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想在中国卖咖啡赚钱?得要经得住一磨再磨
路透北京/上海7月21日 - 对于北京一家咖啡馆店主黄瑛来说,在附近还有星巴克等其他七家咖啡店争夺客源的情况下,光是还能继续营业,她已经很高兴了。
黄瑛在时尚的798艺术区开设咖啡馆已有17年,但赚钱变得愈来愈难--甚至在疫情爆发前便是如此。房租和人力成本上升,愈来愈多竞争对手进军市场分一杯羮,但市场表现却不如预期。
“我们的利润和以前不能比了。我们最近一次调价是2017年,上调了10%,但是这远不能抵抗房租的涨幅。”
中国的咖啡市场不断吸引欧美品牌进驻,无不希望复制星巴克的成功经验:星巴克在中国拥有超过4,400家门店,而且还在继续扩张。从去年以来,加拿大品牌Tim Hortons在中国开设约60家分店,意大利的拉瓦萨咖啡(Lavazza)及瑞典的Wayne's Coffee也都大张旗鼓登陆。
对于中国咖啡市场的乐观情绪,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中国的消费量很低--根据咨询公司Euromonitor的数据,去年中国人均咖啡消费仅5.4杯,而美国和西欧分别为341杯和591杯。
中国咖啡消费量估计以每年约5%的速度增长,但像黄瑛这样的咖啡店主认为,更重要的一点,要注意到连锁店数量的迅速增长以及残酷的价格竞争。
Euromonitor数据显示,2018和2019年中国专售咖啡和茶饮的新开店铺数激增50%,目前中国已有约18,350家,较2014年增加了逾两倍。如今许多便利店和快餐店也出售咖啡。
虽然一杯普通拿铁咖啡在中国约售30元人民币(4.24美元),但某些店里用上各种打折券后价格可低至4.5元。
分析师表示,以外卖为主且依赖优惠券的瑞幸咖啡LKNCY.PK今年承认虚增了3.1亿美元的销售额,凸显中国咖啡市场中的机会遭到夸大。
常驻北京的独立分析师洪波说:“瑞幸造假证明了一件事,就算你把咖啡价格降到几乎免费,中国人还是喝不了多少咖啡。”
**茶叶大国**
茶是中国的主要咖啡因来源,而且在中国大城市以外的地方,购买品牌咖啡因饮料打发时间并非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含树薯粉制珍珠的泡泡茶也在与咖啡争夺市场。食品外卖巨头美团点评(3690.HK)曾指出,其在2018年接获2.1亿份泡泡茶订单,“远远超过”咖啡,但没有详细说明。
像瑞幸咖啡一样,其他国内咖啡连锁店在追求大梦想方面也步履维艰。
专注于咖啡外卖、累计融资约5,600万美元的连咖啡(Coffee Box)已关闭或是暂时关闭了十几家门店。专注于精品咖啡的Grey Box在2018年曾表示,希望在那年底在北京设立12个门店,但现在只有四家门店。Bruno Caffe则关闭了大多数门店,只留下两家店。
西方咖啡企业中,英国Costa Coffee的网站显示,它在中国有300家门店,尽管它最初的宏伟计划是到2018年在中国拥有2,500家店。
上述连锁咖啡企业均未回复路透的置评请求。
最先进入中国市场的西方咖啡品牌,在中国已深耕20年的星巴克似乎是唯一取得巨大成功的咖啡企业,星巴克精心建立起了自己作为年轻职场人士青睐的优质咖啡店的形象。有人估计,星巴克在中国咖啡市场的份额最高达80%。
就在本周,星巴克升级移动点单服务,接入阿里巴巴(BABA.N)的多个APP平台。
然而,后来者已经很明智地决定不要单干。
Lavazza已经同中国KFC快餐店的所有者百胜中国(YUMC.N)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餐饮业者Brands International(QSR.TO)旗下的Tim Hortons去年表示,想在中国开设1,500家店铺,已经得到腾讯(0700.HK)的支持。Wayne's Coffee与中国主要加盟商也签署了15年的协议。
这些连锁店经营商均未回复有关在中国发展前景的置评请求。
但分析师认为,由于竞争极其激烈,即便找到合作伙伴,也并不保证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毫无疑问,中国的咖啡市场将继续成长,消费者变得越来越习惯于饮用咖啡,但这仍是一个很难拿下的市场,”China Market Research的Ben Cavender说。(完)
编译 蔡美珍/郑茵/张涛/白云 审校 孙茉莉/张明钧/王颖/汪红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