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航空早前宣布大規模裁員及停止港龍營運,中大航空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志樂表示,全球航空業陷於停頓,航空公司都在生死邊緣掙扎,應整體重新思考本地航空業的未來。他指,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定位是普遍共識,更值得思考政府的政策如何配合及推動。

袁志樂在本台節目《香港家書》表示,最近十多年,也會聽到很多對國泰的批評,認為服務水平下降等,公司本身有很多地方可改善,但亦不能忽略全球航空業經營環境的改變。各地政府紛紛推出大量政策支持本地航空業,包括對特定航班及航線的補貼、燃油優惠,以至由政府直接營運航空公司,這些都可能令香港的航空公司面臨競爭劣勢。

袁志樂指,各地政府推動開放天空政策,與不同地區簽訂雙方以至多方航空協議,令香港的航空公司面對更大的競爭。內地與東盟各國政府簽訂航空協議,兩地城市已經有大量直航航班,香港不再是唯一選擇,香港的航空公司面對的競爭更加激烈。

袁志樂說,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預計,全球航空公司平均僅餘8個半月資金,客運量預計要到2024年才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