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4T01:18:19Z

路透上海9月14日 -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中国央行原行长助理张晓慧表示,要抓紧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做好短期宏观政策和中长期的发展衔接,把握短期政策力度和节奏,为中长期结构性改革预留空间。相对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也比较温和,且仍有进一步降准、降息的空间。

张晓慧在周六召开的首届中国金融四十人“曲江论坛”上并指出,要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尤其是培育壮大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股权投资和证券市场;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她谈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金融制度所面临的新一轮开放升级和变革,必须根据科技创新的实践,加快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的转变。要关注资产负债表的修复,更要警惕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手段的倾向。

同时必须坚定地推进制度型金融开放。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制度型开放的核心,就是在学习规则和参与规则制定的过程中,更多用市场化和法治化手段来推进开放。

实行制度型负面清单管理更有助于坚定中国扩大开放的决心。推动人民币国际使用有利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有必要大力推动净额结算的方式。

张晓慧建议,通过推动商业银行股权投资试点实质落地来解决小微企业最需要的股权投资;应该加快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开展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的指导意见》的真正落地;并加快批准试点银行设立境内投资子公司。

还要完善相关配套制度,推动养老金第三支柱的发展。未来从目前现收现付制的DB型养老计划转向发展基金积累制的DC型养老计划是必然选择。

**需防止过度刺激带来的副作用**

张晓慧称,疫情冲击之下,中国推出了较大力度的逆周期调节政策,对经济的较快恢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为防止过度刺激带来的副作用,政府将政策中心主要放在疫情防控、帮助企业尽快复工复产上,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刺激规模相对温和,整体政府部门的杠杆率仍然在一个基本可控的区间。

货币政策方面,相对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也比较温和,且仍有进一步降准、降息的空间。这意味着相对其他多数主要经济体,中国仍有充足的政策工具可以应对未来可能受到的冲击。

不过,应对疫情过程中出现的新增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大幅上升还是会推高宏观杠杆水平的。这要求未来宽信用政策必须更加精准导向,在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的同时,也要避免大量的新增流动性流入股市、楼市,刺激资产价格的上升,造成风险积累并增大后期风险释放压力,尤其是要避免资金的空转套利乃至抬高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张晓慧还谈到,目前,中国股票市场中外资持股占比不到5%,债券市场外资占比不到4%,人民币占全球储备资产比重不到3%,银行业外资占比不到2%,所以说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当前形势下,推动人民币国际使用的重要性日益突显,这主要是在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尤其在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经济贸易问题政治化的今天,跨境币种选择的非市场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

她指出,过去由于交易惯性和路径依赖认为是无所谓的问题,都开始逐渐变得有所谓了。过去人民币在贸易活动中相比美元、欧元、日元则不具备成本优势。然而受美国金融制裁和长臂管辖的影响,担心美元结算、清算渠道受阻,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选择人民币作为跨境结算的币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