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宣布正式退出開放天空條約

美國政府22日宣布正式退出開放天空條約。圖為美國空軍U-2偵察機。(圖取自維基共享資源,版權屬公有領域)
(中央社華盛頓22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政府今天宣布正式退出「開放天空條約」(Open Skies Treaty),這是美國在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任內退出的數項國際協定之一。
開放天空條約小百科
- 開放天空條約(Treaty on Open Skies)於1992年簽署、2002年生效,是美國、北約部分國家與俄羅斯及東歐部分國家間的軍事透明機制。
- 條約以象徵軍事互信意義居多,兩國協調的飛行路線都不涉及真正機密軍事設施,也不禁止對設施採取偽裝或欺敵,且偵查機上交叉載有雙方軍事人員。
- 簽約國可以在彼此領土進行非武裝空中偵察,以檢查其執行各種國際武器控制條約的情況。
- 國際關注條約重點是美俄偵察機可在雙方領空飛行查看,並用當地機場起降補給,然而機上須有當地國軍方人員在場監督,飛行路線與機場則須事前協商報准。
- 2020年5月21日,美國國務院宣布美國將於2020年5月22日向簽約國遞交退約決定通知,同年11月22日正式退出。總統川普指責俄羅斯違約,稱這是美方退約原因,他同時表示美俄有機會達成一個新協議。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看更多
關閉
美國國務院透過聲明指出,美國於2020年11月22日退出開放天空條約,不再是條約的締約國。
開放天空條約於1992年簽署、2002年生效,是歐洲在冷戰後加強互信的措施之一,目前有30多個國家加入。
這項條約容許在會員國整體領域展開無武裝空中偵察飛行,以蒐集彼此軍隊情資,目的是提升相互理解和信任,減少衝突的機會。
但俄國與美國經常互相指控對方違反開放天空條約,川普政府今年5月就表示,俄國沒有遵守這項條約,美國將於6個月後正式退出。
川普從2017年1月就任總統後,帶領美國退出了2015年的伊朗核子協議及對抗氣候變遷問題的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等國際協定。(譯者:陳彥鈞)1091123