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HK香港电台《铿锵集》知名记者被起诉 涉“反送中”示威元朗“721事件”报道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蔡玉玲曾领导香港电台工会,其栏目《铿锵集》是港台知名时事栏目。
公营香港電台(RTHK)一位知名记者因为一期调查2019年“反送中”示威期间“721事件”的报道节目而被逮捕起诉。香港多个记者工会批评警方打压媒体报道。
被捕的是香港电台电视部有40年历史的知名时事节目《铿锵集》编导蔡玉玲,她亦曾担任香港电台的工会主席。她在星期二(11月3日)深夜获准保释离开后证实,自己已被落案起诉,而案件与该报道有关。
香港警务处向BBC中文确认,警方当天逮捕一名37岁蔡姓女子,指控她涉嫌“为取得道路交通条例下的证明书而作出虚假陈述”。
2019年发生在新界元朗的“721”袭击事件被视为香港“反送中”示威的一起标志事件。《铿锵集》今年7月在事件发生一周年之际播出一集跟进报道,节目当中提及一些在“721事件”中出现过的汽车,以及这些车辆的车主,和他们与事件的关系。蔡玉玲参与了这一期节目的制作。
香港警方今年8月以“参与暴动”为由拘捕当时遇袭的民主派政治人物,并公开指责媒体误报“白衣人无差别袭击市民”,和公众针对此事“断章取义”抹黑警队。
《铿锵集》与元朗冲突
从英国殖民管治年代到中国接收主权,香港电台一直是政府部门,但其多个公共事务节目广受好评,《铿锵集》便是其中之一。
该节目继去年元朗“721事件”发生后尝试重构事发经过,今年7月再做跟进报道,当中该栏目记者透过“车牌查册”找出多辆在事发前后出现在事发现场——港铁元朗站周边的汽车拥有人,并尝试逐一追问这些车主与事件的关联。根据片尾演职人员表,蔡玉玲是这期节目三名编导之一。
蔡玉玲星期二深夜获准保释之后对在场守候的记者说,警方以“721事件”报道作为背景,拘捕一名记者,恐怕已制造了公众担心。
她说:“我不对警方这次举动背后的动机去猜测,我只会说,客观效果是会制造一个公众观感,让人们思考这次拘捕与起诉行动有没有其他原因。”
蔡玉玲感谢港台同事对她的支持,又希望香港新闻工作者继续无畏、无惧、无私,做该做的事。
视频回顾:2019年7月21日晚香港元朗暴力事件事发经过
香港警方在一份电邮通报中指出,警方指控蔡玉玲涉嫌于今年5月至6月期间,透过特区政府运输署网上申请“车辆登记细节证明书”系统,取得相关汽车拥有人的个人信息,包括车牌号码(机动车登记牌号)、车辆登记资料、车主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等,其后将所得信息“用于不符合声明所指的用途”。
警方通报称,蔡玉玲涉嫌违反香港《道路交通条例》中“为取得道路交通条例下的证明书而作出虚假陈述”罪。
警方通报没有直接说明有关指控是否与今年7月的一集《铿锵集》报道有关。香港电台在报道蔡玉玲被捕时指出,节目组有对出现在片段中的涉事汽车牌号作模糊处理。
港台记者蔡玉玲被捕引来哪些反应和评论?
香港电台主管,香港特区政府广播处长梁家荣称,案件或已进入司法程序,因此不便评论,但蔡玉玲被捕对港台的新闻工作影响“非常大”,担心会否出现“寒蝉效应”,但不应暂停港台的调查报道。
梁家荣说:“新闻工作者始终会担心的。因为如果控罪涉及他在采访或搜集资料期间的做法,那我们都得认真的看待,整个行业都该认真看待。”
蔡玉玲曾领导的香港電台节目制作人员工会与香港记者协会等发布联署声明,指责警方抓捕行动“横蛮无理及荒诞”,工会感到“极度震惊及愤怒”,要求即时无条件释放蔡玉玲。
声明说:“我们必须指出,追查事件真相属传媒天职,过去不少涉及重大公众利益的报道,包括政府高官僭建及选举舞弊等事件,均透过查册方式揭露,而查车牌亦为记者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次警方滥用《道路交通条例》打压正常采访行为,势必摧毁新闻自由,造成寒蝉效应。”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港台员工向BBC中文记者表示:“港台没有驻机构法律顾问给记者提供编采意见,对前线人员保障不够。”
曾先后担任记者与港台电视部时事节目主持人的香港立法会民主派议员毛孟静也对蔡玉玲被捕感到吃惊。她对香港媒体表示,就其印象,香港从未有记者因此类罪名被捕。
毛孟静说:“这次行为首先很明显就是要打击新闻自由……第二是要吓唬记者,你们以后得到的材料要报道之前得想一想,会不会等下警察清晨六点钟上门抓人。第三,百分之百,是要针对香港电台,要制造许多事件抹黑港台,‘灭港台之心不死’。”
曾被指控涉嫌与“721事件”有关的建制派立法会员议何君尧也有对港台记者被捕发表评论。何君尧称:“我很支持我们的记者同业从探求事实方面为众服务,大家也知道‘第四公权’揭露许多真相,这个我予以肯定,只不过过程中不能有任何铤而走险、犯法的地方。”
什么是“车牌查册”?
负责香港机动车管理的运输署允许个人或企业透过书面表格或网上系统提交申请,调取个别机动车的登记细节信息。每笔查询收费45港元(5.81美元;38.78元人民币)。这项服务俗称“车牌查册”,也有称为“车牌查底”。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车牌查册”在汽车交易和事故跟进方面有重要作用。
运输署在网页与纸本表格中让申请人选择的用途包括“进行与运输相关的法律程序”、“买卖车辆”和“有关交通及运输的事宜”。然而,一些网站刊载的旧版表格显示,申请人从前可以申报把有关信息用于“其他”用途。最新纸本表格显示,该表格曾于2019年10月修订。
香港警方通报称,如果在申请过程中提供失实信息,申请人可能触犯刑事罪行,一经法庭定罪,可被判监禁六个月,并罚款5000港元(645美元;4306元人民币)。
香港律政司与基层警察工会去年曾分别获法庭颁发数份有关披露信息的禁制令,以阻止示威者“起底”(人肉搜索)警员及其家属,披露他们的个人信息。香港《明报》去年10月曾报道,有警察工会有意对“车牌查册”机制采取行动,警方也曾要求运输署允许警员车主退出“车牌查册”机制。
一家车迷网站评论说,这将严重影响香港车主利益,例如遭遇肇事逃逸时,即便透过监控录像等寻获肇事车辆牌号,也无法查出车主身份追究,或是在购买二手车时无法确定卖方是否有合法权力出售有关车辆。
今年8月底,香港警方曾拘捕一名男子,指控他受人指使,透过“车牌查册”获取超过1200笔纪录,并将该等信息出售,涉嫌犯有《个人资料(私隐)条例》下的“披露未经资料使用者同意而取得个人资料”罪,也有可能犯有“为取得道路交通条例下的证明书而作出虚假陈述”罪。
警方当时称,有超过3800名警务人员、公务员、法官、法律界人士、立法会议员及区议员等遭人“起底”,并因此受到不同程度滋扰,警告任何人违反相关的法庭禁制令,将被起诉“藐视法庭”罪。但警方没有说明被捕男子所倒卖的信息是否与“起底”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