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9T01:07:11Z

路透北京10月28日 - 人民币汇率的持续走强,令中国出口企业难逃利润被汇率“吃”掉的局面,根据自身经营和外汇风险敞口情况,采取远汇、套期保值、远期结售汇业务等金融工具,最大化守住“钱袋子”。逆周期因子的“淡出”一定程度减轻汇率焦虑,而未来双向波动将继续提醒外贸企业加强风险研判。

资料图片:2013年9月26日,上海,洋山港码头上的集装箱。REUTERS/Carlos Barria

作为中国宏观审慎逆周期调节工具,逆周期因子和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率的调整,意在平缓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与速度。对外贸企业而言,在人民币双向波动振幅扩大常态化之下,强化汇率避险工具的使用进行“自救”,将成为长期课题。

“人民币汇率波动有一定风险,但比单边升值或贬值的情况,外贸企业更加把握汇率的影响,降低单边操作的套利行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路透称,企业在双向波动的新常态下开展业务,需采取相应措施规避相关风险,而不能寄希望于通过汇率波动获取套利空间。

他并称,人民币汇率企稳回升有利于吸引跨境资本流入,对稳定国内金融形势,而监管部门需要调整相应货币政策确保汇率相对稳定。

一位从事外贸出口的财务高层直言,近期中国出口形势明显转好,但实际上出口企业大多“是在扛着(人民币)升值压力做生意。”特别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低附加值产品出口为主的中小外贸企业,出口产品成本的提高令利润率更低。

他并举例称,该企业的订单结算周期多为出货后60天和90天,但最近三个月的订单刚好赶上人民币的快速升值期,结算后的利润被“吃”了不少。

另一位沿海地区外贸企业负责人表示,汇率波动是外贸企业必然会面对的风险之一,因此需要控制结汇时间的同时,在定价上充分考虑到汇率变动的可能。“就怕急速升值或贬值的,波动缓慢一点至少还有一定的心理预期做应对。”

不过,除了人民币升值影响利润,海外利率波动也是外贸企业面对的另一重风险。一位中资行国际业务部人士提醒,根据市场惯例,一旦美元升息,LIBOR利率也相应提高,这就意味着一些外贸企业的贷款成本随之增加。

中金宏观团队在研报中指出,面对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多数企业表示通过远期结汇锁定汇率、增加美元借贷、将美元收入用于海外生产等方式,降低短期汇率升值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在人民币汇率跌破某阈值前,风险由公司自行承担和化解,但汇率如果继续有较大幅度的升值,公司未来会和客户重新订价。

继两周前远购风险准备金率归零后,中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秘书处周二晚间称,近期部分中间价报价行陆续将“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分析人士认为,此举再度传递出监管层放缓人民币升势的政策信号,市场中期看涨趋势虽难改,但后续升值速度料放缓。

**出口火爆,运费成本在飙升**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际物流运力下降,在全球产业链恢复、外需回暖等多重因素支撑下,中国出口持续超预期,导致集装箱船运费大涨,一些产品供不应求,从另一面也增加了出口企业的物流成本。

上述外贸企业财务高层称,在诸多国际海运航线中,中美航线的运费价格涨幅最大,“现在已经是翻倍涨价,眼看着美国传统消费旺季又要到了,运费肯定还会涨。”

据其介绍,在成本居高不下、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的情况下,除了要做锁汇措施规避汇率风险之外,提升产品定价是最直接的选择,但考虑到与客户的长期合作,企业通常会通过新产品的形式来提高售价。

中金宏观团队认为,外贸企业的出口优势不会很快消失,但企业经营并未过度依赖这波红利。企业普遍表示对扩产仍持谨慎态度,盲目扩产可能导致产能过剩,不少企业通过增加用工、外包等方式应对今年的出口大增。

他们指出,出口火爆对企业技术改进、产品升级的激励作用不大,一来现在冲击高端市场的成本收益未必匹配,内需和海外中低端市场已经让企业超负荷生产,其次,升级还有技术进步、新材料方面的制约。具体持续性取决于产品的可替代性和利润率。

中国9月出口同比延续近双位数的高增长,刷新一年半高点;与此同时伴随着国内经济复苏、需求增强,以及中美贸易协定继续落实、自美进口加大等,中国9月进口同比超预期大增13.2%,创年内最高增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