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要财经新闻一周回顾
以下为路透中文新闻为您整理的一周(6月1日-5日)中国重要财经新闻:
【政经】
--《焦点》雷声大雨点小:特朗普中国记者会未提及任何经济制裁和贸易行动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周五表示,他正在指示他的政府开始取消给予香港的特殊待遇的政策豁免的程序,以回应中国计划在香港实施新的国家安全法。
--《分析》特朗普对北京恼火,但可能无法抛弃第一阶段贸易协议
了解特朗普政府想法的人士说,美国总统特朗普别无选择,只能坚持与中国达成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尽管他对北京处理新冠病毒疫情的方式、新的香港安全法规感到愤怒,而且中国能够实现购买美国商品目标的希望日益减弱。
--中美贸易:美参议院财务委员会主席认为中国会履行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承诺
美国参议院财务委员会主席格拉斯利(Chuck Grassley)表示,长期来看,他并不担心中国不履行其在第一阶段中美贸易协议中的承诺,尽管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之间存在摩擦。
--《焦点》中国下令国企停购美国主要农产品,但国企周一仍购买美大豆--消息
中国国有企业周一至少购买了三船美国大豆,尽管中国消息人士称,在美国表示将取消对香港的特殊待遇以惩罚北京之后,政府已要求中国国有企业暂停采购。
--中国外交部:美方损害中方利益言行将遭中方坚决回击,敦促停止对留学人员打压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就中美关系表示,美国严重干涉中国内政,破坏中美关系,必将损人害己,美方任何损害中方利益的言行,都将遭到坚决回击;并指出将美国抗议示威同香港抗议活动相提并论是典型的“双重标准”。
--《焦点》美国将修改禁令,或允许部分中国航司继续执飞赴美客运航班--消息
美国政府和航空公司官员表示,美国运输部计划在未来几天发布修改后的命令,可能会允许一些中国航空公司的客运航班继续执飞美国航线。
此前美国总统特朗普领导的政府表示,将从6月16日起禁止中国客运航空公司的航班飞往美国。在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之间的紧张局势不断升温之际,美国向中方施压,要求其允许美国航空公司恢复中美航线。
--中国放宽国际客运航班限制,并实施航班奖励和熔断措施
在美国宣布禁止中国客运航班飞美后,中国民航局周四调整国际客运航班计划,放宽外国航空公司国际客运航线航班限制,并从6月8日起,实施航班奖励和熔断措施。
中国外交部:中国民航局正与美国运输部严正交涉,希望美方不要制造障碍
针对美国宣布禁止中国客运航班飞美一事,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赵立坚表示中方对此感到十分遗憾,并称中国民航局正在与美国运输部进行严正交涉。
--中美关系:美国议员将提出议案禁止投资与中国军方有关联的企业--文件
根据路透看到的一份文件,美国国会一群共和党议员计划本周公布一项议案,阻止美国民众投资与中国军方有关连的外国国防企业,成为阻止美国资助中国企业的最新举措。
--《独家新闻》美国将至少另两家中国媒体机构列为外国使团,限制其在美运作
两名知情人士表示,预计美国最早将于周四再将至少两家中国媒体机构列为“外国使团”,加大对其在美运作的限制。
--中美关系:美国上月宣布的对33家中国实体的制裁将于6月5日生效
美国商务部表示,对33家中国企业和机构的新制裁将于周五生效。商务部上个月宣布将上述企业和机构列入贸易黑名单,称它们帮助北京监控穆斯林少数民族,或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中国军方有关联。
--中美关系:特朗普称没有考虑因香港国安法问题制裁习近平
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他没有考虑就中国推动香港国安立法而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个人实施制裁。
--《焦点》美国务卿称纳斯达克为防范中国企业的欺诈行为树立了榜样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警告美国投资者防范中国企业的“欺诈性”会计操作,并称纳斯达克交易所最近收紧上市规则加大中国企业上市难度的决定,应该成为世界各地其他交易所的榜样。
--中美贸易:美国连续第二日向未知目的地销售大豆,两次买家可能均来自中国
美国农业部周四表示,美国出口商报告向未知目的地出售了12万吨大豆。这是美国政府连续第二日宣布向未知目的地出售大豆,交易商表示,尽管北京和华盛顿之间的政治紧张局势不断加剧,但这两次的买家可能都来自中国。
--中欧关系:欧盟考虑扩大外国投资审查范围,阻止中国买家在更多行业的收购
一份公开文件草案显示,欧盟执委会提议扩大对区内外国投资的审查范围,这是保护更多行业不被潜在的中国买家收购的努力的一部分。
--《焦点》美国参议员称中国正利用华为在英美两国间挑拨离间
美国共和党参议员科顿(Tom Cotton)对英国议员表示,中国正在利用电信巨头华为试图在英美之间挑拨离间。科顿是寻求向英国施压的几名美国国会议员之一,这些议员要求英国撤销1月做出的决定,即让华为在英国下一代5G网络建设方面发挥有限作用。
