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6T11:31:49

路透北京8月6日 - 中国央行周四发布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望有望回到潜在增长水平,物价涨幅总体下行,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央行网站刊登的该报告并强调,要增强政策针对性和时效性,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金融形势把握货币政策操作的力度、节奏和重点,综合运用并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政策的“直达性”。

“要完善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处理好稳增长、保就业、调结构、防风险、控通胀的关系,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报告称。

报告指出,目前中国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都走在世界前列,经济已由第一季度疫情带来的“供需冲击”演进为第二季度的“供给快速恢复、需求逐步改善”,市场预期总体稳定,下半年经济增速有望回到潜在增长水平。

长期看,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也要看到,世界经济陷入衰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

报告指出,要促进贷款投放与市场主体实际资金需求相匹配,使资金平稳有序地投向实体经济,支持经济增长向潜在增速回归;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为经济发展和稳企业保就业提供有利条件。

“引导市场利率围绕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和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平稳运行,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报告称。

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要推动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于8月底基本完成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工作,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发挥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规范存款利率定价行为。

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作用。稳定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政策框架和基础设施,支持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可自由使用。”报告称。

**提前筹划应对不良上升风险**

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冲击,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造成一定下迁压力,由于不良贷款的反映有一定时滞,预计在今后一段时期不良贷款会陆续呈现和上升。

“人民银行、银保监会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商业银行开展压力测试,积极制定疫情冲击下不良贷款上升应对预案。”报告称。

支持、鼓励商业银行动态考虑形势变化,采取前瞻性措施,合理运用财务资源,加大不良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力度及核销处置力度,妥善应对疫情冲击下未来不良贷款上升风险,提高风险抵御能力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同时,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处置顺利实施。积极化解一些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多年隐藏的风险,最大程度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推动省级政府“一省一策”制定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规划。

在房地产市场方面,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

中国央行此前召开2020年下半年工作会议表示,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切实抓好已出台稳企业保就业各项政策落实见效;下半年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同时注意把握好节奏,优化结构。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近日称,当前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已经不小,应该维持目前的力度,没有必要再加码;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在2%左右。(完)

参看详情,请点选央行网站:here

发稿 马蓉;审校 张喜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