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中国人理性消费,没有大手大脚 - 法国世界报

中国十一长假期间,虽然火车站和购物中心里到处都是人,但是中国人的消费似乎并没有受益于这8天的长假期,中国人并没有疯狂地消费。
法国世界报周二在其网站上刊出了一篇有关中国十一长假个人消费及其潜在影响的文章。文章表示,在十一长假“黄金周”期间,中国人保持理性消费,不乱花钱。
署名勒梅特(Frédéric Lemaître)的文章指出,不论中国官方怎么说,其实,在十一“黄金周”这为期一个星期的假期中,中国居民的消费是理性和温和的。
相关的文章写道,目前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尤其是在欧洲国家,各国政府再度出台限制性的防疫措施,人们难以随心所欲的旅行。但是在中国,自8月中旬以来,几乎没有本地新冠病例出现,中国已经重新开放了旅游的闸门。虽然在车站和机场,仍然有测量体温的设施,在商店入口也经常需要测量体温,但是,在中国国内,可以说,中国人已经能够不受限制地旅行。因此,在十一“黄金周”,我们看到的图片是:火车站里人满为患,购物中心里也是人挤人,但是,世界报刊出的文章表示,这些图片是相当富有欺骗性的,它们是能让我们产生误解的。
是什么样的误解呢?世界报刊出的文章继续写道,虽然火车站和购物中心里到处都是人,但是中国人的消费似乎并没有受益于这8天的长假期,中国人并没有疯狂的消费。根据文化和旅游部10月4日星期天发布的数据,今年十一长假期间,出行的中国人是4.25亿人次,比2019年少了,2019年同期的出行人数为5.42亿人次,今年比2019年减少了21.6%。另外,根据那些进行网上预订的网站,即使是在北京和上海,酒店也远远没有满员。
同时,根据官方的统计数字,今年,每位游客的消费减少了12%。因此,黄金周的前一半的时间,也就是黄金周的前4天,旅游业的整体营业额比2019年下降了31%,降至约390亿欧元。这些数字更令人失望的是,中国人到海外旅行继续受到限制,那些在国庆假期总是离开中国到海外旅游几天的中国富人,今年不得不留在中国,国庆期间本来不在中国消费的中国富人今年都在中国国内消费了。《中国日报》10月5日星期一刊出的一篇文章颂扬了经济复苏,不过在结尾的时候,这篇文章也承认,航空公司和酒店正在降低十一长假最后四天的价格。
世界报的文章也表示,中国的情况绝对不是让人绝望的,世界各地的商人中,有太多的人都梦想有中国商人的营业额。根据经合发组织,在20国集团中,今年中国有可能是唯一一个经济正增长的国家。但是,中国消费的趋势如果继续下去的话,那么,不管官方怎么说,中国人的消费似乎将是温和的,这是因为中国人看到他们第一季度的收入下降了,或者是因为他们对未来不那么有信心,所以中国人在花钱的时候,不愿意大手大脚。武汉一位商人9月初时说:“新冠让中国人思考什么才是真正必不可少的东西。”
世界报刊出的文章还写道,中国经济的重新启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府增加了公共开支,启动了基础设施项目。在整个中国,起重机和混凝土搅拌机都在加班加点。在很多工地,黄金周期间,工人们都是没有假期的。
世界报的文章还表示,当中国领导人今年10月底决定第十四个五年计划(2021-2025)的大方向时,应该是会记着中国消费的疲软的。届时的口号应该是“双循环”了,也就是说;中国既需要依靠内需,也需要依靠出口来确保未来的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