--中国企业:英首相发言人称对华为的决定须等到有关美国制裁影响工作完成后
英国首相约翰逊的一名发言人表示,对中国电信企业华为做出任何决定的第一步,是等待英国国家网络安全中心(NCSC)完成有关美国对华为制裁影响的工作。
--中英关系:英国首相约翰逊对中国说,我们对香港不会弃之不顾
英国首相约翰逊称,如果中国在香港实施违反《中英联合声明》规定的中方国际义务的国安法,英国将不会弃香港人民于不顾。
--《焦点》英国警告中国:不要毁掉香港这颗亚洲经济的明珠
英国警告北京方面,在一项“专制的”涉港国家安全立法问题上悬崖勒马。英方称,这项法律可能会毁掉亚洲经济的一颗明珠,同时损害中国的声誉。英国首相约翰逊在《南华早报》的一篇独立观点文章中表示,如果中国实施涉港国家安全法,英国将准备调整其移民规则。
--中英关系:英国可能向在香港的300万BNO提供移民通道
英国准备为近300万香港居民提供扩大的签证权利和获得公民身份的途径,以回应中国在这个前英国殖民地推行国家安全立法。
--中英关系:中国外交部就英国涉港言论向英方提出严正交涉
中国就英国外交大臣有关香港问题的言论向英方提出严正交涉。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称,英国对香港没有管辖权和监督权,香港稳定和繁荣面临的所有威胁均来自外部势力。
--中美关系:蓬佩奥称美国考虑欢迎香港人,但未给出移民配额或签证等细节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周一发表的讲话中表示,美国正在考虑欢迎香港人这一选项,作为对中国在香港推行国家安全立法的回应。
--香港特首总结北京行程,指中央今次对香港国安立法坚定不移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北京就香港国安法立法向中央表达意见,会后她引述中央政治局常委、副总理韩正表示,中央今次坚定不移进行立法工作,希望能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亦坚决维护国家安全。
--香港立法会表决通过《国歌条例草案》,预计6月12日刊宪后正式生效
香港立法会周四在民主派议员抗议下,表决通过《国歌条例草案》;政府预计于6月12日刊宪后,条例将正式生效。
--美国商会调查显示多数在港美商担心香港国安法
在周三公布的一项美国商会调查中,大多数在香港的受访美商对中国推进香港国安法感到忧心。这项调查在6月1-2日进行,有180家美国商会成员回覆,相当于全体成员的15%,其中30%受访者“有点”担心香港国安法,53.3%“非常担心”。
--习近平称中国已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成效比当初预期还要好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杂志刊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署名文章。文章指出,总体而言,中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成效比当初预期的还要好;不过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
--中国当前疫情形势总体稳定但风险不容忽视,继续落实常态化防控--领导小组
中国中共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领导小组召开会议称,当前中国疫情形势总体稳定,但风险不容忽视,下一步要继续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加强无症状感染者医学管理,坚持实事求是、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
--中国经济:探索大企业协同中小微发展改革举措,带动更多就业--总理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在山东省烟台市、青岛市考察时表示,要拿出探索大企业协同中小微企业发展、各行业融通发展的改革举措,促进更多新业态发展,带动更多就业;要解决好知识产权抵押贷款问题,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中国商务部:反对任何国家对中国采取歧视性做法,外贸不稳定因素仍较多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中方反对任何国家违反世贸组织规则,对中国和中国企业采取歧视性做法。目前中国没有出现外资撤离、产业链供应链外迁的情况,也在密切监测和研判下一步中国外贸的走势,目前看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
--《分析师观点》海南自贸港力减跨境服务贸易限制,零关税制度利好第三产业
中国国务院最新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率先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落实金融业扩大开放政策、构建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体系,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重点,支持建设国际能源、航运、产权、股权等交易场所。分析师指出,方案最吸引市场的是推出了诸多优惠政策,“零关税”制度将更为利好第三产业。
