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难以改善因新冠疫情恶化的国际形象 - 法国报纸摘要

土耳其埃尔多安政府对外政策引发的种种紧张关系、美国总统大选动向、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难以实现的停火、中国加入全球新冠疫苗保障机制的决定、朝鲜劳动党建党75周年的阅兵活动等等,是12日出版的法国全国性大报特别关注的国际话题。
中国加入全球新冠疫苗保障机制仍难挽国际形象
法共《人道报》和财经报刊《回声报》均简短报道了中国加入世界卫生组织框架下的全球新冠疫苗保障机制的决定。《人道报》的报道认为,北京宣布这项决定是一石二鸟。一方面显示北京仍然注重多边国际合作机制,与面对全球性问题,选择单干的美国不同;另一方面暗示中国的新冠疫苗已经呼之欲出。文章介绍指出,中国目前预计将每年生产6亿1千万支疫苗。数以百万计的高风险行业工作人员已经试验性注射疫苗。但文章也指出,这项决定虽然是对世界卫生组织的支持,但北京并没有具体说明有意投入的资金数额。文章也同时指出,中国虽然炫耀成功地控制了新冠疫情的发展,而其他国家还在为疫情苦战,但中国并没能因此改善其国际形象。
《回声报》驻京记者的文章写到,只要是美国退出的地方,中国就乘虚而入。最新的例证,就是中国宣布加入世界卫生组织保证在全球公平分享新冠疫苗的努力。中国没有公布将具体以何种方式加入,也没有公开有意投入这个保障机制的资金数目,但决心填补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退出世卫组织留下的空缺。全球新冠疫苗保障机制意在保证92个贫穷国家可以获得疫苗。中国的加入是这一机制的一大胜利。很多发达国家都选择了与疫苗研发商签署独家合同,获得疫苗的方式,这就使得全球大部分人因为无法获得疫苗而听任病毒继续传播。中国因其疫情初期的管理方式而备受批评,因此努力想改善国际形象。法国战略研究基金会研究员Antoine Bondaz指出,这项决定符合北京要显示自己与美国不同,是负责任的大国的意愿。也显示中国对很快将推出疫苗很有信心。如果真是这样,那将是一个很有力的政治动作,其影响远超出公共卫生领域。这篇文章指出,全球11项进入第三阶段临床试验的疫苗中,5个都在中国。
中国难以改善因为新冠疫情而恶化的国际形象也是最新一期《快报》周刊关注的话题。《快报》周刊引据皮尤研究中心最近一项关于中国国际形象的调查数据指出,不仅14个国家的大部分民众对中国持负面印象,而且,这种对中国的不信任在一年内上升幅度很大。在澳大利亚,2020年对中国持负面看法的人比2019年时上升了21个百分点,达到81%。在英国上升了19个百分点:三分之二的英国人对中国持负面印象。调查显示,这种不信任主要来自中共政权在疫情严重性问题上的不透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三国70%以上的人认为中国疫情管理不利,超过40%的人认为中国疫情管理非常糟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显然也难以得到这些国家人民的信任。78%的人不认为他能正确领导世界。而且,这14个国家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这一比例在70%以下。对习近平不信任度最高的国家是日本,达到84%。
金正恩把握分寸向美国示威
朝鲜10月10日凌晨在夜幕中阅兵,庆祝劳动党建党75周年。《费加罗报》的报道针对其中展示的一个移动导弹发射装置指出,这是在向华盛顿示威。报道指出,阅兵活动例外地在深夜举行,没有任何外国人在场。但挑战美国的意图显而易见。 金正恩在讲话中,重申要发展战争威慑手段的决心,暗示他将继续开发联合国禁止朝鲜开发的核武器和弹道导弹计划。但文章认为,这种示威信号很有分寸,既表明立场,又不想破坏特朗普的竞选活动。特朗普让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国际承认。 一名韩国学者向《费加罗报》表示,借阅兵展示新的洲际导弹发射装置既是提醒拜登和特朗普,同时又没有越过特朗普划定的红线。特朗普把朝鲜自2018年以来没有再次举行洲际导弹试射看作是其平壤战略的胜利。文章最后写到,一切都显示朝鲜政权在未来几个月会提高要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