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要财经新闻一周回顾
以下为路透中文新闻为您整理的一周(8月17日-21日)中国重要财经新闻:
【政经】
--中美贸易:对于是否计划会谈以评估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双方说法不一
特朗普政府拒绝承认与中国就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举行会谈的计划。之前中国商务部表示,中美双方已商定将于“近日”进行通话,评估贸易协议进展情况。
--针对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会谈,中国商务部称双方已商定于近日举行通话
原定于上周六举行的评估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会议因日程安排问题推迟,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就此表示,中美双方已商定将于近日举行通话。
--中美贸易:特朗普称他推迟了与中国的贸易谈判,称“现在不想和中国谈”
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他推迟了与中国的贸易谈判,并称,“我现在不想和中国谈。“在亚利桑那州尤马举办的一次活动上,在被问及是否会退出与中国的贸易协议时,特朗普表示,他将拭目以待。
--中美关系:白宫经济顾问库德洛称美国仍致力于与中国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
白宫经济顾问库德洛表示,特朗普政府仍致力于落实与中国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并对该协议到目前为止取得的进展感到满意,特别是在北京购买美国大宗商品方面。
--《市场热谈》中美关系恶化,一枝独秀的第一阶段协议后续怎么走?
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再度被置于镁光灯之下,双方高层官员将就协议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对半年来因新冠疫情突袭而导致执行难度直线上升的协议走向给出指引。除了协议自身的有效性,购买目标是否需调整、技术保护等机制和体制性问题、汇率问题如何继续深入落实,亦成为此次评估的关注点。
--中国国常会:进一步强化宏观政策针对性有效性,引导贷款利率继续下行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召开常务会议称,要进一步强化宏观政策针对性有效性,努力完成全年发展目标任务;深化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引导贷款利率继续下行。
--《分析》“双循环、新基建”等中国经济高频词,脱胎换骨新理念或换汤不换药?
如果说后疫情时代中国恢复经济最热的词,“双循环”“新基建”等正当仁不让与”六稳六保“一样成为经济领域的高频词,但其中蕴含的政策新意是脱胎换骨的新理念还是换汤不换药的新瓶装旧酒?答案见仁见智。
--中国商务部:坚决反对美方再次升级对华为的打压,坚决维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
中国商务部就美修改出口管制规则并将38家华为相关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应询答记者问指出,美方再次升级对华为的打压,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中美贸易:中国购买19.5万吨美国玉米,但农产品采购离协议承诺相距甚远
美国农业部表示,中国买家已达成购买19.5万吨美国玉米的协议。目前中国正艰难应对国内玉米价格飙升的局面。
--《独家新闻》中国在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评估前大量增购美国原油--消息人士
美国贸易商、船舶经纪商和中国进口商表示,未来几周美国对中国的原油出口量将大幅增加。在旷日持久的贸易战之后,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正准备评估1月份签署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
--美中关系:特朗普称正研究对其他中企施压;阿里巴巴会是下一个靶子?
