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5T01:06:03
资料图片:2019年7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机构标识。REUTERS/Rodrigo Garrido

路透华盛顿8月4日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周二表示,随着贸易放缓,全球经常帐失衡程度在2019年有所缩小,且2020年或受新冠疫情影响而进一步缩小,不过,一些大宗商品出口国和依赖旅游业的国家将转为经常帐赤字。

IMF关于全球30个最大经济体的货币和失衡报告,即对外部门报告(External Sector Report)显示,经常帐户净余额下降0.2个百分点,至相当于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2.9%的水平。

IMF预计,2020年的余额将进一步缩小至相当于GDP的0.3%,部分原因是许多国家实施了大规模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措施,且贸易持续面临压力。

IMF在报告中表示,2019年中国的经常帐盈余相当于GDP的1.0%,预计2020年将增长至1.3%,这与经济基本面大体一致。IMF估计,人民币在2019年被低估了约2%,这主要是由于与美国的贸易紧张局势,但表示这一评估“受高度不确定性影响”。

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5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较2019年平均水平上涨了1.8%。

IMF表示,2019年美元的经常帐赤字规模相当于GDP的2.3%,略低于经济基本面支持的水平,2020年可能会收窄至2.0%。但据其估计,2019年美元实际有效汇率被高估了约11%。

IMF首席经济学家戈皮纳特(Gita Gopinath)在线上发布报告中表示:“主要大宗商品出口国应该会看到,他们的经常帐户从巨额盈余变成了巨额赤字。”

IMF预测,由于油价和需求暴跌,沙特阿拉伯2019年的经常帐户盈余为5.9%,2020年或将出现4.9%的赤字。

报告显示,依赖旅游业的泰国和马来西亚的盈余规模在2020年将大幅缩小。(完)

编译 高思佳;审校 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