限制措施逐渐放宽以及旅游业稍后有望重启,但该行的基本看法仍为整体房地产板块的价格/租金将自去年中的高位回调10-30%。不过,宏观不确定性加剧,可能导致香港房地产市场迈向另一个动荡时期。(完)
审校 屈桂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