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战争20载 BBC分析未来走势
2001年911恐袭事件后,时任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向恐怖主义宣战,距今已经19年。
自反恐战开始以来,成千上万的美国军人在阿富汗、伊拉克、波斯湾和非洲之角驻扎;世界各地的偏僻角落,无人机时刻在搜索、突袭疑似恐怖主义组织首脑和骨干成员;为了应对持续不断的各种恐怖主义威胁,全球反恐开支预算增至天文数字。
这场全球反恐战还在进行吗?什么时候会结束?会不会变成持久战?
言语和行动之别
萨莎·哈弗利科列克(Sasha Havliclek)从一开始就密切跟踪观察这场战争。她是智库机构战略对话研究所(Institute for Strategic Dialogue)的首席执行官。
她认为,言论和现实之间有明确的差别,需要区分:
“口头的(反恐战)在奥巴马总统2009年就职那一刻就结束了,但现实中反恐战在战术层面更多体现的是持久性,而不是突然断裂。比如,众所周知,奥巴马政府大幅度提升了在阿富汗、巴基斯坦之类地方的无人机袭击行动规模。现在'美国优先'的声音压倒一切,我觉得普遍认为这(反恐战)在逐渐结束……可我们实际上看到的是美国反恐行动在继续扩展。”
“一群顽抗的敌人”
特朗普总统任命的美国国务院反恐事务协调员内森·塞勒斯大使(Ambassador Nathan Sales)认为,针对“一群负隅顽抗的敌人”的战争还在继续。
“我们正在走向胜利,但我们还会继续打击顽固的敌人,或者说一群负隅顽抗的敌人。”
“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 ISIS)就是一个例子,他说。2019年,伊斯兰圣战组织哈利法、ISIS首领巴格达迪(Abu Bakr Al-Baghdadi )在叙利亚被炸死,但这个庞大的跨国联盟网络遍布全世界,至今仍很活跃。
911恐袭之后,在华盛顿一些人看来,一切都很清楚。小布什总统宣布“反恐战”开始时明确表示,不支持就是反对,没有中间立场,也不给中东国家任何委婉含蓄的回旋余地。
盟友变仇敌
在伊拉克,这种非此即彼的强硬立场把潜在的盟友变成了敌人,为今天世界各地的伊斯兰圣战运动作了铺垫。
米娜·阿尔-奥拉比(Mina Al-Orabi)是阿联酋私营的英语报刊《国民报》(The National)主编。她的老家,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一度被ISIS占领,战争中受到严重破坏。
她认为美国在伊拉克的一些行动显然削弱了伊拉克政府和国家能力。比如,2003年决定解散伊拉克警察和军队,让成千上万的青壮年男子丢了饭碗,还受到排挤,这样这个群体就成“基地”组织在伊拉克的核心,然后演变成ISIS的核心。
美英军队2003年攻打伊拉克,推翻了萨达姆政权。
在反恐战期间,还有一些其他政策错误,虽然被奥巴马政府纠正了,但造成的后果延续至今。
比如,在关塔那摩湾关押数百名嫌疑人而不走法律程序, “非常规引渡”(在各国绑架恐怖主义嫌疑人,用飞机押解到美国中情局的秘密地点“强化审讯”)。
塞勒斯大使表示,美国吸取了以前的经验教训。但批评美国关塔那摩湾的国家,现在也应该让滞留在叙利亚、伊拉克那些武装分子营地的本国公民回国。
“胜利还很遥远”
反恐战争花了多少钱?这个数字很难精确统计,但大部分估算都超过一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用于军事行动、情报收集和无人机袭击,很少部分用于防范,包括疏导民众避免走上极端激进道路。
伦敦国王学院激进化研究中心的希拉兹·马赫尔(Shiraz Maher)认为,当今社会的许多问题,都源自反恐战争播下的种子。
比如伊斯兰国ISIS,叙利亚,伊拉克,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欧洲的仇外心理,加剧了对穆斯林的疑虑和敌意,在行动上则表现为对叙利亚问题造成的难民和难民危机的仇视。
“因此,我认为可以说反恐战争在很多意义上讲远远没有结束。”
那么,这场模糊松散的战役有没有尽头?会不会出现“大功告成”那样一个时刻,宣告反恐战争正式结束?
其实,这不大可能。主要是因为恐怖主义跟犯罪一样,只可能被减少到当局所称的“可控可管程度”。
而且,现在又有新的威胁出现,那就是极右翼极端主义(far-right extremism)。这股力量可能会为似乎已经成为“无终结战争”(War without End)的反恐战争注入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