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團隊利用動物模型研究新型肺炎致暫時喪失嗅覺機制
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及病理學系的研究團隊,利用金倉鼠研究新型冠狀病毒的發病機制和傳播模式。研究顯示,該動物模型有助研究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和藥物,亦是全球首次利用動物模型,研究暫時喪失嗅覺的機制。
研究發現,金倉鼠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後出現的病徵,與人類感染後的輕度症狀相似;受感染的金倉鼠可以透過直接接觸或空氣,將病毒傳播予其他金倉鼠。
團隊亦研究新型冠狀病毒對人類嗅覺上皮和神經元的損害,為部分新型冠狀病毒患者暫時喪失嗅覺,提供潛在解釋,研究指嗅覺神經元所受到的損害似乎僅屬暫時,相關組織之後會快速修復。
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副教授嚴慧玲及研究團隊,在受感染的金倉鼠鼻腔或糞便中,能夠連續至少14天檢測到病毒核糖核酸,但卻只在牠們感染後首6天,檢測到具傳染性的病毒。研究證明,病毒可以由受感染金倉鼠傳播到其他同伴的有效傳播期為少於6天,即是病毒傳播期與能否於受感染金倉鼠體內檢測到具傳染性的病毒有關,研究結果與本港近期對新型冠狀病毒患者的終止隔離準則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