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在采取行动禁止后,他可能对更多中国企业施加压力,例如科技巨头阿里巴巴。在一次记者会上,他被问及是否正在考虑禁止其他特定中国企业、例如阿里巴巴时,特朗普答道,“嗯,我们正在研究其他事情,是的。”
--美国财政部从TikTok交易中分一杯羹是不寻常的做法--白宫顾问
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Larry Kudlow)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希望在中国从出售字节跳动旗下视频分享应用TikTok的美国业务获取的收入中扣除一部分,但他也称,让任何收购TikTok的公司给美国财政部付钱是不寻常的做法。
--中国东部战区:美驱逐舰穿航台湾海峡,美方行为“严重破坏”台海和平稳定
美国“马斯廷”号驱逐舰周二穿航台湾海峡,中国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张春晖回应称,近来,美在涉台问题上消极动作不断,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信号,“严重破坏”台海和平稳定。
--中国财政:经济恢复7月财政收入同比延续正增长,财政支出增速亦大幅转正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复工复产逐渐趋于正常,中国财政收入状况亦持续改善,7月全国税收收入和财政收入均为连续第二个月正增长。与此同时伴随着稳增长政策的落地,7月财政支出同比增速也大幅转正至双位数的高增长。
--中国商务部:前七个月ODI累计折合602.8亿美元,同比下降2.1%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今年1-7月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ODI)累计4,236.5亿元人民币(折合602.8亿美元),同比下降2.1%。呈现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稳步推进;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等领域等特点。
--中国发改委:8月全国用电负荷快速攀升和高温天气有关,亦反映经济稳定恢复
中国国家发改委表示,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同比增长1.9%,进入8月全国日发电量和统调用电负荷快速攀升,初步分析,既有持续高温晴热天气导致空调负荷快速增长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国民经济继续稳定恢复。
--境外疫情仍在蔓延,下半年中国服务贸易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商务部
中国商务部服贸司司长冼国义表示,境外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国际需求大幅萎缩,下半年中国服务贸易发展面临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中国和美国将允许中美航班增加一倍,达到每周八个
美国交通部表示,中国和美国将各自允许航空公司将两国之间的每周航班数量由现在的四个增至八个。
--中美贸易: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原产拖车底盘及部件启动双反调查
美国商务部表示,已开始对原产于中国的拖车和半挂式卡车底盘及其配件进行反倾销调查,并调查中国生产商是否获得了不公平补贴。
--中国商务部:即日起对原产澳洲的进口相关葡萄酒进行反倾销调查
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决定自8月18日起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相关葡萄酒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这是一起正常的反倾销调查立案”。
--《焦点》澳洲要求中国复审大麦关税,双边贸易关系持续恶化--消息
两位知情人士告诉路透,针对中国向澳洲大麦征收高额关税,澳洲已提出上诉要求。澳洲是全球第三大谷物出口国,受此影响,澳洲农民正忙着寻找替代市场。
--欧中贸易:法国增加对中国出口小麦和大麦,尽管今年收成不理想
贸易商和分析师表示,本销售年度中国对法国小麦和大麦的需求持续不断,中国大力进口谷物以及与澳洲之间的摩擦,极大地促进了法国的出口,尽管今年法国的收成情况不甚理想。
--《焦点》德国阻止中企收购其稀有金属企业,因涉及军方供应--消息人士
两名知情人士称,德国政府上月拒绝了中国先导稀材(Vital Materials Co)收购PPM Pure Metals的努力,因担心目标公司是德国军方的供应商。
--《焦点》边境冲突令中企在印营商环境恶化,印度已拖延中国进口审查--消息
五名业内消息人士对路透表示,小米等中国企业在获得印度质量控制机构对其产品的批准方面面临延误,因两国在喜玛拉雅边境发生冲突后,营商环境恶化。
--中国今年早稻产量增3.9%至2,729万吨,扭转连七年下滑态势--国家统计局
洪涝灾害和新冠疫情是否会影响中国的粮食安全?国家统计局公布,根据对早稻的实割实测抽样调查推算,2020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729万吨(546亿斤),比2019年增产102.8万吨(20.6亿斤),增长3.9%,扭转了连续七年下滑的态势。
