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4T05:46:29

撰稿 宿泱韫

2020年6月19日,北京,顾客在一家食品店外排队等候进店购物。REUTERS/Florence Lo

路透北京8月14日 -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经济运行在复苏轨道,7月工业走势平稳,投资持续改善,但消费负增且大幅逊预期凸显内需偏弱,失业率持于高位就业压力仍存,意味着经济向好势头待巩固,年内还需警惕外部不确定性和就业压力。

不过,分析人士也指出,整体而言经济运行符合预期,7月恢复步伐暂缓也有天气等偶发因素,政策面目前不需再加力,财政政策重在落实,货币政策则更灵活适度、精准导向。

“经济冰火两重天,加之就业仍难言乐观,意味着经济复苏任重道远。”海通证券宏观团队的姜超和于博表示,7月主要经济指标有所分化,工业生产整体平稳,投资继续改善,但消费依然偏弱,城镇调查失业率仍持平在5.7%的高位。

他们称,7月底的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确保宏观政策落地见效,促进财政、货币政策同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集成效应,这都意味着下半年财政投放仍待加码,信用扩张仍将延续。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五公布,7月工业、消费和前七月投资均较前值改善,但前两者不及预期。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低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路透调查预估中值为增长0.1%。

1-7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6%,与路透调查结果一致,期内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5.7%,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分别下降1%和10.2%,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4%。

tmsnrt.rs/33ZWazM

tmsnrt.rs/33X8Nve

“7月份经济恢复势头略有减弱,不改变稳中回暖趋势。”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表示,影响经济运行的最大风险是外部不确定性,不过二季度以来贸易状况都要好于市场预期。

他认为,全年经济将呈前低后高态势,下半年重点在于宏观政策的落实。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注重实效,地方专项债和抗疫特别国债尽快落地,在三季度就充分发挥稳增长、扩内需作用;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政策基调稳健适度,不会大幅放宽,而是在“稳货币”的基础上“宽信用”,促进实体经济融资。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周五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总的来看,7月份国民经济继续稳定恢复,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改善。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国际经济环境严峻复杂;国内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矛盾并存,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较多。

数据弱于预期,中国债市周五早盘期现货联袂造好,银行间债市现券收益率下滑近2个基点(bp),中金所10年国债期货主力合约收涨近0.2%。亚股则下跌,MSCI明晟亚太地区(除日本)指数跌0.24%。

**复苏步伐暂缓**

对于三四季度的经济前景,分析师多数持乐观态度,认为当前国内经济修复幅度放缓仅是暂时的,年内随着支持政策继续落地,中国经济内循环将逐步发挥作用。

国信证券宏观固收团队指出,7月国内经济继续修复,但修复幅度放缓,消费中主要体现在可选品消费修复出现放缓,投资中主要体现在基建投资同比持续回落。

但他们同时称,今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明显高于消费支出增速,随着居民对疫情不确定性担忧的进一步缓解,这些额外的预防性储蓄将逐渐转化为消费力,推动消费的补偿性增长,后续国内消费上升的动力仍很充足。投资方面,6、7月基建投资同比持续下行或与气候等短期因素有关,后续在财政发力情况下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因此,当前国内经济修复幅度放缓或仅是暂时的,后续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国信宏观团队表示。

民生银行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应习文指出,“工业保持、服务业跟进”成为当前经济恢复的主要特征;消费与投资降幅继续收窄,国内需求稳步复苏。

“预计三、四季度传统服务业将继续恢复,经济内循环逐步发挥作用,促使整体经济向基本正常化迈进。”他称,不过仍需注意疫情反复、外部需求不足等影响的冲击。

招商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高明则指出,总体上现在就是有政策支持的领域比较强,但依靠自发修复的领域都偏弱,民间投资驱动的力量也比较弱,所以高层提出了“内循环”,要启动自身的力量,不能只依靠政策。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看待面临的中长期问题,因此给出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指导方针事实上也更着眼于中长期,而非单纯局限在下半年的经济工作。“要坚持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更多依靠科技创新”;会议还提出要“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

中国央行近期致力引导的政策回归正轨,在7月金融数据上得到体现。当月信贷不仅低于预期,也低于此前两年同期水平,新增社融亦“失色”。在中国经济复苏势头延续前提下,市场对未来政策再宽松的预期明显降温。

**消费元气稍欠**

尽管7月消费同比降幅较前值进一步收窄,但仍明显不及市场预期,整体偏弱,仅有汽车消费一枝独秀,受制于疫情和收入,年内改善幅度可能不会太大。

海通证券的姜超、于博指出,分品类看,7月必需消费普遍转弱,粮油食品类、饮料类、烟酒类、日用品类增速均明显下滑,服装鞋帽类降幅扩大。可选消费涨少跌多,汽车类增速大幅回升并转正,石油及制品类降幅略有扩大,地产相关的家电类、家具类、建材类增速也都普遍回落。而前七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增速上升至15.7%,占社消零售的比重再创新高至25%。

交行的刘学智表示,消费恢复不及预期,回升势头偏弱。疫情对就业带来冲击,1-7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71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少增196万人,就业和收入预期下降将影响消费增长。“预计消费增速有望逐渐回升,但不会大幅增长,消费结构延续分化。”

中国今年前七个月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5%。国家统计局周五发布数据显示,农民工就业有所改善,但青年人口调查失业率有所上升,主要是受7月份大学生集中进入劳动力市场影响。统计局认为目前看就业压力还是存在的。

“但目前看,就业压力还是存在的......对于这些重点群体的压力还是要给予高度重视,”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称,7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比上年同期高0.4个百分点,同时,今年大学毕业生达到874万,创历史新高。7月份随着大学生集中进入劳动力市场,20-24岁大专及以上人员失业率在上升,比去年同期高3.3个百分点。

他在发布会上并称,中国经济过去依赖外需相对比较大,现在中国主要还是依靠内需。对于中美发展来说,中美经济互补性还是比较强的,希望能保持平等互利,和平发展,共同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合则两利,斗则两伤,斗争对于整个世界都是不利的。

尽管近几月的中国外贸外资数据正在向好,但下行隐忧犹存,政策篮子仍需不断充实。中国再推出稳外贸稳外资措施,聚焦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以及外部不确定的长线应对。

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Larry Kudlow)周四表示,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兑现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规定购买美国商品的进度感到满意,暗示该协议能够在周六的评审中过关。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任鸿斌则表示,当前形势下,需要中美双方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共克时艰;希望美方停止对中国企业的限制措施和歧视性做法,为落实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创造条件。(完)

审校 吴云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