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1T13:29:26.685Z

(德国之声中文网)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负责人安德森(Inger Andersen)警告说:"如果我们继续捕获野生动物,破坏我们的生态系统,今后我们将不断遭遇这些从动物传播给人类的疾病。"国际畜牧研究所(ILRI)的兽医流行病学家兰道夫(Delia Randolph)回顾说:"世界上许多人对爆发新冠病毒疫情感到震惊,但我们研究动物疾病的人对此并不感到惊讶。这是一次非常容易预测的病毒大流行。"

兰道夫说,自1930年代以来,一个"明显趋势"是源于野生动物的人类疾病数量在增加,比例约为75%。根据联合国环境署和国际畜牧研究所的最新报告,如牛等家畜往往是将动物疾病传播给人的媒介。这同时也表明,不断增加的肉类需求、气候的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促进了这种不利局势的发展。

广州一个市场上,一名工人向野生动物笼子里喷洒消毒剂

对环境的过度破坏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野生动物保护处负责人罗宾逊( Doreen Robinson)批评说,在某些地区,人类的行为"破坏了本可以保护我们免受这些病毒侵害的天然屏障"。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说,较高的温度可以为病原体及其传播创造理想的条件。狩猎、买卖和食用野生动物等行为对动物世界带来的侵害也起着重要作用。

新冠疫情很可能是通过另一种动物将蝙蝠携带的这种病毒传播给人类的。埃博拉病毒和中东呼吸综合症也是通过动物传播给人类。果子狸有可能便是2003年爆发的萨斯疫情的元凶。

相关图集:新冠病毒与环境:7个变化

空气质量改善:世界“停摆”之际,绝大部分工业活动的突然中止大幅降低了空气污染。卫星图片显示,全球二氧化碳浓度甚至明显回落。有害气体主要由机动车和工厂排放出来,是许多城市空气质量恶劣的原因之一。
二氧化碳气体排放下降:二氧化碳污染也因COVID-19新冠肺炎危机而降低。经济活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回落,——就像2008/09国际金融危机期间最后出现的那一次一样。据英国环境保护网站“碳简报”(Carbon Brief)提供的数据,仅在中国,因实施出行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约25%。不过,这一变化很可能只是暂时的。
城市成了野生动物们的新世界:在我们人类自我限制的同时,一些动物种类则利用了由此出现的活动空间。公路交通减少也意味着从冬眠中醒来的刺猬一类小动物被汽车压死的数量会减少。此刻,野鸭们或其它种类的动物会纳闷儿,人都去了哪儿啦。因公园里缺少了通常会有的面包屑,它们不得不自己去别的地方找吃的。
全球野味交易挨批:自然保护人士希望,新冠病毒的爆发有助于遏止全球野生动物交易。该交易被认为要对一系列动物种类濒临灭绝的状态负责。新冠肺炎COVID-19的起源或许是武汉的一个“海鲜批发市场”,在那里,也买卖鲜活动物,是合法或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的中转站。
水道复又干净:意大利实施“禁足令”后,显示威尼斯运河水晶般清澈的图片传向了全世界:河水碧蓝,不再是通常的那种混沌状。由于邮轮目前不能出航,大洋上,噪声减少,鲸鱼等海洋动物受到的压力降低,可以更安逸地游弋。
塑料垃圾增加 :然而,并不只有好消息。瘟疫大流行带来的一大副作用是,一次性塑料制品——从一次性手套等医用品到塑料包装——数量猛增。此时此刻,人们更青睐包装食品。即使是提供外带服务的咖啡店也不再接受顾客的多次性杯子,以阻止病毒传播。
气候危机被忽视——暂时如此:自新冠病毒危机成为头号标题以来,气候危机被挤到了一边。而这并不能使它的危机性有所减轻。尽管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推延至2021年举行,专家们警告不能延缓作出有关气候保护的重要决定。虽然自瘟疫大流行以来温室气体排放回落,但它很可能不会产生长期影响。

李京慧/达扬  (德新社、联合国环境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