--《焦点》需求不足制约中国5月官方制造业PMI续降,政策面将继续积极扩内需
中国5月官方制造业PMI连续第二个月下降,虽然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小幅回升,但需求恢复缓慢对生产的制约明显,当月生产指数继续回落,从业人员指数亦再度跌至50下方的萎缩区域。
--中国数据:5月财新制造业PMI创四个月新高,生产持续扩张需求仍待恢复
伴随疫情防控趋势向好、经济活动逐渐恢复正常,5月中国财新制造业PMI改善明显,超预期回升至四个月新高;受出行限制和供应不足困扰数月的供应链,也在5月份基本回稳。不过,出口订单大幅下滑显示外部需求仍然低迷。
--中国数据:5月财新服务业PMI反弹至逾九年半最高,但新接出口业务仍收缩
随着国内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的放宽、经营活动恢复,财新5月中国服务业PMI升至逾九年半最高,业界信心保持乐观;不过新接出口业务仍然受到疫情严重影响,出现大幅收缩,显示外需仍显疲弱,经济恢复仍需时日。
--中国数据:1-4月人民币计价ODI同比增0.7%,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大项目较多
中国商务部公布,今年1-4月,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5个国家和地区的3,084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ODI),累计投资2,350.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7%。
--《焦点》香港特殊待遇不保,一些全球公司考虑转走财资管理业务--消息
资深银行家们表示,由于美国采取行动取消香港享有的特别待遇,一些全球性公司正在考虑将部分财资管理业务(treasury operation)转出香港,这给香港的重要金融中心地位带来最新一击。
--《特写》稳就业行路难,中国允许“夜市、地摊“重现怎样焕发新生机?
北京西南四环一家在中国经营了十四年的法国大品牌家装店--乐华梅兰(LEROY MERLIN)科兴店4月宣布闭店,其后公司官宣:为应对疫情在未来几个月的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后续影响,公司决定关闭在中国的实体店,但保留线上业务。
--《特写》出口转内销水土不服,中国外贸企业的"海归路"不平坦 “出口转内销是破解(外贸)企业订单荒困境的重要途径,但也并非易事,品牌、渠道、甚至整个订单模式等等,从生产到经营都遇到水土不服。”在深圳经营一家主打出口LED产品的企业家章先生对路透称。
【金融】
--《分析》中国央行创新工具加码定向支持,总量政策难退场惟料依赖降低
中国两会落幕没几日,央行落实支持实体经济的创新工具即宣告面世。业内人士称,这种结构性工具无疑将进一步提升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效果,不过在中国经济未完全回归正轨前,统管全局的降准等总量型政策仍难退场,惟伴随的是依赖度可能有所降低。
--中国央行:新型工具非QE,疫情影响超预期需加大政策支持--副行长
中国央行副行长潘功胜称,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超出预期,各类市场主体经营的压力非常大,加大货币信贷政策的支持是必需的;而新创设的货币政策工具是直接向中小金融机构购买小微企业的信用贷款,是一种短期的政策安排,无论从性质上和规模上都谈不上量化宽松。
--中国央行:应对小微金融服务供给结构失衡,促进中小微融资增量降价--官员
中国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后,周二召开媒体吹风会对此进行解读。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该指导意见主要是应对小微金融服务的供给结构性失衡的问题,着力于长期性、制度性的推动,使其真正敢贷、能贷、愿贷、会贷,促成一个质的变化。
--中国央行:通过创新货币工具购买部分普惠小微信用贷款,重点支持小微企业
中国央行会同财政部和发改委等部委公布多份针对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文件,要求完善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全国性银行要用好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政策以及用好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央行并拟通过创新货币政策工具使用4,000亿元再贷款专用额度购买地方银行部分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引导金融机构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
--《焦点》中国央行新工具能否推动负重前行的中小银行纾困小微企业?
