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保監會副部級幹部于學軍表示,目前中國總體貸幣供應量和銀行業總外地貸款餘額的規模和增速都越來越大和快,但如果直接融資項目的增速,追不上貸款和貸幣供應量的增長,直接融資在整體融資結構中的佔比可能會下降。他相信,如果中國經濟以貸幣信貸驅動增長的模式在未來無發生大型調整和改變,很難將直接融資的比重提升。

于學軍在中國銀行業發展論壇上提到,國內直接和簡接融資工具除典型的銀行貸款和新股集資外,亦有債劵市場。他說,目前內地銀行間發債總額近110萬億元,傳統概念認為債券屬於直接融資,但國內債市融資結構越趨複雜,當中,債券股、可轉債、永續債等的定位難以區分。

于學軍表示,分別直接融資和簡接融資的標準,取決於金融產品類型,以及金融機構有否介入其中,認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風險的產品均屬於直接融資,至於凡是由金融機構介入並相應承擔風險的產品都屬簡接融資。

他認為,中央在2018年上半年推出的資管新規,以及去年出台的理財新規,長遠或改變直接融資發展,深遠影響中國融資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