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9T11:02:37Z

路透北京10月29日 -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10月26-29日召开,会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要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不过其中并没有量化的经济增长指标。

会议还提出了2035年的远景目标,届时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

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共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从1953年开始,中国已经编制实施了13个五年规划(计划),其中改革开放以来已经编制实施了八个。

与前几次五年规划相比,“十四五”(2021-2025年)规划之所以非同寻常,是因为中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外部环境,并且恰好站在“第二个一百年”的起点,也是中国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要阶段。因此,十四五规划具有很强的未来导向,需要面向更加长远的未来,而不仅仅是未来五年。

中共中央将于周五北京时间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会议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会议公报称,“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会议指出,坚持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要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同时,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要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

中共党章对“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的具体描述是,“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即是说,在2020年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后,中国将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时期。

这个时期历时30年,将分成两个15年来实现:第一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而“十四五”是这30年新征程的起点,也是前15年的第一个五年,因此要把五年和15年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来考虑,这就需要在制定五年规划的时候,也制定2035年远景目标。

“十四五”规划正式文本则要在明年全国两会之后公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