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然(综合报道)
2020-07-06T14:15:46.959Z

(德国之声中文网)据不愿透露姓名的印度政府圈内人士向路透社表示,中国军队本周一在加勒万河谷地区一处地点拆除了帐篷和设施,中方车辆继而撤出该地区。此外,中国在有争议的基阿姆温泉地区(Gogra-Hot Springs)也后撤军车。

据新德里电视台报道,中印双方军队在加勒万河谷都至少撤退了1公里,并建起了缓冲区。

6月15日,中印军人在加勒万河谷发生激烈流血冲突,造成20名印度士兵丧生。北京方面迄今没有透露中方的伤亡状况。

特别代表互通电话

据中国官媒本周一报道,中印边界问题中方特别代表、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同印方特别代表、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Ajit Doval)7月5日晚通电话,双方就缓和当前两国边界事态达成积极共识,包括避免分歧上升为争端,遵守两国就边界问题签署的一系列协定协议,同意将通过特别代表会晤机制加强沟通,避免影响边境地区和平与安宁的事件再次发生,继续保持对话磋商,尽快完成双方一线部队脱离接触进程。

报道说,王毅表示,"中方将继续有力捍卫自身领土主权","双方应始终坚持互不构成威胁、互为发展机遇的战略判断","希望印方同中方相向而行,正确引导舆情民意,维护和推进两国正常交往合作,避免采取将争议扩大化、复杂化的做法,共同维护中印关系大局。"

在6月15日发生严重流血冲突前夕,中印军队举行了高层将军级别的谈判,但没有取得进展。据《印度时报》6月5日披露,印方在会谈中提出希望两国军队都从班公错(Pangong Tso)左岸、基阿姆温泉(Gogra-Hot Springs)和加勒万河谷(Galwan Valley)地区的4、5个对峙地点撤出,并将后方增派的部队、火炮和装甲车通过分阶段、可核查的方式撤走。6月12日,双方将领再次举行谈判,但仍无果而终。

7月3日印度总理莫迪前往拉达克地区

莫迪政府作出强硬反应

6月15日的冲突发生后,双方在互相指责后虽承诺降温,但其实仍在各自集结军队。伴随着印度国内反华情绪高涨,印度总理莫迪关闭了象征中印友谊的微博帐号,印度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宣布禁止使用59款中国应用软件。另据报道,印度当局还在审议对中国商品进行强硬制裁的措施。此外,印度近日还首次在联合国对香港问题发声。在日内瓦举行的人权理事会会议上,印度常驻日内瓦联合国代表拉吉夫·钱德尔发表了有关香港问题的声明。

7月3日,印度国防部宣布向俄罗斯购买军火,加强边防力量的计划。同一天,莫迪总理出人意料地访问位于喜马拉雅北部山区的拉达克地区,看望了正在当地一家医院接受治疗的在印中边境冲突中受伤的印度士兵。莫迪在对士兵们发表演说时说,士兵已向"企图入侵的敌人作出适当回应","敌人已看到士兵们的怒火",并强调印度不会停止在边境地区建路搭桥。据印度媒体报导,印度政府把这次莫迪访问边境的安排高度保密,直到最后一刻才公布,此行是要向中国领导层发出强烈讯息,表明印度不会在冲突中轻易投降。

对于莫迪赴中印边境地区考察,中国的反应明显希望避免事态升级。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7月3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没有使用强硬措辞,而是称,"双方应按照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共同维护两国关系大局。印方不应对中方有战略误判。"

在7月6日中国外交部的记者会上,路透社记者就印度媒体报道,中方已将帐篷等设施从加勒万河谷冲突地点回撤的消息向中方求证,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没有正面回答,但称,"中印两军于6月30日举行了第三轮军长级会谈。双方继续推动落实前两轮军长级会谈达成的共识,就一线部队采取有效措施脱离接触、缓解边境局势取得了积极进展。希望印方同中方相向而行,以实际行动落实好双方达成的共识,继续通过军事和外交渠道保持密切沟通,共同推动边境地区局势缓和降温。"