新冠肺炎疫情强冲击令中国经济面临挑战,如何推动本就“负重前行”的中小银行纾困中小微企业,成为决策层的重要考量。中国央行新设政策工具直接购买小微贷款,将有利于降低地方性银行的负债成本,激励其扩大小微信用贷款投放。
--中国央行:综合运用和创新货币信贷工具精准服务实体,快速应对不稳定因素
中国央行表示,要综合运用和创新货币信贷工具,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同时还要加强金融领域重大风险防控,对各类不稳定因素高度警惕、认真研判并快速应对。
--中国央行:加强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关注风险边际变化,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
中国央行召开2020年金融稳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称,当前国内金融风险趋于收敛、总体可控,但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严重冲击,经济金融发展面临较大挑战。下一阶段要深刻把握当前金融风险的宏观演变趋势,加强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关注金融风险边际变化。
--路透调查:三分之一机构预期中国6月再降准,七天逆回购利率料续持稳
2020年第六期中国固定收益市场展望调查显示,35%的受访机构预计中国央行6月还将降准,而认为未来三个月会降准的机构占比则高至逾六成;此外,全部受访机构均预期6月存款基准利率将维持不变,不过仍有10%的受访机构认为未来三个月央行将调整存款基准利率。
--中国央行:5月SLF操作规模继续走低至141.8亿元,当月未开展PSL操作
中国央行公布数据显示,5月对金融机构开展常备借贷便利(SLF)操作共141.8亿元人民币,规模按月环比继续走低。其中七天期6.8亿元,一个月期135亿元。SLF利率发挥了利率走廊上限作用,有利于维护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期末余额为141.8亿元。
--《分析》险资投资门槛降低能否解渴中国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困境?
中国监管层近期放宽保险资金投资资本补充工具门槛,本意是想解除资本捉襟见肘的中小银行后顾之忧,能在扶持被新冠疫情重击的中小微企业方面充当生力军;不过,囿于险资的低风险偏好,以及相当比例的中小银行本就无缘此类工具,使得该政策能否真正解渴中小银行存疑。
--中国金融:中投2019年对外投资净收益率约17%,处历史较高水平--副总
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赵海英表示,要优化国家财富的全球配置,进一步加大外汇资产多元化力度,将更多债券投资转化为优质股权投资与实物资产投资,促进国家财富保值增值;她并透露,2019年中投对外投资净收益率处于历史较高水平,约为17%左右(财务报告仍在审计中)。
--中国金融:交易商协会推短期版ABN首批五单试点项目落地,一年内可滚动发行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称,在现行资产支持票据(ABN)规则体系下,研究并推出资产支持类融资直达创新产品--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sset-Backed Commercial Paper,ABCP),并推动试点项目落地,服务、落实好“六稳”、“六保”的工作要求。
【固定收益】
--《综述》宽货币转向疑虑压垮中国债牛,但熊真的来了吗?
中国后疫情时期,央行一项旨在支持中小微企业进而提振实体经济的措施,却导致了债券市场的一片抛售潮。伴随着宽货币政策退场的忧虑以及资金面实质性收敛的市场表现,以国开行10年活跃券为代表的长端现券收益率本周截至目前上行15个基点(bp),同时受创更为严重的国开行五年活跃券收益率上行幅度更是一度接近40bp,疫情暴发以来的利润几近全部回吐,至少从技术上看此轮债券牛市已就此终结。
--《图表新闻》中国5月地方债发行规模创历史新高,资金收敛平均利率大涨
中国5月地方债发行井喷,单月规模创出历史新高,且为记录以来第三次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由于供给大增,以及资金面逐渐收敛,隔夜回购利率重回2%上方,债市二级市场收益率随之明显上行,5月地方债平均发行利率也较4月大涨30个基点(bp)。
--中国公开市场:单周净回笼创三个半月新高,央行推结构化工具不意味政策转向
中国央行公开市场本周以创下三个半月新高的净回笼为6月开局,前三日逆回购连续缺席令月初流动性将向宽期盼受到一定打击;尤其是央行宣布推出两个直达实体的创新工具后,债市对未来常规政策放松预期降温,讨论政策是否转向的说法也渐增,期现货明显承压。
--中国金融:境外机构在中债托管量连18个月净增持,5月增持首破千亿创新高
中国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最新公布数据显示,截至5月,境外机构已连续18个月净增持债券,其中5月增持规模首次突破千亿达到1,119亿元人民币,较4月的433亿元增逾一倍,并创下有记录以来新高。
--中国金融:1-5月银行共发行2,829亿元永续债,央行累计进行260亿CBS支持
据路透统计,今年1-5月中国商业银行共发行了2,829亿元人民币无固定期限资本债(永续债)补充资本,约占去年全年发行总量的一半;同期央行累计进行了260亿元央票互换(CBS)操作予以支持。
【外汇】
--中国外汇:拟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主经纪业务--外汇交易中心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通知称,为满足外汇市场主体多层次交易需求,拟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主经纪业务;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接投资模式(CIBM Direct)下,符合相关监管规定的境外投资者可成为主经纪客户。
--中国外汇:4月服务贸易逆差环比降近四成,货物与服贸顺差大增近两倍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4月服务贸易逆差91亿美元,逆差额较上月的145亿美元下降37.6%;当月货物与服贸顺差406亿美元,较上月的138亿美元增加近两倍。
【证券/行业】
--中国证券:研究科创板引入单次T+0交易以及上证综指完善方案--上证所
中国上海证券交易所表示,将适时推出科创板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单次T+0交易,保证市场的流动性,从而保证价格发现功能的正常实现;同时还在研究上证综指编制方法的完善方案,尽量保证与现有指数无缝衔接,保证指数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焦点》港交所行政总裁称许多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计划回港上市
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许多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今年可能会在港交所上市,部分原因是在中国实施涉港国家安全法后,面临来自美国的政治压力。
--《焦点》中国杭州新楼盘万人摇号抢购的火爆可以复制吗?
