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当商银获准加持券商牌照时 中国资本市场能否迎来春天?
作者 沈燕
路透北京6月29日 - 从去年实施注册制的中国科创板落地;商业银行获准成立理财子公司,到今年中国或将允许商业银行加持券商牌照,中国正在加快资本市场改革的步伐,致力改变瘸腿的资本市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以降低资金成本打通资金流入实体经济通道的终极目标。
尽管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一事尘埃尚未落定,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已是大概率事件,而获得加持券商牌照的金融机构对中国股市而言,不仅意味着资金供给面的扩大,也有利于改变资本市场的投资结构;但对一直深陷行业低迷的中国券商业则是雪上加霜,或许意味着行业洗牌的开始。
“商业银行已经有了资产管理牌照,再拿到券商牌照,意味着以后客户的投资可以从'一卡通'变成'一网通',但对我们而言以前这盘菜只有我们在吃,但现在来了老虎和大象,我们肯定受不了啊,现在同业群里都在讨论这事。 ”北京一家大型券商投行部的高层称。
上述券商投行部高层还透露 ,首批获得券商牌照的商业银行可能是中国工商银行(601398.SS)(1398.HK)和招商银行(600036.SS)(3968.HK),最快可能7月成行,另外几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其它股份制银行后续也都会拿到。
中国证监会周日晚间对其计划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的报导做出回应。证监会表示,目前没有更多的信息需要向市场通报;而关于如何推进发展高质量投资银行,有多种路径选择,现尚在讨论中。
证监会官方微信号并指出,发展高质量投资银行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资本市场发展决策部署的需要,也是推进和扩大直接融资的重要手段。关于如何推进,有多种路径选择,现尚在讨论中。不管通过何种方式,都不会对现有行业格局形成大的冲击。
中国媒体财新获悉,中国证监会计划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或将从几大商业银行中选取至少两家试点设立券商。
**分业到混业经营,资本市场投资结构的重塑**
从1993年中国明确提出“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到近年来大势所趋的“混业经营、混业监管”,中国的监管模式也从一行三会(央行、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过渡到一行两会(银保监会合并),但中国过于依赖银行的间接融资,而直接融资因资本市场的短板一直没有改变并屡屡招致批评。
国信证券此前曾发布金融供改下券商的四大业务转型报告就指出,自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金融总量供给充足,但存在结构性问题。金融资源配置应该更加关注新兴产业和创新企业,进一步满足他们的创新发展需要。
该份报告并称,从中国金融体系整体来看,直接融资比重较小,对新兴产业支持力度不够,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不高。这一问题在证券行业自身体现为各种内外困境,包括多年来面临着资本市场体制性障碍、创收创利能力不强、外资券商加速竞争等各种内在隐患与外在困境,最终导致其对直接融资的有效供给严重不足。
“十三五”规划以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慢于预期,与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显着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的目标仍有明显差距。目前,中国直接融资占比仍在14%左右,而在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直接融资比重已经达到了60%,近年接近70%的水平。
“以前是担心垄断以及银行的资金流入股市,所以要分业经营,但现在资本市场的容量足够大,同时大数据及高科技手段的监管都不是问题,银行拿到券商的牌照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全方位的服务。”前述大型投行的高层称。
他表示,对券商而言原来值钱的是牌照和IPO通道业务,但现在随着注册制的推广,市场供给的放开,券商的传统优势不再。而金融机构凭借庞大的资金优势,无论是在资产管理、IPO保荐发行等都占据先天优势,这从京东香港上市的承销团名单中来自银行系的金融机构就可略见一斑。
6月刚在香港上市的京东9618.HK承销团除了瑞银和美林等牵头行外,还包括中银国际、交银国际以及招银国际等。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连平表示,中国金融业发展明显不平衡,证券业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处于弱势,将银行业的资本资源、客户资源和网络资源等引入证券业,可以促进资本市场取得跨越式发展。
他表示,由于存在政策的障碍,银行资源进入证券业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制度障碍主要来源于两点担忧,一是怕风险;二是怕银行垄断证券行业。但是由于如今整个监管环境、市场环境、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些担忧是没有必要的。应该积极地推动改革,以政策上实质性的突破来推动银行资源进入证券业、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很显然,在改变瘸腿的中国资本市场时,若将实施注册制的科创板视为对资本市场增量部分的改革,那么,给商业银行发放资产管理牌照和券商牌照,对外资进一步松绑,中国资本市场大门继续开放的同时,但留给国内券商的时间显然已不多了。
今年4月1日起,中国将正式取消对证券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一系列外资独资的证券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等开放项目已经在紧锣密鼓的筹备过程中。(完)
审校 杨淑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