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凌
2020-09-21T12:26:42.630Z
“只有华为既有规模又有研发意愿,或许这才是华为成为美国打击的目标的缘由吧?”

(德国之声中文网)随着美国政府对华为的禁令在9.15开始实施,不少人都开始全面审视美国和中国这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在技术上的对抗。这样的对抗局面,其实还不能叫做两个国家的技术战,因为到目前为止,双方都没有把对抗上升到国家层面。无论是对华为的禁运,还是对TikTok以及微信的制裁,美国政府挥舞的大棒,都只落在了中国公司身上,这和二战以后的美苏全面冷战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最现实的比较,是对比美中两个经济体中的高技术企业,看看他们的优劣如何,才能对目前的美中技术较量,有个大致的把握。

美国最大最领先的高科技公司已经没有什么疑义了,资本市场给出了答案,那就是Amazon、Apple、Google、Microsoft和Facebook。这五家公司的市值已经超过了五万亿美元,占了标普500市场的五分之一以上。而中国的领先高科技公司呢?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加上没有上市的华为,市值上远远落后于美国。这是毫无疑问的,毕竟中国公司都是后起之秀。有意思的对比不是去承认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共识,而是从现有的数据中去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个考量高科技公司未来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就是它的研发投入。如果现在它投入比较多,未来的发展潜力比较大。下面我基于上述十家公司的最新年报,就这个话题做一个简单解读。

Amazon、Apple、Google、Microsoft和Facebook。这五家公司的市值已经超过了五万亿美元,占了标普500市场的五分之一以上

研发开支最大的是Amazon,360亿美元,合计2520亿人民币。这个数字其实已经超过了全部五家中国公司的合计数字了。如果计算美国五强的总研发开支(7600亿人民币),那差不多是上述五家中国公司的三倍。从绝对量看,未来并没有中国公司大力赶超的可能性。

那么相对数呢?一般来讲,舆论喜欢对比研发投入和总营收,把这个比例叫做研发强度。即使从这个比例来看,美国的五家高科技公司也展现了绝对的优势,12%的研发强度,高于中国的10%。其中,美国研发强度最大的是Facebook,达到了19%。中国公司呢?有点儿出人意料:最强的并不是华为,虽然它绝对量最大即1317亿元,强度也很高15%,但是百度的研发强度达到了17%。中国公司里面,最糟糕的是京东。它的营收超过5000亿元,是中国公司排名第二的,但是他的研发投入只有区区146亿元,研发强度3%,严重拖了中国队的后腿。印象中,京东对标的应该是Amazon,因为他们都是网上商城。但是Amazon不仅总量最大,强度也达到了13%。

如果你认为这是因为Amazon家大业大,赚得多才会研发投入多,那就大错特错了。Amazon的净利润率只有4%,和京东的2%相差并不大,都是这十家公司中垫底的。净利润率最高的美国公司是Microsoft,31%;净利润率最高的中国公司是阿里巴巴,28%,腾讯也有25%。

本文作者沈凌

所以我觉得这个通行的研发强度指标并不能很好地衡量不同利润率的公司在研发上的战略态度。实际上,我们应该计算研发投入和净利润的总额,它代表了该公司营收中的毛利润,然后看看研发投入在这毛利润中的占比。这个占比才能说明该公司是不是着眼于长远,是不是舍得为技术创新花钱。如果用这个新的研发强度指标去衡量,你就会吃惊地发现:中国最能赚钱的两家高科技公司,阿里和腾讯,实际上是最吝啬于研发投入的。他们的毛利润最高,分别达到了36%和33%,但是他们都只愿意拿出其中的四分之一用于研发。相较而言,华为拿出了68%用于研发,而百度甚至于拿出了90%!美国五家公司,平均超过了40%,Amazon最高是76%。

京东拿不出钱搞研发,是能力问题,因为它赚得太少了。阿里和腾讯不拿出钱来搞研发,是态度问题,因为他们赚得并不少。如果中国公司作为后进者,还不愿意拿出钱来搞研发,或者说拿出来的钱还不如领跑者多,无论是总量还是相对值,那么我们对于未来的判断,还是会什么呢?

所以,现在的问题是中国有能力大力研发的公司比较吝啬,愿意大力研发的公司,比如百度,其规模较小;而京东规模虽大,但盈利能力太差。只有华为既有规模又有研发意愿,或许这才是华为成为美国打击的目标的缘由吧?不过,即使中国的五家公司都能够达到华为一样的研发强度,拿出毛利润的三分之二来做研发,其总研发费用也只有3700亿元,大约是美国五家头部企业的一半左右。任重而道远!

沈凌,德国波恩大学经济学博士,现执教于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 2020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着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