继深圳之后,浙江杭州市再度刷新了公众对楼市火爆程度的感知。上周杭州一新楼盘吸引了创纪录的近六万人摇号,1:50的“中奖率”即便放在全国也是罕见;限价政策导致的新房二手房价倒挂,令该楼盘买到即赚到,这妥妥的“抽奖”套利机会也让手中无房票的当地居民望洋兴叹。
--《分析》中国在恢复需求方面一马当先,带领全球油市走出新冠危机
中国的石油需求已经恢复到今年年初暴发新冠病毒疫情之前水平的90%以上,随着更多国家摆脱疫情封锁状态,第三季度其它地区也可能出现这种惊人的强劲反弹。
--《独家新闻》路透2013年爆料后,华为随即掩盖其在伊朗的企业经营活动
据最新获得的华为内部文件显示,在路透2013年报导一家试图向伊朗出售禁售美国电脑设备的公司与华为首席财务官(CFO)有深层联系之后,华为采取行动掩盖了它与这家公司的关系。
--中港个股:中国太保获准发行GDR,瑞士再保险集团旗下公司为基石投资者
中国大型保险集团--中国太保公告,中国证监会已核准其发行不超过1.25734亿份全球存托凭证(GDR),对应新增A股基础股票不超过6.2867亿股。完成发行后,可到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
--中国新股:中芯国际拟在科创板IPO募资200亿元,80亿投向12寸芯片项目
中国最大芯片厂商--中芯国际公布回归A股的首次公开发行(IPO)计划,拟在科创板发行不超过16.86亿股(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前),占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25%,每股面值0.004美元(以人民币为交易币种),募资总额200亿元人民币。
--电信产业:中资电信企业呼吁美国FCC不要关闭其在美业务
太平洋网络有限公司(Pacific Networks Corp)及其全资子公司ComNet (USA) LLC呼吁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不要关闭其美国的业务分支。
--《独家新闻》中国以创纪录升水采购乌拉尔原油,因减产致含硫原油供应匮乏
交易商和航运数据显示,在俄罗斯计划于6月从波罗的海港口出口的中质含硫乌拉尔原油中,中国炼油商购买了其中的四分之一,尽管OPEC+减产导致含硫原油供应匮乏,使乌拉尔原油升水触及纪录高位。[nL4S2DE3LN]
--《独家新闻》中国批准山东设立200亿美元超大型石化园区--消息人士
两名本地行业消息人士表示,中国正在重新提出在山东省兴建200亿美元的石化项目,这是扩大基础建设支出的一部分,藉以提振受到新冠病毒疫情打击的经济。
--《独家新闻》中国物流平台Dada赴美IPO定价料在目标区间中点--消息人士
熟悉情况的消息人士透露,中国物流平台Dada Nexus预计对其在美国首次公开发行(IPO)的定价将位于目标区间的中点,且发股规模高于最初计划。
--《独家新闻》中资手游公司Playtika聘请投行为美国IPO做准备--消息
据熟悉情况的消息人士称,由中资财团所有的手机游戏公司Playtika 已聘请投行为其美国首次公开发行(IPO)做准备。此次IPO可能筹资10亿美元左右。(完)
整理 林高丽;审校 张喜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