--中国“十四五”期末或现1.3亿吨粮食缺口,其中谷物约2,500万吨--社科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发布中国农村发展报告称,到“十四五”(2021-2025年)期末,中国有可能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其中谷物(三大主粮)缺口约为2,500万吨。
--中国农业部:7月生猪存栏同比增速逾两年首次转正,肉价大幅上涨可能性不大
中国农业农村部称,7月份全国生猪存栏环比增长4.8%,连续六个月增长,同比增长13.1%,为自2018年4月以来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预计猪肉价格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中国8月中小企业信心指数升速放缓,疫后V型反弹或接近尾声--渣打
渣打银行公布的8月份中国中小企业信心指数(SMEI)虽继续回升,但上升速度则有所放缓,显示自新冠病毒疫情后出现的V型反弹或已接近尾声。
【金融】
--《分析》新机制周年中国8月LPR连四月持稳,结构性政策压减再降空间
在新机制运行一周年之际,中国8月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一如预期连续第四个月持平。分析人士认为,本月MLF(中期借贷便利)续做利率维持不变,同时在疫情冲击下银行息差缩窄,所以不论是从政策引导还是报价行下调动力来看,LPR报价继续持稳都在情理之中。
--中国央行:运用多种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支持
中国央行称,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继续深化LPR改革,增强LPR的方向性和指导性;加强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信息,推动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支持。
--中国央行:两个直达实体的政策工具力度足够,目前无扩大计划
中国央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高飞称,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力度足够且适度;从调研情况看,当前很多企业经营现金流向好,不再申请延期,央行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政策,目前没有扩大计划。
--《分析》中国大幅下调利率保护上限至四倍LPR,持牌金融机构信贷业务冲击有多大?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宣布,将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四倍为标准,确定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较原有的24%和36%的相关规定大幅下降。
--中国银保监主席:今年坏账可能大幅增加,需防止高风险影子银行反弹回潮
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撰文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金融领域出现新的重大挑战,预计今年总体杠杆率和分部门杠杆率都会出现较大反弹,金融机构的坏账可能大幅增加。
--中国发改委要求六大银行安排信贷额度,专项用于县城城镇化补短板项目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通知,要求两家政策性银行和四家商业银行下沉服务重心,以县城大中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为标的,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提供支撑。
【固定收益】
--《分析》中国巨量MLF操作是央妈母爱泛滥?“稳货币”启动重在精准导向
中国央行对本月到期中期借贷便利(MLF)超额续做,一改此前连续多月缩量续做态势,7,000亿元的操作规模亦令市场大感意外。分析人士指出,让行特别国债后,8月以来地方债发行节奏加快,流动性压力与日俱增,央行“稳货币”阶段适时全面开启。
--中国债市:8月地方债发行规模将再破万亿,央行连续净投放但资金仍紧
据路透统计,截至目前,包括已发行和已公告至下周三(26日)的8月地方债发行规模,将达到10,624亿元人民币,为继5月创下单月历史新高后,年内月度发行量第二次破万亿。为保障顺利发行,央行在公开市场通过逆回购已经连续九日净投放,唯银行间资金面紧势未有缓解。
--中国新增地方专项债发行使用加快,截至7月底已支出2万亿元--财政部
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一大着力点,中国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加快。新华社周三晚间援引财政部称,截至8月16日,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已发行2.56万亿元人民币,规模同比增加51%;债券资金支出进度加快,截至7月底已支出2万亿元。
--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7月“对政府债权”一项无变动,央行直接买国债说法不成立
中国央行更新后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显示,总资产项目中“对政府债权”一栏的规模继续保持不变,仍为15,250.24亿元人民币,由此可以推断,之前市场讨论的央行7月可能在二级市场出手购买国债的说法不成立。
