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纲称央行要提前考虑疫期支持政策工具适时退出 人民币资产有很大吸引力
路透上海/北京6月18日 - 中国央行行长易纲周四表示,疫情应对期间的金融支持政策具有阶段性,要关注政策的后遗症,总量要适度,并提前考虑政策工具的适时退出;预计下半年货币政策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带动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近2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将超过30万亿元。
他在出席陆家嘴论坛时视频发言并称,人民币对主要可兑换货币还保持较高利差,人民币资产对于全球资产配置有很大吸引力;另外,受疫情冲击不良贷款会增加,要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处置力度。
“疫情应对期间的金融支持政策具有阶段性,要注意政策设计要激励相融,防范道德风险,要关注政策的后遗症,总量要适度,并提前考虑政策工具的适时退出。”易纲称。
他指出,今年以来,金融部门向企业让利主要包括三块:一是通过降低利率让利,二是通过直达货币政策工具推动让利,三是银行减少收费让利,预计金融系统通过以上三方面将在今年全年为企业让利1.5万亿元人民币。
同时,要通过加大银行不良贷款核销处置力度,解决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问题。
“在金融发展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解决好可持续的问题。在疫情的冲击下,银行不良贷款会有所增加,因此加大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是增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可持续的重要措施,”他表示。
周三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抓住合理让利这个关键,保市场主体,稳住经济基本盘,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要综合运用降准、再贷款等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和社会融资新增规模均超过上年。
易纲指出,2018年以来央行通过十次降准释放流动性约8万多亿元,降准的过程一方面体现为央行资产负债表的缩表,另一方面体现为商业银行通过发放更多贷款形成货币扩张效应。
与此同时,央行通过增加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又相应地进行了扩表。所以央行的降准和增加再贷款都是扩张的货币政策,但反映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上则前者是缩表,后者是扩表。
“这几年,我国央行扩表和缩表在金额上大体相当,所以央行的资产负债表的规模这几年基本稳定在36万亿左右,”易纲称,这与目前国际上主要经济体的央行资产负债表大幅扩张的机理是不同的,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表现为持续合理扩张,贷款保持较高的增长,反映了货币政策传导的效率不断提高,市场机制运行良好。
中国央行周一缩量一次性续做6月到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连两月持稳。分析人士指出,短期银行间流动性充足,央行重在偏宽松基调下灵活调节,防范资金空转套利。目前货币政策尚在观察期中,未来操作节奏和力度取决于经济恢复力度和疫情变化。
央行6月1日晚间宣布,在前期3,000亿元抗疫专项再贷款和1.5万亿元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等直达实体企业的工具之上,央行再创设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以及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进一步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
**人民币资产有吸引力**
易纲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货币政策仍在正常区间,在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利率相比较人民币利率是最低的,但是对主要可兑换货币还保持较高利差,所以人民币资产对于全球资产配置有很大吸引力。
他并称,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可以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进一步先行先试,只要符合反洗钱、反恐融资和反避税监管要求,正常贸易和投资需要的资金都可以自由进出。
易纲表示,上海正成为开放的人民币资产配置中心和人民币金融资产的风险管理中心。境内外投资者只要投到人民币资产后必然需要开展持续的风险分散和管理,在上海风险管理的各个要素正在日渐完善:
--一是定价上,各类人民币资产都能实现连续定价。
--二是交易上人民币金融市场有着充足的流动性,有着较好的深度和广度,各个市场都能够随时买卖出。
--三是在风险对冲上金融期货、商品期货、利率、汇率、衍生品等先管理工具已经齐备,为高效风险对冲提供了可能。
--另外,在信息披露上,这几年不断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更加严格的监管要求,持续增强投资者对于人民币资产信心,使投资者可以很好管理和分散风险。
不过,易纲也称,“金融监管能力也要与金融开放程度相适应相匹配,在金融开放中维持金融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完)
发稿 边竞;撰写 吴芳/韩笑;审校 乔艳红/张喜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