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海外解封助力中国7月出口增速创年内新高 惟中美摩擦阴霾不散
采写 路透北京中文部;撰写 宿泱韫
路透北京8月7日 - 中国7月出口数据再超预期同比增速并创年内新高,显示海外经济逐步解封带来外需边际改善,同时防疫相关物资出口仍撑起增量半边天,令中国外贸保持韧性,延续上月向好之势。分析人士预计,随着海外疫情受控、复工复产加快,下半年中国外贸前景不悲观。
就国别而言,中国贸易伙伴日益多元化,年内至今对东盟和欧盟的出口增速均强劲,7月对美出口大幅改善,显示一阶段贸易协议仍在履行;不过近期中美摩擦不断升级,为两国贸易前景蒙阴,亦是下半年一大不确定因素。
“现在看出口比预期好得多,只要海外复工复产在加快,中国出口应该能稳定在正增长的区间,对整体出口不悲观。”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称,当然也要关注疫情是否会反复,以及贸易摩擦还是有升级的迹象。
中国海关总署周五公布,以美元计价7月出口同比增长7.2%,增速为今年以来最高,进口同比下降1.4%;路透调查预估中值分别为下降0.2%和增长1%。7月贸易顺差为623.3亿美元,远超路透预估中值的顺差420亿美元。
前七月以美元计价出口同比下降4.8%,进口下降4.1%;贸易顺差2,301.3亿美元,收窄5.7%。
“海外经济解封,外需韧性延续。”海通证券宏观团队的姜超和李金柳点评指出,7月外需表现延续了6月的特征:口罩等防疫物资出口增速继续高位略降,7月纺织品+塑料制品+医疗器械三大项合计同比增速61.7%,而解封背景下,其他品类如手机、自动数据处理设备、服装、家具等出口继续改善,支持外需韧性。
荷兰国际集团(ING)表示,从细项来看,从6月开始出口已有改善迹象,且出口增长的主力已不再仅局限于此前的医疗物资,7月电子零件、手机、计算机、服装和汽车需求有所回暖;但外部需求的增长可能不会一直持续,因为自7月下旬以来一些地区因过早放松管控出现了新冠疫情的反复。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预计,下半年外贸整体较上半年小幅上台阶,但改善步伐缓慢。
他指出,尽管部分经济体需求修复受疫情反复影响,但相对于上半年,全球经济解封复产、大规模刺激政策效果释放,一定程度利好中国外需。全球主要经济体制造业PMI指数重返50线上方,中国制造业海外订单指数整体延续改善态势。
7月官方制造业PMI意外升至四个月高点,非制造业PMI环比微降但仍保持稳健扩张。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的新出口订单、大中小企业的制造业新出口订单全部环比上升,但均未回升到扩张区间。
而在进口方面,分析人士多指出,7月进口同比放缓主要受大宗商品价格普遍回落以及去年高基数的影响。海通团队测算的数据显示,7月中国进口大豆(16.8%)、铁矿石(23.8%)、原油(25.0%)和铜(81.5%)同比增速有所放缓;从金额看,进口铁矿石(10.6%)和铜(72.0%)同比放缓、而进口原油(-26.8%)跌幅收窄。
尽管外贸数据超预期,但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起针对微信的行政令,市场避险情绪快速回升,人民币兑美元即期周五早盘一度大跌近300点至6.9740元,回吐本周大部分反弹空间,离岸亦大幅回落。
**中美贸易前景蒙阴**
7月数据显示,中美贸易协议仍在履行中,对美出口明显回升,但近期中美各领域摩擦升级,令人担忧贸易协议履行生变。
有消息人士称,美国与中国高阶官员将于8月中旬审查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执行情况;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最新表示,中国准备以冷静和理智来面对美方的冲动和焦躁,随时可以与美方重启各层级、各领域的对话机制。
根据海关数据,中国前七月对美国累计出口2,212.86亿美元,同比下降7.3%;自美国进口累计677.08亿美元,下降3.5%。路透根据海关提供数据计算,中国7月对美国贸易顺差324.6亿美元,前七个月累计顺差1,535.8亿美元。
而前七月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和进口分别为同比增长0.7%和下降8.5%;对东盟的出口和进口分别为增长2.2%和4.3%。
不过,海通证券宏观团队测算,中国7月对发达经济体出口整体改善,对美国(12.5%)出口大幅回升,对日本(-2.0%)和欧盟(-3.4%)出口同比跌幅收窄;对新兴经济体出口继续改善,对东盟(14.0%)出口增速大幅回升、对韩国(1.2%)和中国香港(6.6%)出口同比转正、对印度(-21.2%)出口跌幅收窄。
交行的唐建伟表示,中美之间摩擦升级、斗争的长期化还是一个大背景,所以国内提出“双循环”战略新格局也是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一个必要手段,未来进出口肯定还是双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更多可能还要依赖国内这个大市场,把内需提振起来。
此外,他称,还要在海外卡脖子领域提高创新、保证产业链的保障能力,这样才能保证这个“双循环”能够循环起来。
中美关系正面临建交以来最复杂局面。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周三表示,有必要为中美关系树立清晰框架,中国的对美政策保持着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也做好了中美关系“爬坡过坎、经历风雨”的准备。
7月末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看待面临的中长期问题,因此给出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指导方针事实上也更着眼于中长期,而非单纯局限在下半年的经济工作。“要坚持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更多依靠科技创新”;会议还提出要“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完)
审校 张喜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