--中国发改委:上半年中资企业境外发债逾千亿美元,房地产和城投企业发行量下降
中国今年上半年中资企业境外发债逾千亿美元,6-7月规模明显回升。据国家发改委介绍,上半年境外发债的中资发行主体涉及41个行业,其中信息技术、工业和能源企业债券发行量均同比上升,金融机构发行量同比略降,房地产和城投类企业发行量同比均下降。
【外汇】
--中国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自贸区和大湾区将成跨境支付新增长点--央行
中国央行发布“2020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称,未来将继续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坚持市场化原则,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并预计人民币支付货币功能将不断增强,自贸区、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使用人民币跨境支付新的增长点。
--中国数据:美指大跌7月外汇占款仍现六连降,汇率弹性决定后续难大波动
中国央行口径外汇占款7月连续第六个月减少,不足20亿元的下降规模亦为六个月最低。分析人士认为,7月美元呈现明显的单边下行,但中美关系仍持续交恶,且中国因为分红购汇需求偏多,人民币表现相对偏弱,不过市场预期可以及时消化,监管入市必要性不足。
【证券/行业】
--中国证券:深交所创业板注册制首批企业8月24日上市,前五日不设涨跌幅
在创业板注册制首批首次公开发行(IPO)企业获得通行证后一个月,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告,计划于8月24日组织创业板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按规定,创业板新上市企业上市前五日不设涨跌幅。
--原中证监会主席肖钢:严禁资金违规流入股市,蓝筹股可率先试点T+0
原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表示,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资本市场,中国资本市场将会成为全球人民币资产配置中心,当前应重点防范杠杆资金带来的风险和冲击,严格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或者绕道流入股市,建立长期投资者制度。
--《焦点》美国扩大对华为芯片供货限制,手机事业恐朝不保夕
行业高管及专家们警告称,美国对中国电信设备业者华为祭出更多限制措施,可能切断该公司采购现成芯片的管道,同时再度打乱全球科技业供应链。
--《焦点》甲骨文加入收购TikTok美国业务的竞争--消息人士
据了解情况的消息人士透露,甲骨文已经和TikTok中国母公司字节跳动部分投资者一道,寻求收购TikTok在美国、加拿大、澳洲及新西兰的业务。此举将标志着甲骨文偏离其业务发展战略。甲骨文目前主要面向企业客户,其大部分销售收入来自云服务和软件授权。
--中国第三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开标,拟中选产品最高降幅达95%
采购规模达数百亿元人民币的中国第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周四在上海开标,并产生拟中选结果。据新华社稍晚报导,本次采购共有189家企业参加,产生拟中选企业125家,拟中选产品191个,拟中选产品平均降价53%,最高降幅95%。
--稀土出口大降,中国商务部称企业是根据市场变化和风险情况开展国际贸易业务
中国7月稀土出口同比降约70%,对此,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称,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稀土下游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放缓;中国企业是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变化和风险情况,开展国际贸易业务。
--《焦点》中美科技战白热化,中国国产生态系商机备受青睐
随着美中“科技战”日益扩大,投资人正押注于中国将致力推动,在政府机构网络运作中以国产应用程序取代美国技术。
--《焦点》无人机制造商深圳大疆大刀阔斧裁员,踏上改革“长征”
多位现任及前任员工对路透表示,中国无人机行业巨擘深圳大疆大举裁减全球销售及营销团队员工,除了因为面临新冠疫情阻力之外,同时也在多个主要市场遭遇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
--《焦点》中国经济脆弱响警讯,房主出租房屋安享收益的美梦要破
还不到30岁,北京的白领李女士认为她已经步入了有产阶级的行列:购入两套单元房然后租了出去。之后新冠疫情来袭,失了业的房客离开此地,房租也急剧下滑。
--中港新股:蚂蚁集团向中国证监会提交备案,准备进行首次公开发行
中国电商巨擘阿里巴巴旗下的金融科技事业--蚂蚁集团已向中国证券监管机构备案,准备进行首次公开发行(IPO)。
--澳洲财长可能阻挠中国蒙牛收购乳业资产--媒体
澳洲金融评论报引述消息人士报导,澳洲政府可能阻止中国蒙牛乳业收购一些澳洲知名乳品品牌,消息人士归咎于“外交问题”。
--《独家新闻》安博凯牵头财团,磋商将香港上市的神州租车私有化--消息
据四位知情人士透露,由侧重北亚市场的私募股权公司安博凯(MBK Partners)牵头的一个财团,正在磋商将神州租车私有化的事宜。神州租车市值7亿美元,是中国第一大汽车租赁公司。(完)
整理 吴云凌;审校 张喜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