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助港抗疫引反弹? 盘点五大争议
2020-08-03T11:27:58.699Z
(德国之声中文网)香港第三波新冠疫情严峻,新增病例连续十多天破百。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健委)应港府要求组织为数60人的「内地核酸检测支援队」赴港,其中7人先遣队员周日(2日)抵港。中国官媒对此大做宣传,新华社同日发表题为「伟大祖国是香港战胜疫情和一切风险的坚强後盾」时评。
7人来自广州和深圳,分别从广东省疾控中心丶广东省人民医院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及深圳市人民医院选派,均为检验专家,全都会广东话,他们的在港通行证签注停留时间为一个月,周一(3日)将在港设临时实验室。
另一队「内地方舱医院支援队」则预计日内抵港,6人专家队将指导「港版方舱医院」运作,会在港逗留半年。
该支援队要员、武昌方舱医院院长万军日前接受《长江日报》访问时表示,团队第一是「把中央和全国人民对香港的关怀带过去」,第二是进行专业支持和指导,包括场馆设计丶人员配置及培训丶流程规划丶医疗废弃物处置等整个新冠防治流程的「总体把控」。
根据中联办旗下《大公报》引述的消息,中央协助香港进行全民检测及改建「方舱医院」,费用均由内地承担。但为何这两队支援队,会在香港社会引爆争议?
1. 黑箱作业?
中港政府早已落实安排内地人员赴港,但港府一直没有向公众交代。
中国媒体《长江日报》报道,「内地核酸检测支援队」成员之一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疗部副主任马永刚证实,早於7月23日在国家衞健委主持下,与港方进行视像会议,并於7月27日得悉自己和几名同事将要赴港协助。
而「内地方舱医院支援队」队长丶武昌方舱医院院长万军,则曾於7月30日前往深圳参加一个协调会,内容涉及香港方舱医院的规模及人员组成等。
但上述决定一直保密,直到7月31日港澳办才在支持押後立法会选举的声明上简单披露消息,特首林郑月娥8月1日始承认曾要求中央帮助,中国国家衞健委同日宣布派员赴港。
《苹果日报》引述新民主同盟批评,林郑在没有谘询专家及医护界下,自行高调向内地求助,是将政治介入医疗。
本身是医生的立法会议员郭家麒也指出,港人就支援行动的细节完全被蒙在鼓里,整件事由中央采取主动,只是满足中央宣传需要的「样板戏」,明显没有理会香港目前需要,否则港方专家应该知道支援队的具体工作并作出配合。
2. 无牌行医?
这次被派到港的内地人员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引起医学界关注。
香港对于医疗丶化验相关职业均有相应条例及监管机构,如《医生注册条例》及医务委员会丶《护士注册条例》及护士管理局丶《辅助医疗业条例》丶《医务化验师(注册及纪律处分程序)规例》等。
香港护士协会周日(2日)发表声明,促特首尽快澄清内地人员来港支援一事是否符合香港法例。协会主席丶立法会卫生服务界议员李国麟对《明报》表示,以「方舱医院支援队」为例,如专家在港只交流意见无问题,但如做临床工作,当局须解释他们在港执业的法理基础。
「方舱医院支援队」成员于珈接受《有线电视》访问时就表示,团队不会直接治疗病人,而是指导方舱医院的运作,包括把这些人跟其他非感染疫症隔离开来,以及保护医护人员不受感染等。
至于检测方面,港府尚未交代实验室选址丶仪器来历丶人员背景等细节。《立场新闻》引述医学会会长蔡坚指,对该批内地人员的工作内容丶检测方法等抱有不少疑问,又强调若支援队要在港进行化验工作,须向医务委员会申请临时执照或有限度注册。
对此,「内地核酸检测支援队」领队丶广东省衞健委二级巡视员余德文周一(3日)表示,先遣队会先与中联办丶食衞局丶医管局等了解需求,也会到内地在港认可的检测机构了解设备和工作流程。他重申,中港法规制度不同,团队要充分去了解和掌握,会在遵守香港法律下展开工作。
《明报》向港府查询内地人员在港工作是否须持相关执照或资格等,政府发言人没正面回应。
3. DNA送中?
外界流传中央派员为港人检测後,基因资料会「送中」,当局日后会透过基因样本进行社会监控,也有人将此做法与中国政府收集新疆人DNA丶随后兴建集中营相提并论。
港府周日(2日)晚间发稿澄清,指「中央的支援」纯粹是协助香港加强检疫能力,所有检测只会在港进行,样本也不会送往内地,当局谴责有人故意散播「不实谣言」,打击政府的抗疫工作,相关政府部门会收集证据及研究是否构成犯罪。
医学会传染病顾问委员会主席梁子超则指出,若要由深喉唾液样本抽取人类基因组,将涉及复杂程序及高昂成本,如没有附带医疗纪录或特定原因,不会有成本效益,他个人不太相信有关做法可有效采集人类基因。
中大呼吸系统科讲座教授许树昌也表示,内地人员来港应与外界传收集基因无关,但认为港府应多解说内地人员的角色,以释公众疑虑。
4. 全民检测?
外界盛传中央将协助香港推行「全民检测」,引起港人对隐私的忧虑。但观乎港府的表态,当局还没有定案,特首林郑月娥日前回应指,会否做全民检测要再作评估。
《明报》引述3名消息人士指,中央游说港府推行「全民检测」,但港府及本地专家对成效有保留,双方有分歧,故暂未能成事。
事实上,全民检测的前提是测出阳性病人的时间,要比病毒传播速度快。目前病毒潜伏期中位数为5天,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反问:「可不可以5日验750万人?」
港大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栢良周一(3日)也认为,若全民检测平均每日要收集近200万人的样本,需要庞大人手负责检测丶运送等程序,可行性及成本效益成疑。
中大呼吸系统科讲座教授许树昌也指出,全民检测必须有「居家令」配合,即如内地限制小区居民不准外出,过程中要提供日常生活物资,但这种做法在香港较难实行,加上部分私人企业还没实行在家工作,社区仍有人员流动。他因此建议集中检测零售业丶饮食业及司机等高风险群组。
5. 「方舱医院」名字之争
亚洲博览馆一号展馆改装的医疗设施,有500各床位,筹备一周后于周六(1日)启用并接收病人,接收18至60岁的轻微确诊者。不少媒体称之为「港版方舱医院」。
特首林郑月娥透露,「内地方舱医院支援队」将协助香港加快兴建亚洲博览馆二号展览馆的医疗设施,也会协助兴建一所全新「临时医院」,《大公报》引述消息指选址为亚博馆空地,面积约为5.3万平方米。
然而,「方舱医院」的名字引发热议。
本身是基督教联合医院急症室医生的黄埔西区议员邝葆贤,在脸书发文指亚博馆设施是香港医管局的同事自己搭出来,「不要方舱前方舱後,要叫就叫回本名:社区治疗设施」,又批评林郑抢着擦鞋(拍马屁),连建院功劳也要双手送人,明显是想再用金融风暴中央救港的套路。
资深传媒人区家麟也发文指出,「方舱」是军事用语,而用「方舱医院」之名容易引起误会,以为是内地援建产物。
医管局周日(2日)特别发出新闻稿,澄清亚博一号展览馆的「社区治疗设施」是由医管局负责筹划建设,亚博馆提供场地及搭建设施配套,在双方团队努力下数天内完成安装。该社区治疗设施运作所需物资,均由各公立医院调配或采购;各医院联网也调动人手到该社区治疗设施提供服务。
医管局总行政经理何婉霞则表示,亚博馆是参考内地方舱医院丶新加坡及英国等社区设施经验而设。
© 2020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