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形勢變化快 更多中國名校生想當公務員
(中央社記者張淑伶上海22日電)陸媒報導,當前經濟形勢變化快速,越來越多中國名校畢業生願意進入相對安穩的體制內工作,擔任公務員或國有企業員工。另一方面,公務體系在招聘用人和薪資上,也越來越彈性。
依照中國教育部歷年來的政策文件,所謂名校大學被概稱為「雙一流」或「985」、「211」學校。這些學校的畢業生理論上就業較為吃香,如今不但有更多人願意當公務員,甚至願意到基層擔任「鄉鎮公務員」。
南方週末近日報導,有海外研究所畢業的中國學生今年決定報考家鄉四川的鄉鎮公務員,8月中旬面試時,發現所有競爭者都來自「雙一流」的大學。
11月上旬,202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結束,有157.6萬人通過資格審查,報名人數再創新高,較去年增加14萬人,報錄比達61:1。
報導說,體制外對名校生的吸引力在降低,經濟形勢變化莫測,是其中很重要的因素。
一名北京大學碩士畢業生考進了一家央企,在他看來,到網路公司工作的最佳時機已經過去。他認為,現在已經很少再有工作3、5年就財富自由的故事,「相反,一些大型企業35歲之後被裁員的傳說,越來越嚇唬到大家」。
民營企業最容易感受到景氣的變化,網路公司超時加班「996」的苦況去年一度成為媒體熱議的話題,而公務員相對穩定,部分公務員的薪資也不差,「推力」與「拉力」作用下,改變了相當一部分中國年輕人的就業取向。
深圳市龍華區教育局一名幹部說,該區在2017年才招到第一名北大應屆畢業生當中小學老師。到了2020年,則招到了48名北大畢業生和28名清華畢業生。
深圳中小學教師職務近兩年大規模招聘北大清華學生,招聘時一度打出「有錢有閒有尊嚴」的口號,有的學校稱,碩士生入職可拿到人民幣28萬元年薪(約新台幣120萬元)。
北京大學發布的就業報告顯示,2019年校本部共有2822名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簽訂三方協議,其中到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的畢業生比例為49.79%,去國有企業的占27.14%。也就是說,超過3/4的北大畢業生進入體制。而到民企就業的人數約為2015年的一半。
在中國,想當公務員,參加國家考試仍是主流,此外也有針對應屆生的「選調」制度;還有些地方提出「人才引進」計劃,只要「現場面試考核」就可錄取,未來職級上升到處級後再進行公務員登記。(編輯:沈朋達)109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