相关图集:中印边境冲突的渊源

中印2000公里边境, 12万平方公里纠纷:中印边界总长近2000公里,其中有12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存在领土纠纷。有领土纠纷的边界涉及西段(600公里)、中段(450公里)和东段(650公里)3个部分。2020年5月,中印在锡金北部发生冲突(中段);6月16日,中印在拉达克的巴勒万河谷(西段)发生士兵肢体冲突,造成数十人伤亡,至少印方称有20名士兵死亡。
麦克马洪线:马克马洪线(McMahon Line,东段线)是一条英国探险家测量印度时画下的一条英属印度同西藏之间的边界。1914年,英国外交官麦克马洪召集中、印、藏三方会议,由于中华民国不同意分割西藏的麦克马洪线、藏方未能得到事先秘议的独立转而也放弃承认麦克马红线,结果中藏均没有签署《西姆拉条约》。印度和缅甸则认为麦克马洪线是历史疆界。时至今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虽然拒绝承认麦克马洪线,但把它看作是实际控制线。1962年中印之战中,中国军队虽然一度占领了该地重镇达旺,但后来撤回到实际控制线以北。
藏南(印度:阿鲁纳恰尔邦): 藏南在印度被称为“阿鲁纳恰尔邦”(Arunachal Pradesh,东段线),面积约为6万平方公里,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南侧。它的西面是不丹,东面是缅甸,向南是印度,北边是中国的西藏。中国称该地为藏南,属于西藏自治区行政区划。不过,按照“麦克马洪线”的划分,该地属于印度,印度也实际控制该地,只是藏方以及中华民国当年均拒绝在条约上签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延续这一路线。1948年,刚刚独立的印度开始派兵进入这个地区,1960年,印度完全占领了麦线以南部分,中国控制麦线以北。1972年,印度在该地成立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1987年,该区改为“阿鲁纳恰尔邦”。
锡金问题:英国于1887年强占锡金国,次年出兵西藏。1950年,独立之后的印度称为锡金的保护国,1975年正式将其纳为“锡金邦”。2003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问中国后,北京承认新德里对锡金的主权,同时印度亦承认中国对西藏主权。2005年之后中国出版的地图上已不再将锡金标注成主权国家。
1962年中印之战: 印度总理尼赫鲁大败:1960年4月,中印两国政府为寻求解决领土争端,由中国总理周恩来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在新德里会谈,但未取得共识。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爆发。中国军队当年10月20日从边境的东西两处同时发起进攻时,兵力是印度军队的5至10倍。中国军队当时一直深入到印度今天的阿鲁纳恰尔邦省和喜马拉雅地区。整个战争延续了一个月,总共造成2000人丧生。1962年11月20日,中国单方宣布停火,并撤至麦克马洪线后20公里处。战争之后中印关系因边界冲突走入低谷。
中印关系改善,甘地总理开启总理互访:1988年12月19日至23日,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并与邓小平会晤。这是34年来印度总理首次访问中国。这次访问被看作是中印关系经过多年的紧张期之后开始转暖的标志。1993年,印度总理拉奥( Narasimha Rao)访华期间,双方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这次访问标志着中印关系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印双方共签署了5个有关和平解决边境冲突的协定。
特别代表会晤机制,习莫频繁会晤:自2003年中印建立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机制以来,双方已举行22轮特代会晤。印方的特别代表是国家安全顾问,中方最高代表则多为外交部长。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印度总理莫迪之间的互动相当频繁。
2017年中印洞朗地区对峙:占地约100平方公里的洞朗(Doklam)是中国和不丹之间存有争议的地区,印度也从未对该地宣示过主权。2017年6月,印度以“接到不丹政府的求助”、“支持不丹主权”为由,派兵越过中印边界,阻止中国在那里修筑公路,形成同中国军队长达71天的对峙。不丹是中国14个邻国中唯一一个没有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其国家的外交权和防务权掌握在印度手中。2014年莫迪以总理身份第一个访问的国家便是不丹。
2020年中印冲突又起:5月5日,在位于拉达克地区的海拔四千多米的班公错湖(Pangong Tso lake,西段),中国和印度军方人员相互投掷石块、木棒、铁棍等,双方都有人员受伤。5月9日,印度锡金邦那图拉山口(中段),中印军人相互投石并发生肢体冲突,有数十人受伤。 6月16日,在加勒万河谷(Galwan valley,西段)的中印士兵冲突中,有3名印度士兵在与解放军的冲突中死亡。当天稍晚时,印度军方宣布印度士兵的死亡人数提升至20人。


获取更多RSS:
https://feedx.net
https://feedx.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