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9T05:54:38

路透北京5月29日 - 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孙国君介绍,由于今年报告篇幅较往年压缩近一半,代表提出增加内容的建议相对多一些,共补充修改89处,其中90%以上是补充内容的修改,三分之二的补充修改意见直接与民生和就业相关。

他在国新办举行的吹风会上称,今年修改意见主要集中在民生保障、疫情防控、宏观政策、投资消费、生态环保、农业生产、科技创新等方面。相较以往,2017年修改78处,2018年修改86处,2019年修改83处,今年略多一些。总体上看,补充修改内容涵盖了70%以上的意见。

他提到,政策需要根据形势变化不断完善。整体上来说今年形势特殊,存在很多难以预料的不确定性。政策一定是要适应形势的变化来调整,并且这种调整的时效性要特别快。

任何政策从出台到实施到见效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要尽可能把这一时滞压缩到最短。今年《报告》里提出了很多直达的概念,比如财政里面的2万亿要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要直达基层政府,要直接惠企利民,包括金融里面也提到要有一些直达实体经济的办法。如果特殊时期不采取这些特殊办法,可能落实时滞就会产生。

“一份好的报告,不仅要起草好,关键要落地见效。总的来说,我认为今年的政策执行可能面临的挑战,一个是解决政策的及时调整问题,一个是解决政策的执行效率问题。”孙国君称。

据其介绍,报告审议通过后,接下来就是抓落实。一是第一时间明确责任分工。二是及时出台配套操作政策。报告中提出的主要政策举措,在前期研究中已有实施方案。对前期出台的减税降费、贷款还本付息等政策,延长执行期限是自动执行的。有些政策需要有关部门再出台细则,也会第一时间发布。

三是加强督办督查。国务院办公厅要建立《政府工作报告》督查总台账,定期对账督办,结合组织开展国务院大督查、专项督查和专题调研,推动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见效。(完)

发稿 沈燕;审校 杨淑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