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疫情:我们是否正在赢得这场抗疫战
自世界卫生组织(WHO)因新冠病毒宣布全球进入紧急状态以来,时间已经过去六个多月。
在1月底,全球报告的确诊病例已接近1万例,超过200多人死亡,而那些病例全部来自中国。
在那之后,这个世界和我们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在这场人类与新冠病毒的战役中,我们表现的如何呢?
如果我们把地球当做一个整体来看,情况看上去不太妙。
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900万例确诊病例,以及70万死亡病例。在这场全球大流行开始时,每10万次感染需要花费数周时间,而现在,这种规模节点的统计每几个小时便会进行一次。
“我们仍处在一场加速、激烈且非常严重的全球大流行之中,”世卫组织的哈里斯博士(Dr Margaret Harris)告诉我。“它存在于全世界的每个社区中。”
虽然这是一场单一的大流行,但其中的故事绝非仅有一个。新冠疫情的影响在全世界各个地区均有不同,我们很容易因为自己国家的情形而忽视那些真实存在于其他地方的情况。
但无论你家住亚马逊雨林,还是新加坡的摩天大楼,或是英国的某条街上,有一个事实是所有人已经接受的:这个病毒依靠人与人的密切联系蔓延生长。我们之间的距离越近,病毒变越容易传播。病毒最初在中国出现时便是这样,今天这一点仍然不变。
无论你身处世界的哪个角落,这个原理都可以用来解释你周围的情况,也可以预示我们的未来会是怎样。
这一点使得拉丁美洲和印度的确诊病例高企,而拉丁美洲已经成为这场大流行目前的“震中”。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香港用集中隔离设施隔离一些人群,以及韩国当局为何在监控其国民的银行账户及手机。这显示了为何欧洲与澳洲目前难以在放松封锁及控制病毒之间取得平衡,以及为何我们正在试图寻找一种“新常态”,而不是回到之前的生活状态。
“这个病毒正在全球传播。它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它从一个人传播到另一个人身上,凸显了我们所有人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英国伦敦大学圣乔治学院(St George's University of London)的格罗佩利博士(Elisabetta Groppelli)表示。“这不仅事关旅行,也事关我们的对话和日常相处,这是人类的活动模式。”
甚至连聚在一起唱歌这种简单的行为也会使得病毒扩散。
证据显示,这还是一种难以追踪的病毒。许多人可能症状轻微甚至没有症状,但也会有人因此丧命,并让医院不堪负荷。
“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来说,这是一场完美的全球大流行。我们正处在新冠病毒时代,”哈里斯博士说。
在抗疫取得一定成功的地方,切断病毒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途径是成功的关键。新西兰是其中最受瞩目的地方。新西兰人及早行动,在该国病例数仍然很低的时候便采取封锁措施,关闭边境,现在当地几乎没有任何确诊病例,人们的生活也大都恢复正常。
打好基本功也帮助了许多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应对这场疫情。蒙古是与中国边境线最长的国家。由于中国是疫情最初出现的地方,蒙古本身可能会受到极大影响,然而自7月以来,该国没有出现一例危重病例。截至今天,蒙古仅有293例确诊病例,没有死亡病例。
“蒙古在资源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做得非常出色。他们通过‘田野调查流行病学’(shoe-leather epidemiology)的方式隔离病例、确认并隔离接触人员,”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教授黑曼(David Heymann)称。
他们还迅速关闭学校、限制国际出行,同时在很早便提倡使用口罩及勤洗手。
黑曼同时指出,许多国家因为“缺乏政治领导力”而导致“公共卫生领袖与政治领袖很难口径一致”。在这种情况下,病毒大肆传播。在疫情问题上,美国总统特朗普与美国政府首席传染病专家福奇(Anthony Fauci)之间明显在许多问题上存在分歧。巴西总统博尔索纳罗(Jair Bolsonaro)加入反封锁政策阵营,称病毒是“一场小流感”,在三月时还说疫情已经快要结束。
而光是巴西一个国家,目前已有280万人感染新冠病毒,接近10万人因此丧命。
通过痛苦且让社会陷入停滞的封锁措施,一些国家控制住了病毒。但他们发现,病毒并未离开,一旦我们的防御出现松懈,病毒会再次扩散,正常生活仍然遥遥无期。
“他们发现,解除封锁比开始封锁更具挑战性,”格罗佩利博士称。“他们还没有想到我们如何才能与病毒共存。”
澳大利亚是试图走出封锁的国家之一,但该国的维多利亚州现在处于“疾病”模式。墨尔本在七月初便重回封锁状态,但在传染病例不断出现的情况下,这次的要求更加严格。现在的措施包括宵禁,且要求人们在住所周围5公里以内的距离范围活动。
欧洲也开始解封,但西班牙、法国及希腊均报告出现数周以来的确诊病例新高。德国也于三个月内首次报告单日出现超过1千例确诊病例。
在欧洲,戴口罩曾被认作是很一件奇怪的事,现在这种行为却已变得普遍。一些海边度假区甚至要求,游客必须佩戴口罩。
所有人都应该警醒的一个问题是,过去的成功并不代表未来。香港曾因抗击第一波疫情的努力广受赞誉,但现在酒吧和健身房已经再次关闭,迪士尼度假村重新开放不到一个月便也再次关门。
“解除封锁并不意味着重回以前的生活模式。这是一种新常态。人们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哈里斯博士说。
非洲在这场抗疫战中的处境仍不清晰。那里的确诊病例已经超过100万例;南非最初取得了一个成功的开始,但现在情况不乐观,该国已经成为非洲病例出现的一个主要地区。但由于非洲检测规模相对较小,因此我们很难摸清那里的真实情况。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非洲的死亡率要低得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些可能的解释包括:
各国现在正在开发应对新冠疫情的新方法。卢旺达一直在使用无人机向医院运输物资,同时也用这种方式广播宣传新冠病毒限制措施。一位牧师发现,当局甚至还用无人机逮捕违反规定的人。
而在印度部分地方、东南亚一些地区和全球其他某些地区,由于很难获得洁净水和卫生设施,最简单的洗手消毒都很难做到。
“有的人有水洗手,有的人没有,”格罗佩利博士说。“这是一个重要区别,我们几乎可以把这个世界一分为二。除非有疫苗,否则他们如何控制病毒将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那么,这一切什么时候可以结束呢?
已经有一些药物治疗方案。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是一种便宜的类固醇,它已经拯救了一些最严重患者的生命。但这无法阻止所有新冠患者免于死亡,也无法为所有封锁措施的解除提供保证。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瑞典式策略能否奏效将会吸引许多关注的目光。瑞典没有实施封锁,但由于没有为养老院的老人提供足够多的帮助,截至目前当地的新冠死亡率较其周边国家明显要高。
全世界回归正常生活的希望普遍都寄托于疫苗之上,即通过使人们对病毒免疫,阻断病毒的传播能力。
现在有六支疫苗进入第三阶段临床试验阶段。这是其中关键一步,我们可以在这时发现疫苗到底是否有效。这个最后的关口同时也是许多团队止步的地方。许多卫生官员表示,我们的重点应该仍然是我们“是否”可以有疫苗,而非“何时”可以有疫苗。
WHO的哈里斯博士表示,“人们对疫苗有一种好莱坞式的信心;他们认为科学家一定可以找到办法。一部两个小时长的电影里,结局很快就会到来,但科学家们不是布拉德·皮特(Brad Pitt),他们不会给自己打一针就说‘我们都会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