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观点:中国7月工业及消费数据均逊预期 经济复苏势头料放缓
路透北京8月14日 -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五公布,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低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路透调查预估中值为增长0.1%。
1-7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6%,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一致,期内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5.7%,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分别下降1.0%和10.2%%。
7月详细数据:
--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路透调查中值为5.1%)
--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路透调查中值为增长0.1%)
--1-7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6%(路透调查中值为-1.6%)
--1-7月民间投资同比下降5.7%,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4%
--7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7%,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5.8%
以下为分析师评论摘要:
--民生银行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应习文:
7月尽管受南方水灾及部分地区疫情反复,但工业增速仍较为稳健。服务业生产加快恢复,特别是餐饮、住宿、文教娱乐商务活动指数继续较6月份提升,对经济的支撑力度加强。“工业保持、服务业跟进”成为当前经济恢复的主要特征。
消费与投资降幅继续收窄,国内需求稳步复苏。商品零售年内首次转正,1-7月投资降幅继续收窄,房地产及高技术产业投资继续引领投资恢复。预计三、四季度传统服务业将继续恢复,经济内循环逐步发挥作用,促使整体经济向基本正常化迈进。不过仍需注意疫情反复、外部需求不足等影响的冲击。
--招商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 高明:
工业整体低于预期,这可能是受南方洪灾以及疫情等影响,但工业结构有所优化,制造业仍在加速,投资总体趋于改善。消费比较符合预期,从PMI也可以看出来从业人员和小企业指数都比较差,就业压力较大是压制消费的一个比较大的原因。
总体看,当前有政策支持的领域动力较强,依靠自发修复的领域都偏弱,所以高层提出了“内循环”,要启动自身的力量,不能只依靠政策。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刘学智:
虽然7月经济回暖势头似乎有所放缓,但预计总体将延续改善趋势,预计三季度经济增长还会较二季度提升,四季度可能会加快,全年仍在2.5%左右。
当前宏观政策基调明确,财政政策重在落实、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下半年大幅度宽松的可能性减弱。中美摩擦是下半年经济复苏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但外需总体偏向好的方面发展,包括中美6~7月出口增长趋势向好。
--国信证券宏观固收团队:
7月国内经济继续修复,但修复幅度放缓,消费中主要体现在可选品消费修复出现放缓,投资中主要体现在基建投资同比持续回落。今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明显高于消费支出增速,随着居民对疫情不确定性担忧的进一步缓解,这些额外的预防性储蓄将逐渐转化为消费力,推动消费的补偿性增长,后续国内消费上升的动力仍很充足。
投资方面,6、7月基建投资同比持续下行或与气候等短期因素有关,后续在财政发力情况下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因此,当前国内经济修复幅度放缓或仅是暂时的,后续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上海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胡月晓:
7月宏观数据显示未来的复苏势头会放缓,二季度经济的快速反弹来自于赶工、补库存等临时性因素,并非真是内生增长动力强劲。由于中美紧张关系压力不减,外面环境没有改善,尤其是美国疫情失控且成为全球经济动乱源头还在恶化。
在中国经济进入平稳期后,政策将再度进入观察期,货币政策已先期恢复正常,资本市场也将再度迎来平稳中分化,核心资产价值逐渐呈现的时期。
相关背景: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看待面临的中长期问题,因此给出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指导方针事实上也更着眼于中长期,而非单纯局限在下半年的经济工作。“要坚持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更多依靠科技创新”;会议还提出要“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
--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Larry Kudlow)表示,尽管中美在香港和其他问题上的紧张局势不断升级,但中国继续根据1月签署的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购买美国商品,特别是大宗商品。
--中国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望回到潜在增长水平,物价涨幅总体下行,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尽管7月中国部分地区深受洪涝灾害之苦、新冠肺炎疫情亦局部暴发,但从PMI这一先行指标看,经济依然延续回升势头,印证了国家主席习近平所称的“(经济发展)情况比预料的要好”,其中,7月官方制造业PMI意外升至四个月高点,非制造业PMI环比微降但仍保持稳健扩张。(完)
采写 路透中文新闻部;整理 马蓉;审校 杨淑祯/张喜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