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中国9月新增贷款创历史同期新高印证经济活力 政策放松空间难觅
路透上海10月14日 - 中国9月金融数据再超预期,在创历史同期新高的新增人民币贷款助推下,社会融资规模亦维持高增量。而强劲的企业中长贷等分项数据,表明实体融资需求持续旺盛,进一步印证了当前的经济活力。
分析人士称,基本面的强势令政策放松空间难觅,若宏观数据不出现明显转弱,央行只会在定向支持信贷方面进行一些微调。而银行因压降结构性存款导致的负债端压力不减,央行虽然还会通过增量续做MLF(中期借贷便利)给予一定补充,但在中性政策态度未改前,彻底缓解的难度仍较大。
“金融数据一如预期的表现强劲,M2增速也开始大幅回升。在财政政策发力的背景下,无论从总量还是从结构上来看,金融配合推动经济增长的动能都在增强,”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蔡浩称。
光大保德信基金首席宏观债券分析师邹强认为,特别是数据结构仍然比较强,有脱虚向实的特征,数据反映的是经济景气度向上。结构上和之前比较,经济从比较纯粹的政策拉动,逐渐扩散到企业部门,制造业产业链的景气度也有比较明显的上行。
中国央行周三公布,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9万亿元,高于路透1.7万亿的调查中值,并创历史同期新高;当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0.9%,高于此前10.4%的路透调查中值,并较8月的10.4%出现明显反弹。
华泰证券固收团队指出,9月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10,680亿元,仅次于今年1月,显示企业融资需求依然较为旺盛,基建配套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仍在快速释放。社融超预期的原因在于非标融资好于预期,部分融资需求由表内转向表外。
央行数据并显示,9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48万亿元人民币,高于3.15万亿元的路透调查中值,比上年同期多9,630亿元;今年1-9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9.6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9.01万亿元。
中国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周三在央行发布会上称,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信贷和社融增速合理增长,还没到偏快增长的状况;当前面临的是一个特殊情况,宏观杠杆率的提升是宏观政策支持疫情防控和国民经济恢复的一个体现,应当允许宏观杠杆率阶段性上升,扩大对实体经济的信用支持。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9月社融新增规模与8月基本相当,但在结构上存在明显的消长现象。具体为9月贷款多增但债券融资少增,这主要源于地方专项债发行接近尾声;另外近期市场利率高位上行,企业债券成本上升影响融资。社融中的信贷托贷款负增幅度明显加大,主要源于房地产调控加码后,房地产信托大幅缩水。
9月地方债发行规模7,205.4420亿元,较8月的近1.2万亿元大幅缩减约四成,市场人士认为这主要是地方债月度发行的周期性以及地方财政安排的影响。
**政策放松仍无想象空间**
持续向好的宏观数据表明中国经济仍在复苏的轨道上运行良好,货币政策仍无需出手支持。而面对银行负债端的压力,央行会给予适量扶助,但同时也会防止向市场释放宽松信号。
建设银行金融市场部资深研究员郑葵方认为,由于经济表现较好,央行暂无明显放松的必要性。易纲行长强调“尽可能长时间实施正常货币政策”,预计未来货币政策的基调仍将相对中性。
中国央行行长易纲日前在《中国金融》杂志撰文表示,要尽可能长时间实施正常货币政策,促进居民储蓄和收入合理增长;同时把握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坚持市场化人民币汇率制度。
招银理财高级分析师陈郑亦谈到,“在企业需求依旧很强的局面下,央行无论主观还是客观都不太可能放松了,最多就是银行放贷导致的资金消耗可以补充一些。”
他预计,明日的MLF操作规模可能跟上个月差不多,就算再超额续做4,000亿元市场也不会有多大的反应,而且超预期的可能性较小。
央行公开市场明日将进行每月例行的MLF操作,周五(16日)将有一笔2,000亿元的MLF到期,这也是本月唯一的一笔。央行公开市场9月15日进行了6,000亿元人民币MLF操作,对冲当月17日到期的2,000亿元MLF。
蔡浩表示,由于疫情在全球有再次抬头的趋势,给了中国经济更好的发展空间,经济增长势头有望继续保持。央行的货币政策在其中更多起到的是配合而非推动的作用,这就导致其希望的合意市场利率中枢可能会逐步上移,继续对固收类产品形成抑制。
他并认为,后续需要重点关注美国大选的结果,美国对华后续政策可能成为决定未来宏观经济政策走势的最大不确定因素。
2020年第10期中国固定收益市场展望调查预期,宏观数据持续向暖,显示中国经济韧性十足,货币政策短期内也难见松动。仅有约2%的受访机构认为10月将降准,预期未来三个月即年底前会降准的机构占比为15%,均较上月继续下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